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
服飾類14 |
|
◎購鞋、定鞋 杭州清和坊某鞋肆,偶來一村翁購布鞋,選擇頗苛。肆中人誚之曰:「鄉人得著新鞋,已足榮耀鄉里,何用挑選!」翁不顧,徐徐著鞋去。翌日,有一翁來,言:「近在靈隱廣作佛事,且欲齋羅漢,請為我制羅漢鞋五百雙,其足樣大小,約如靈隱所塑者,用黃綾子作鞋面可也。」言訖,付定銀五十圓,掣收條而去。 肆中人得此大宗生意,無不大喜,昕宵趲趕,匝月而成,頗怪翁未嘗來詢。迨製成,堆置店中。久而不見翁至,異之,訊諸靈隱寺僧,實無此項施主,始知後翁即前翁,以是為報也。 ◎汪笑儂躡兩樣鞋 汪笑儂好弄文,東方曼倩之流也。有晤之于謙鞠如寓者,時朱百房、許子敬、趙仲平鹹在座,笑儂引吭高歌,高嵬淅淅瀝瀝一片聲一段,詞句典雅。歌畢,舉一事,聞者莫不捧腹。方哄堂大笑時,忽寂然無嘩。眾之視線,悉集于汪之兩足,蓋所著之鞋,式樣各異也。 ◎木屐 木屐,履類,底以木為之。東方朔《瑣語》雲:「春秋時介之推逃祿自隱,抱樹而死,文公撫木哀歎,遂以為屐。」此為木屐之始。然各處皆雨時所用,閩人亦然。粵人則不論晴雨,不論男女,皆躡之。 ◎弓鞋 弓鞋,纏足女子之鞋也。京、津人所著者,宛如弓形,他處則惟銳其端,而以揚州之鞋為最尖,歐美人常購之以為陳列品。朱竹垞嘗為詞以詠之,調寄《鵲橋仙》,詞雲:「湖菱烏角,渚蓮紅瓣,不比幫兒還瘦。拈來直是小觥船,只合借燈前行酒。春陽花底,春泥陌上,最好踏青時候。假饒無意把人看,又何用明金壓繡。」 吳蔚光有詠美人鞋詞,調寄《沁園春》,詞雲:「色揀新紅,影窺初月,著意裁成。鶎恰銷金窄窄,麝蘭馥馥,珠明鳳翠,花樣翻新。半露簾波,淺埋碧草,現出纖纖一牀春。苔階軟,料步回睨視,底印些痕。有時試浴銀盆,似水畔蓮垂兩瓣輕。更心憎泥汙,玉蔥斜剔,舞餘微褪,悄拽羅跟。斜綰鸞縧,半偎繡韈,坐處偷藏在畫裙。閒庭早,莫漫沾珠露,濕了吳綾。」 山西太谷縣富室多妾,妾必纏足,其鞋底為他省所無。夏日所著,以翡翠為之,其夫握之而涼也。冬日所著,以檁香為之,其夫嗅之而香也。 ◎睡鞋 睡鞋,纏足婦女所著以就寢者。蓋非此,則行纏必弛,且藉以使惡臭不外泄也。彭駿孫有詠美人睡鞋詞,調寄《一萼紅》,詞雲: 「試湘鉤,正熏籠初暖,百合惹氤氳。同夢相偎,合歡不解,天然無跡無塵。巧占斷春宵樂事,問伊家何處最撩人?綃帳低垂,蘭燈斜照,微褪些跟。好是輕盈嬌小,只一彎香浸,半撚紅分。新月勻雲,纖荷舒夜,阿誰消受清芬?莫便道魂銷此際,玉樓合處更銷魂。底事東陽憔悴,化盡腰身。」 ◎馬四靸小方鞋 乾隆末葉,蘇州有妓曰馬四者,明眸善睞,膚如凝脂,惟雙趺不甚纖妍,故常靸小方鞋,(即拖鞋。)作忙促裝,以自揜其足之大也。 ◎秦淮妓女之方頭鞋 乾隆末葉,秦淮妓院之衣裳妝束,以蘇為式,而彩裾廣袖,兼效維揚。惟用睡鞋者頗少,鹹以素帛制為小襪,似膝袴而有底,上以錦帶系之,能使雙纏不露,且竟夕不松脫也。其履地用方頭鞋,如童子履而無後跟,即古靸鞋遺制,今之拖鞋也。燈影下曳之以行,亦複彳亍有致。 ◎滬妓所著畫屧 同、光間,滬妓所著畫屧,鏤空其底,中作抽屜,雜以塵香,圍以雕紋,和以蘭麝,淩波微步,羅韈皆芳。或有置以金鈴者,隔簾未至,清韻先聞。且又有曳男子履者,繡以蝴蝶,雖鏤金錯采,製作精工,而行步則絕無婀娜之致矣。 ◎高底 高底,削木為之,上豐下殺,略如弓形,纏足之婦女以為鞋底,欲掩其足之大也。墊於鞋之外者,謂之外高底,墊於鞋之內者,謂之裡高底,取其後高而足尖向地也。自光緒戊戌天足會成立,天足漸多,高底少矣,端忠湣公督兩江時且曾禁之。 ◎假趾套 弓鞋三寸,窄窄淩波,潘妃之步,飛燕之舞,大都以纖足為貴。迨天足會起,六寸膚圓,不須迫抹,婦女皆用皮鞋,履聲橐橐,如鄭子遊之革履。奈纏足者一時不能放大,則襪中實以棉,名曰假趾套。向之木底,裝於跟後;今之綿套,塞於趾前。向之裹纏,惟恐鞋之大;今則放寬,猶慮鞋之小矣。 ◎旗女之馬蹄底鞋、平底鞋 八旗婦女皆天足,鞋之底以木為之。其法於木底之中部,(即足之重心處。)鑿其兩端,為馬蹄形,故呼曰馬蹄底。底之高者達二寸,普通均寸餘。其式亦不一,而著地之處則皆如馬蹄也。底至堅,往往鞋已敝而底猶可再用。向以京師所制之形式為最佳,著此者以新婦及年少婦女為多。年老者則僅以平木為之,曰平底。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於步履也。處女至十三四歲始用高底。 廣州駐防之漢軍婦女,異于他處之漢軍,其婦女纏足者多,鞋與漢女略同。 ◎南洋華僑婦女之鞋 南洋華僑婦女率天足,所曳之鞋,上以金線繡各種花樣,以處女所繡者為最工,華僑以為饋贈厚禮,一雙之值,往往達銀幣數十圓。 ◎繈褓 繈褓始於三代,而今尚有之。繈,幅八寸,長一丈二尺,以縛小兒于背。褓,小兒之被也。粵婦之保抱小兒輒用之。 ◎首飾 首飾,所以飾首之物,本兼男女而言之。《後漢書》曰:「後世聖人見鳥獸有冠角頷胡,遂作冠冕纓蕤以為首飾,凡十二章。」其後乃專指婦女頭上所飾者而言。劉熙《釋名》曰:「皇后首飾曰副。副,覆也。亦言副貳,兼用眾物成其飾。上有垂珠,步則搖也。」《洛神賦》曰:「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今則臂釧,指環之屬,雖不施於首,亦通謂之首飾矣。 ◎頭面 頭面,婦人首飾也,率為衣禮服時所用。《東京夢華錄》雲:「相國寺兩廊,賣繡作領抹、花朵、珠翠、頭面之類。」《幹淳起居注》:「太上太后幸聚景園,皇后先到宮中起居,入幕次,換頭面。」 ◎徽章 徽,幟也。古以旗幟為旌別,故設徽章。今謂凡可為旌別之記號者,曰徽章。常用者以金銀銅為之,暫用者以綢緞綾為之。 ◎寶星 寶星,即勳章也。以鑲嵌珍寶,光芒森射,故謂之寶星。凡五等,並於頭二三等每等再分三級,計次序之數,共十有一。光緒辛巳,始由總理衙門奏定其制,專為國際上饋贈賞賚之品,其後亦以寵錫群臣。 ◎面巾 面巾,本就死者覆面之巾而言,以絹為之,方尺二寸,即《儀禮》所謂幎目,蓋古之通禮也。然今之洗面者,亦稱面巾,或稱手巾。大別有二,一以水洗面時所用,一為拭塵穢時所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