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齊東野語 | 上頁 下頁 |
渾天儀地動儀 |
|
舊京渾天儀凡四座,每座約用銅二萬斤。至道儀在測驗渾儀所,皇祐儀在翰林天文局,熙寧儀在太史局天文院,元祐儀在合台。南渡後,工部員外郎袁正功嘗獻木樣,詔工部折半製造,計用銅八千四百餘斤,後不克成。至紹興七年,嘗自製小樣。十四年,令內侍邵諤領其事,其一留太史局司天臺,其一留秘書省測驗所,皆精銅為之,工致特甚,然比之舊京者,不能及其半也。 按渾天儀始於洛下閎,或以為璿璣玉衡之遺法,非也。其後賈逵、張衡、斛蘭、李淳風、梁令瓚、僧一行以下皆能之,獨有候風地震之器曰地動儀者無傳焉。按《漢·張衡傳》,此儀以精銅為之,其器圓徑八尺,形似酒樽,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每龍作一蟾蜍,仰首張口而承之。機關巧制,皆在樽中。龍必致九州地分,如遇某州分地動,則龍銜之丸,即墜蟾蜍口中,乃鏗然有聲。司候者占之,則知某地分震動矣。 《北史》,信都芳明算術,有巧思,聚渾天欹器、地動銅壺、刻漏、候風諸巧事,令算之,皆無遺策。隋臨孝恭,嘗著《地動遺經》一卷,今無傳焉。 然以理揆之,天文有常度可尋,時刻所至,不差分毫,以渾天測之可也。若地震則出於不測,蓋陰陽相薄使然,亦猶人之一身,血氣或有順逆,因而肉瞤目動耳。氣之所至則動,氣所不至則不動。而此儀置之京都,與地震之所了不相關,氣數何由相薄,能使銅龍驤首吐丸也?細尋其理,了不可得,更當訪之識者可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