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動物類4


  ◎焚斃三虎

  雁蕩山西內穀能仁寺之前山,有坑,甚僻靜,曰鴉盤坑,人跡罕至,樹木陰森。坑畔有一岩,狀如覆鐘,土人曰鐘岩。其下有穴口,高約二尺余,向為獸類窟宅。宣統庚戌冬,有芙蓉村人包某,結伴十餘人至坑樵采,遙見鐘岩口血肉狼藉,羊豕毛骨堆積甚多,心竊異焉。行近窺之,見一母虎及二乳虎盤於穴中,方酣睡。包等睹狀,驚喜,以為能捕虎,則所值殊巨,愈於采樵所得千萬也。

  急招同伴移巨石塞穴口,口不甚高,頃刻畢事。旋斫巨木及雜薪,圍鐘岩而焚之。自巳至未,火焰極烈。虎被火炙,不能耐,大吼一聲,山谷皆震。已將鐘岩掀起,一躍而出。母虎以用力過猛,墜于坑底石上,折其脊。二虎子從後竄出,目為火熏灼,不能視,包某等急以樵具擊之,皆斃焉。舁回村中,鬻之,得三百金。

  ◎豹

  豹產亞、非兩洲,似虎而小,毛黃褐色,背有黑色圓斑,俗稱金錢豹。行走迅速,捕食牛羊雞豕等物。其皮甚貴。

  ◎果下豹

  果下馬、果下牛,人皆知之。惠州羅浮山巔有獸,小如獼猴,名果下豹。

  ◎藍狐、金貂

  外興安嶺麓產藍狐、金貂。藍狐為最上品,金貂次之。藍狐毛潔白,毳毛作紺碧色,光潤柔致。金貂色赭黃,蒙茸嬌軟,映於日光,微風吹揚,則金光閃目。然率為俄人販運,由西伯利亞轉載入歐,待價而沽。

  ◎狐

  狐似犬而小,體瘦,頭尾皆長,以蹠行。性狡猾,穴居山野,盜食食物。生十四五年,皮可為裘。俗傳狐壽千年能祟人,妄也。

  ◎九尾狐

  長白山有九尾狐,相傳其地即九尾狐產地之塗山也。

  ◎玄狐

  玄狐,黑狐也,產奉天等處。色黑,毛暖,其皮為裡,價最貴。

  ◎飛狐

  飛狐,形似狐,肉翅連四足及尾,能飛,但能下而不能上。產于口外密樹林中。陝西有飛狐嶺、飛狐口,當時蓋以物產得名也。《續博物志》謂之飛生。

  ◎狸

  狸,狐屬,與狸之為貓屬者異。全身黑褐色,背有灰色斑紋,口突出,尾粗而長,四肢甚短,似狐。惟狐身瘦而長,狸身肥而短,蓋以此為別也。

  ◎三足獸

  長白山有三足獸,形如狸。前二足,後一足,行即跳躍。善食倒根草。

  ◎貂

  貂,亦稱鼦鼠,大如獺,尾粗,毛長寸許,色黃或紫黑。產北寒帶之地,三姓、琿春、甯古塔等處山林多有之,獵者每於雪天覓跡逐捕。皮極輕暖,甚珍貴。

  ◎銀貂

  長白山有銀貂,毛純白,長三寸餘,暖勝紫貂。

  ◎猞猁孫

  猞猁孫,亦作失利孫,《明一統志》則謂之曰土豹。狀如狸而耳大,有尾毛,可為裘。有馬猞猁、羊猞猁、草猞猁等名,烏拉諸山皆有之。體輕能升木,滿洲語謂之威呼肯孤爾孤,譯言輕獸,即《廣輿記》所稱天鼠也。

  至青海所產者,則略大,齒尖,爪不露而銳,能猱升,食鳥雛,毛細長,灰褐色。毛根紅者為上,灰色者次之,根白者又次之。

  ◎旱獺

  旱獺,形狀略似獺而不入水,好穴居,東三省及青海之北柴達木多產之。宣統辛亥,東三省大疫,開萬國防疫會於奉天,認旱獺為傳疫之源。會員察驗,以為旱獺所生之蚤,能傳染腺百斯篤、肺百斯篤之病。

