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石屋續瀋 | 上頁 下頁 |
科學家信佛者 |
|
赴醫歸途,經般若書局,本為買書局寄售之神曲精午時茶以治胃,乃藥單外附有書目,書目後附有《佛法原理》諸書,印成後系之以詩二十首。此吾杭淨慈寺前雙十醫院院主汪千仞所為,千仞固治新醫術者也。其前十六首陳義皆是,乃治科學者之言。 其第五首雲: 紛紛異學逞神通,佛亦時沿獵較風。 當識經中靈怪句,與吾莊叟寓言同。 第六首曰: 神巫乩士寓言家,都藉靈山掛旆牙。 檢我如來清淨法,幾時威福向人加。 第七首曰: 昌黎毀佛語皆盲,迎骨之爭理卻長。 舍利為私經卷重,本師金訓俗皆忘。 第八首曰: 超幽儀軌起于梁,本是權宜辟解方。 今日山門人事廢,祗餘鬼事十分忙。 第九首曰: 耕而後食語殊通,懷海門徒悉執工。 誠慮世人齊學乞,阿誰來作飯僧翁。 不徒箴砭未俗,亦予緇流一棒喝矣。然其十七首曰: 三生業報例難逃,非若尼山筆貶褒。 今世麟經無效力,微權端賴鷲峰操。 業報之說,章太炎亦時道之,蓋亦如是我聞耳,餘則不信乎此。一切物物皆是因緣聚散,依物質不滅定例,散於此複聚於彼,《莊子》所謂化臭腐為神奇,化神奇為臭腐也。然後時之神奇,非複先時之臭腐;後時之臭腐,亦非複先時之神奇。此理以程伊川之粗疏亦知之,今日科學中更可證明無誣。若佛法所謂業識總持,則又所謂宇宙之謎。此緣出發點為唯心,則非此異以自圓其說耳。夫謂一身之生時,有過去未來,其思想行動相為因緣,亦有果報,理許成立。若謂此身之前為過去生中,此身之後為未來生中,而為一身三生業報之說,理不得成。即以組織今生之身,其質並非前生之身;組織來生之身,其質亦非今生之身也。且一身而受過未之報,事實未得證明;即有傳說,皆緣妄附。苟必持此說,又令眾生顛倒,避實趨虛,毫無所得,遺毒社會,製造不寧矣。然其第十八首曰: 勝義中無果與因,輪回屬幻亦非真。 善知萬法皆如義,則脫輪中久轉身。 則仍是善知識,而前章為劣根人說,究屬多此一舉。其實佛性一如,根無優劣;積世人力,自致天淵。今者吾人深知改造有方,只須從生活實際求其解決,平等現前,樂土斯在。至如業報、輪回、禍福之說,不足以動智者,亦不足以濟愚人,止與不足為智者,不至為愚人者作一種話柄,且業報、禍福本實非一。 其十九首雲: 輪回既脫去何方,甯有方為佛所藏。 乘願當然仍入世,但非被控業之韁。 第廿首曰: 太息群倫昧本源,演成血案滿乾坤。 我惟度眾希菩薩,不願登顛作世尊。 前章義是,但只能就現在生中說三生業報。說六道輪回,試為舉例:在母身中,遺傳平等心性;出世以後,教育平等心性;入於社會,鍛煉平等心性。是人即是活佛,不受輪回矣。出於富貴之種性,長於膏粱之生活,耳目所接,皆非平等;心知所觸,盡障菩提,此人依其程度,各受輪回。雖出富貴之種性,長膏粱之生活,耳目所接,皆非平等,心知所觸,盡障菩提,然一旦發悟,即脫輪回,如是言義,實契佛諦,苟就分析,亦具三生,隨緣輪回,可經六道。必執舊義,斯墜神論。至如後章,似未澈明,緣菩薩與佛,程度之差。故佛有十地,金剛喻定,便是登顛。登顛不為趨滅,何以遂不度眾?正當度心彌堅,度力益廣,非至涅磐,慈悲不止。如謂喻定則眾生生滅,不復起念,則是喻定與涅磐不別,大覺遂成不覺,乃落邊義,非複圓成實性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