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
礦物類4 |
|
◎飛浮石 飛浮石在黃河中,即史所載之飛服山也,出沒不時,峰巒下垂,上平如幾,山可三四裡許。近河好事者,或棹舟敲取其石,為玩品,竅皆空能吸水倒升。順治丁酉,出浮河面,不久而沒。 ◎鵝卵石 鵝卵石者,岩石受風雨寒暑之作用,裂為細塊,墜于溪穀,後經水流沖刷,漸失其棱角而成圓形。以其圓滑如卵,故謂之鵝卵石。 ◎魚石 汧陽縣有魚石,狀如饅頭,破之即成兩石,各有一魚形,鱗鬣宛然,以手摩之,作魚腥。溪中所產之石皆然。 ◎螢石 螢石,雜於片麻岩、石灰岩等之礦脈中,為立方體之結晶,亦有成塊者,無色透明,有玻璃光,如熱時,置諸暗室,則放青色光如螢,是謂螢光,故名。可為金屬礦物之溶解劑,其美麗者可制為裝飾品。 ◎蛇紋石 蛇紋石,一名溫石,由橄欖石、角閃石等分解變質而成,常為大塊,色黃綠,有赤黑斑紋如蛇皮,故名。琢之,有珠光,可為飾品。含蛇紋石之岩石,謂之蛇紋岩。 ◎雲子石 蜀中有碎礫細長而圓者,曰雲子石。 ◎噶巴石 噶巴石,產肅州紅水壩,似玉,而遜其堅,有綠、白兩種。取山丹回回砂磨之,有光。或雲,《禹貢》「璆琳琅玕」,即此。 ◎石絨 石絨,角閃石之一種,狀如絲,有彈力,脆弱易碎,色白,或為灰色、綠色,光澤如絹,質軟如綿,故與溫石絨同有石綿之稱。 ◎石綿 石綿產于太甯縣與秦、晉毘連地方,其地徧山皆白色頑石,質極松爽,草木不生,土人以為棄物。石在土中,軟如泥,極似石膏,色白而亮,擘之成條,揉之成絲,入火不化。究其實,以脆弱難織,如研成粉質,製造火爐等物,必較不灰木為勝。 ◎石筍 石筍,為岩石之成長條者,多用以為園林之點綴口,以其直立如筍,故名。其在產地,率橫臥土中,大者七八尺,小者二三尺,亦有高至二三丈者。又鐘乳石之下滴而凝上矗如筍狀者,亦稱石筍。 ◎石鐘乳 泉水含炭酸石灰,由岩隙下滴,其石灰質日久凝積,累累下垂,狀如鐘之乳,故名石鐘乳,或專稱鐘乳,一曰石髓,出廣東乳源縣乳岩者最著。 ◎黃砂 黃砂,亦稱黃土,為微細之石英末,黃褐色,多生於高原及溪穀之表面。吾國北方有此砂,甚厚,塵埃起時,至蔽日光,輒數日不散。 ◎河底古木灰 乾隆丙午,江南大旱,各鄉河港皆赤裂百余日,居民多赴城濠中,掘黑泥,和麵作餅。相傳此城為沈法興聚糧處,年久化為泥也。鄉人以各河底皆有黑泥,亦掘之,至五六尺許,輒得泥如石炭者,然不可食,以作薪,火乃終日不熄。其質非土非石,有大至數圍須用斧劈者,有碎迭成塊縫層層可揭者,細驗之,則大者本巨木,層迭者則木葉所積,年久爛成塊也。 江南惟沿村有樹,其河港之在疇者罕所植,間有之,亦必取作器,小則伐為薪,其孰肯砍而棄諸河乎!或謂是必洪荒以來,兩岸本多樹,隨山刊木時,始伐而投之,曆千萬年成此耳。是歲數百里內河港皆掘得之。 ◎石炭 石炭,俗謂之曰煤,乃太古時代之植物,經地球之變動,埋入土中,綿曆歲月,次第變化而成。有廣狹二義,廣義包括黑煤、無煙煤、褐炭、泥炭而言,狹義專屬黑煤。 黑煤亦稱黑炭,又曰煙煤,吾國產地甚多,近頃之著稱者,為直隸之開平、灤州,江西之萍鄉,其色黑,有光澤,堅如石,此石炭之所以得名也。燃之,發黑煙,有異臭,可制為煤氣及工廠汽機之燃料,需用甚繁。 西人又謂我國產煤之區,無省無之,惟以此較彼,則有多寡之殊。北方如直隸、山東、河南、山西,產煤皆極盛,而尤以山西為多,內蒙、東三省略次之,西北一帶又次之。然甘肅、新疆之煤源,亦所在皆是。揚子江流域與東南沿海之地,其狀與西北同,蓋限於地而覓煤維艱也。惟湖南、江西,則不可以概論,湖南尤為南方之山西。要而論之,西方與西南各省產煤之地,亦如恒河沙數,惟煤力極薄,煤源亦不巨耳。 瀝清煤與無煙煤,皆產於我國,而以無煙煤為尤貴,山西、湖南皆無煙煤源最富之區域。國人多用無煙煤,以燃燒之際,不用煙囪故也。