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搜神記 | 上頁 下頁
卷十三(2)


  蟛<蟲越>,蠏也。嘗通夢於人,自稱「長卿」。今臨海人多以「長卿」呼之。

  南方有蟲,名「<蟲敦><蟲禺>」,一名「<蟲則>蠋」,又名「青蚨」。形似蟬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葉,大如蠶子,取其子,母即飛來,不以遠近,雖潛取其子,母必知處。以母血塗錢八十一文,以子血塗錢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錢,或先用子錢,皆複飛歸。輪轉無已。故淮南子術以之還錢,名曰「青蚨。」

  土蜂,名曰「蜾蠃」,今世謂「<蟲因><蟲雍>」、「細腰」之類。其為物雄而無雌,不交,不產;常取桑蟲或阜螽子育之,則皆化成己子。亦或謂之「螟蛉。」詩曰:「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是也。

  木蠹,生蟲,羽化為蝶。

  蝟多刺,故不使超踰楊柳。

  昆侖之㠊,地首也,是惟帝之下都,故其外絕以弱水之深,又環以炎火之山。山上有鳥獸草木,皆生育滋長於炎火之中;故有「火澣布」,非此山草木之皮枲,則其鳥獸之毛也。漢世西域舊獻此布,中閑久絕。至魏初時,人疑其無有。文帝以為火性酷裂,無含生之氣,著之典論,明其不然之事,絕智者之聽。及明帝立,詔三公曰:「先帝昔著典論,不朽之格言,其刊石於廟門之外及太學,與『石經』並以永示來世。」至是,西域使人獻「火浣布」袈裟,於是刊滅此論,而天下笑之。

  夫金之性一也,以五月丙午日中鑄,為「陽燧」,以十一月壬子夜半鑄,為「陰燧」(言丙午日鑄為「陽燧」,可取火;壬子夜鑄為「陰燧」,可取水也)。

  漢靈帝時,陳留蔡邕,以數上書陳奏,忤上旨意,又內寵惡之,慮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吳會。至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聲,曰:「此良材也。」因請之,削以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焦,因名「焦尾琴」。

  蔡邕嘗至柯亭,以竹為椽,邕仰盼之,曰:「良竹事。」取以為笛,發聲遼亮。一雲:「邕告吳人曰:『吾昔嘗經會稽高遷亭,見屋東間第十六竹椽可為笛,取用,果有異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