  ◎山獺

  山獺,性淫毒,粵東山中有之。牝獸皆避去,無偶,則抱木而枯。骨能解藥箭毒。

  ◎水獺

  水獺,長二三尺,毛色青黑,尾尖長如錐,四足短,趾間有蹼,穴居河岸池沼之旁。夜出食魚,惟飲其血而不食肉,與鼬之於雞同。

  ◎象

  象為陸產之最大者,身長至一丈二尺,高稱之,鼻長八尺許,形如圓筒,屈伸自在。食物時,皆以鼻送之於口。鼻端小塊突起如人指,故能拾至微之物。上齒六,上顎二門齒極長,突出口外,為用甚廣。力強,性溫順。產於印度及非洲等熱帶地,我國亦有之,蓋皆自他處移來者。京師象房之象,至六月,輒出而浴於河。康熙時,朱竹垞嘗觀之,紀以《水龍吟》詞,詞雲:

  「涼波曉色城西路,趁著熱風猶未。引來舞隊,依稀昔日,黃門鼓吹。垂鼻轔囷,旋渦遠近,欲沈還起。看雲旗搖處,更番催去,偏會得蠻奴意。來岸人家此際,步踟躕紫騮難系。疏簾隱隱,輕容小袖,笑聲齊指。赤日徐高,黃塵又徧,鈿車流水。剩白頭宮監,相攜柳下,說前朝事。」

  ◎麅子

  麅子,產于黑龍江嫩江縣之索倫,性慈善,畏狗,力大善走。索倫山中人寢其皮而食其肉。所食為苓麥、黑豆、小米飯,飲清水。其價,每只可售江錢一百五十吊,肉每斤可售江錢二吊,皮每張可售五十吊。

  然與《山海經》之所謂麅鴞者不同。《山海經》雲:「鉤吾之山有獸焉,羊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齒人爪,音如嬰兒,名曰麅鴞,能食人。」

  ◎馬

  馬,能負重行遠者也。頭頸長而有鬣,蹄極堅壯,僅有一趾。其齒有乳齒、永久齒,形態隨年齡而異,故相馬必先齒。種類甚多,古人以其毛色各別為專名。吾國產馬之地,以蒙古、新疆為最著。

  內蒙多良馬,烏珠穆沁旗之佳者,每匹價值數百金,尋常者亦須六七十金。四子王旗之馬,佳者不及百金,劣者僅十余金。東盟馬市甚盛,西盟無馬市,須向內地求估。

  內蒙馬之遊牝期,多在立秋後十餘日內,年一度,產馬年一次,或三年二次。馬孕時,牧人不加滋衛,產時不為調養,即病亦不加療治。

  多倫達哩、岡崖等處,向為內蒙產馬最盛之地。且軍備所用之伊犁馬種,雖極高大,然實不及內蒙所產之體格較小者為良。

  青海之馬,高大雄駿而首略小,有鬣長垂地者。凡內地馬,必釘鐵掌以護趾甲。甘肅多平野,馬僅釘前二蹄,而不必釘後蹄,以前蹄步重而後蹄輕,蓋馬種愈西,趾甲愈堅也。青海馬種,蹄甲更堅,行走草地,四蹄無傷,故無庸釘掌,而行速負重,他產鮮出其右,惟性頗猛劣,馭之宜得其法。

  青海又有野馬,身小,善奔逸,能越溝,識泉脈,覓水者視蹄涔,掘之,泉見焉。行沙漠中遇風,群伏,埋鼻沙中以護之。獵人誘之入柵,跳擲奔蹴,數日不食而倒。

  其產於阿爾泰山者,蒙人名之曰塔奇。

  某獸醫謂常人每觀馬齒,以斷其年齡,非至善之法也。蓋馬逾八歲,即不更生齒,而術窮矣。然齒既長足,下眼皮上側漸顯皺紋,其紋與年俱增。故八歲以上之馬,須先觀其齒,再察眼皮皺紋,則可斷定年齡,歷歷不爽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