而瀝清煤亦極為世所稱重。蓋煤地所出,皆以瀝清為極多。吾人今試以山西、湖南之無煙,直隸、山東、江西之瀝清,以與五洲最良之煤相較,伯仲之間,亦豈易軒輊耶! ◎河套石炭 河套達拉特蒙旗之煤礦,地為羊廠壕,產石炭最旺。山溝中被水沖洗,有出地面二三尺者,質堅,色純黑。土人採取大塊,有四尺餘者,燒之成灰,為白色,無氣味,見火即燃。蒙人每聚之成堆,燃以代燈。距東勝州不遠,即唐東受降城境,煤窖均橫洞。 ◎石油 石油為流質礦物,由地中掘油井而汲得之。學者謂為太古時之海棲動物質所成,或謂炭化物埋入地中,由水汽之作用,積久化成者。深入地中五百尺至數千尺以下,多存於砂粒之罅間。初由井中汲出者曰原油,亦名石腦油,色黃或褐,帶綠閃光,不明,有惡臭。入蒸餾器蒸之,加熱二十度至百五十度而得者,曰揮發油,性揮發,易燃燒,不宜燈用,僅用以防腐及洗滌器械、布帛之垢膩耳。 加熱百五十度至三百度而得者,日燈用石油,須加入硫酸蘇打洗清之,減其煙煤及臭氣,俗稱煤油或洋油者是也。加熱三百度至三百六十度而得者,曰重石油,可制白蠟,並潤滑機器。其重石油,又可分取機械油、(即機器上所塗用以減摩擦之力者。)華攝林、石蠟之類。吾國之山西潞安府、陝西延安府、四川敘州府等處皆產之,惟開採未盛,歲由俄、美輸入者,為數甚巨。 鄜、延出石油,見宋沈括《夢溪筆談》,石油之名始見此。《昨夢錄》則謂之曰猛火油。 ◎充俄裡產鹽鐵 蒙古阿巴海部之充俄裡,有泡子河,產天然鹽,生水中,如層冰,厚四五寸許,鑿取成磚,不煎而可食,其味較之內地食鹽稍淡。亦有產于高山者,彌望如雪,人跡不能到,則用強弓仰射以取之。又產精鐵,色如白銀,上用之鳥鎗,皆采此鐵以制之。 ◎火井鹽井 蜀中火井、鹽井,所在悉有,俱用土法穿鑿,有穿至數百丈始得者。鹽井水有微鹹、極鹹之分。火井所出之火,乃陰火也,色純白無焰,以竹筒引之,銜接數裡,分裝鐵管,供燈爨,歲收其值。鐵管可隨時啟閉,用時啟管,燃以火,則赫然熏灼,不用則閉之,熄矣。煎鹽、制糖,皆賴此火。 ◎鹽 鹽,我國久有之利源也,產處分海、池、井三類。海鹽乘潮而取,沿海隨處皆有。池鹽多在內陸,如解縣鹽池、羅布泊、青海、吉蘭太池等處,凝結俱厚。井鹽在地層中,如南嶺西端、西康山匯及天山斜面皆有。惟天山地層常因雨水沖出,餘皆須鑿井而取。平原則岷、沱間最多,面積約一萬數千方裡,鑿井易而所獲豐也。海灘產鹽之地,則直隸之永平、遵化、天津,山東之武定、青州、萊州,江蘇之海州、淮安、揚州、通州、海門,浙江之嘉興、紹興、寧波、台州、溫州,福建之福甯、福州、興化、泉州、漳州,廣東之潮州、惠州、廣州、高州、瓊州為最盛。 ◎鹽塊 鹽之種類不一,南方所用海鹽、井鹽,皆須煎烹熬煉,山西解州鹽池,如畊者之疏為畦隴,引水灌其中,俟夏秋南風一起,即結成鹽印,故昔人以為海鹽、井鹽資于人,解鹽資於天也。獨阿霸垓部落及張家口外牧圉之地,有鹽一種,出水澤中,不待煎熬而自成,亦不待南風而始結,土人就近取之,其塊大小不等,色青黑,味甚佳,不減內地所產。 ◎山東產鹽區域調查記 山東鹽場凡七處,溝灘二百九十七副,井灘一千三百三十一副,大小池一千二百二十六副,斗子五百十一副,產鹽總額,歲計四萬萬斤。 官台場在壽光縣侯鎮,鹽質之優劣,視天時之陰晴,如風雨稀少,鹵厚水鹹,產鹽必色白粒大,否則粒碎質輕。 王岡場在樂安縣治,溝產味淡粒大,井產味厚粒小。 水利場在海豐縣石家廟,顆粒細碎,色則黃白黑不一。 濤雒場在日照縣濤雒鎮,顆粒細碎,色白者為新鹽,色黑者為陳鹽。 石河場在即墨縣金口鎮,色白粒堅。 西縣場在掖縣西繇莊,溝產質輕白色,粒小味淡,井產質重色青,粒大味厚。又有一種粒小味淡色白者,曰茉鹽。 富國場在昌邑縣治,粒顆大小不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