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搜神記 | 上頁 下頁
卷十三(1)


  泰山之東,有澧泉,其形如井,本體是石也。欲取飲者,皆洗心志,跪而挹之,則泉出如飛,多少足用,若或汙漫,則泉止焉。蓋神明之嘗志者也。

  二華之山,本一山也,當河,河水過之,而曲行;河神巨靈,以手擘開其上,以足蹈離其下,中分為兩,以利河流。今觀手跡于華嶽上,指掌之形具在;腳跡在首陽山下,至今猶存。故張衡作西京賦所稱「巨靈贔屭,高掌遠蹠,以流河曲」,是也。

  漢武徙南嶽之祭於廬江灊縣霍山之上,無水,廟有四鑊,可受四十斛,至祭時,水輒自滿,用之,足了,事畢,即空,塵土樹葉,莫之汙也。積五十歲,歲作四祭,後但作三祭,一鑊自敗。

  樊東之口,有樊山,若天旱,以火燒山,即至大雨。今往有驗。

  空乘之地,今名為孔寶,在魯南,山之穴外,有雙石,如桓楹起立,高數丈。魯人弦歌祭祀,穴中無水,每當祭時,灑掃以告,輒有清泉自石間出,足以周事。既已,泉亦止。其驗至今存焉。

  湘穴中有黑土,歲大旱,人則共壅水以塞此穴;穴淹,則大雨立至。

  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張儀築成都城,屢頹。忽有大龜浮于江,至東子城東南隅而斃。儀以問巫。巫曰:「依龜築之。」便就,故名龜化城。

  由拳縣,秦時長水縣也。始皇時童謠曰:「城門有血,城當陷沒為湖。」有嫗聞之,朝朝往窺。門將欲縳之。嫗言其故。後門將以犬血塗門,嫗見血,便走去。忽有大水,欲沒縣。主簿令幹入白令,令曰:「何忽作魚?」幹曰:「明府亦作魚。」遂淪為湖。

  秦時,築城于武周塞內,以備胡,城將成,而崩者數焉。有馬馳走,周旋反復,父老異之,因依馬跡以築城,城乃不崩。遂名馬邑。其故城今在朔州。

  漢武帝鑿昆明池,極深,悉是灰墨,無複土。舉朝不解。以問東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曰:「試問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難以移問。至後漢明帝時,西域道人入來洛陽,時有憶方朔言者,乃試以武帝時灰墨問之。道人雲:「經雲:『天地大劫將盡,則劫燒。』此劫燒之餘也。」乃知朔言有旨。

  臨汜縣有廖氏,世老壽。後移居,子孫輒殘折。他人居其故宅,複累世壽。乃知是宅所為。不知何故。疑井水赤。乃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數十斛;丹汁入井,是以飲水而得壽。

  江東名「餘腹」者:昔吳王闔閭江行,食膾,有餘,因棄中流,悉化為魚;今魚中有名「吳王膾餘」者,長數寸,大者如箸,猶有膾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