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鑒賞類三13


  ◎葉鞠裳論帖架

  臨池者必用帖架,葉鞠裳嘗論之曰:「讀碑鋪幾平視,不如懸之壁間,能得其氣脈神理。於是臨池家制為帖架,對面傳神,如鐙取影。然影摹不如對臨,又不如先閱其結構用筆,掩卷而後書之,所謂背臨者是也。」

  ◎傅青主視高賢佛經

  傅青主嘗走平定山中,為人視疾,失足墮崩崖,僕夫驚哭,曰:「死矣。」青主旁皇四顧,見有風峪甚深,中通天光,有一百二十六石柱林立,則高齊所書佛經也,摩挲視之,終日而出,欣然忘食。

  ◎朱竹垞考訂萬歲通天帖

  朱竹垞書《萬歲通天帖》舊事曰:「《萬歲通天帖》一卷,用白麻紙雙鉤書,句法精妙,鋒神畢備,而用筆濃淡,不露纖痕,正如一筆獨寫。論者謂非薛稷、鐘紹京不能,洵異寶也。」

  (相傳武后從王方慶索其先世手跡,得二十八人書,取而玩之,曰:「此卿家世守,朕奪之不仁。」乃令善書者廓填成卷,仍命方慶正書,標二十八人官世,設九賓館于武成殿,而以墨蹟卷還方慶。蓋秘府儲藏,故罕題識,第有宋高宗用小璽,其後岳珂、張雨、王鏊、文征明跋者四人而已。)

  ◎韓湯何寶藏宋拓法帖

  韓文懿公及湯西崖、何義門不以賞鑒名,然亦未嘗不游心於書畫碑拓,每得宋拓法帖一二行,即寶藏之,不問其前後也,但求知古人之用筆用意而已。

  ◎何義門婆娑楷帖

  何義門謂傅青主口詆宋儒,等於蟾蜍擲糞,又稱其字有風沙氣。蓋義門究心制藝,而即於此中仰窺聖賢,真篤行君子,非若常人之專恃帖括以干祿也。義門複精鑒別,書亦秀蘊,生平婆娑越刻楷帖,多致贊言,而初不滿於元常季直一表,謂其結銜既舛,而「民」字缺筆,止是唐橅。

  然于韓敬堂家所藏宋搨本,則頗拳拳。蓋韓本尾無結銜,「民」字不缺,大異錫山華氏秘藏,神鋒內含,信為雄強茂實也。

  ◎程昆侖搜瘞鶴銘遺跡

  瘞鶴銘亭在鎮江焦山定慧寺西偏伽藍殿之旁,銘為累代遺石,摹搨最難。舊刻於山麓,江水侵蝕,歷年既久,遂崩裂江中。宋淳熙時出之,後又落于水。康熙朝,好事者募工自江中遷出,缺蝕不完,因建方亭,甃銘成碑形以貯之,四壁俱鐫歷代名人字畫,有蘇東坡像,峨冠博帶,神致宛然。

  當未建亭之前,有武鄉程昆侖名康莊者,嘗游焦山,披草搜銘之遺跡,惜其剝蝕,乃別購善拓,磨懸崖而刻之。因拉王文簡公再遊,相視叫絕,憑高吊古,各賦詩一章以紀事。

  ◎張力臣考訂瘞鶴銘

  山陽張力臣,名弨。性好古,精書法,即嘗為顧寧人寫《廣韻》及音學五書者也。焦山《瘞鶴銘》石,裂而為四,又失其腹,由是不符,覽古者每以為憾。力臣乘江水退時,入山麓,藉落葉以坐,仰讀之。聚四石,繪為圖,聯以宋人補刻字,倫敘不紊。

  且證為唐顧況書,謂況故宅雖在海鹽之橫山,而學道句曲,遂移居于此,集中有《謝王郎中見贈琴鶴》詩,鶴殆出於性所好,故瘞之而作銘也。力臣家藏古鼎彝甚富,然不營生產,歿後且盡散失矣。

  ◎鄭方坤留意碑版

  閩人鄭方坤嘗遊邯鄲,凡所過村塾、禪室,輒停車訪之,遇筮叟、醫翁,必延訪,見有殘碑斷版以及投溷覆瓿廑有存者,必搜剔摩挲,不忍釋手。

  ◎陳鑒亭藏玉枕蘭亭

  世人熟聞《玉枕蘭亭》之名,而不知其有三本。其一,見《太清樓帖序》,雲唐文皇使率更令以楷法摹《蘭亭》,藏枕中,名《玉枕蘭亭》。其二,則宋政和時營繕洛陽宮闕,內臣見役夫所枕小石,有刻畫,視之,乃《蘭亭序》,僅存數十字。其三,則賈似道使廖瑩中以燈影縮小,刻之靈璧石者,向存福州舊家。

  明文征明嘗謂賈氏刻有二石,字畫大小皆同,其一有「秋壑珍玩」印章,其一坐而執卷,左有賈似道小印,即在福州本也。石高五寸,寬九寸,厚四分,旁微缺,其中「會」字磨滅,「群」字、「石」字、「帶」字、「流」字有損。康熙壬寅秋,蕭蟄庵在長安,得之閩人之手。蓋因似道死後,石落於閩。及出閩,仍歸於閩人。旋為陳鑒亭廉使觀以重價購之去,又不在閩矣。

  ◎高宗命刻宋拓淳化閣帖

  法帖之久,無如《淳化閣帖》,其後鼎絳汝諸帖,互相仿摹,愈失舊規。嘉慶朝,無人過問祖帖,惟大內所藏,乃當日賜畢士安者,篇帙完善,墨瀋如新,成親王曾見之。高宗珍惜如寶,特建淳化閣以藏之,又命于文襄公敏中摹刻上石,頒賜諸王公卿,雖不及原帖之善,而亦自成一家。

  長沙徐壽蘅尚書樹銘督學浙江時,以三千金購宋拓《淳化閣帖》,上有李文貞公、吳谷人、翁覃溪、何子貞題跋。帖凡十套,每套皆有覃溪題跋。

  ◎高宗命刻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法帖》,乃高宗將內府秘藏法書真跡,命當時儒臣詳慎審定,擇其尤者,摹勒以行。三希雲者,以真跡中王右軍《快雪》,王大令《中秋》、王元琳《伯遠》三帖尤為千古妙跡,高宗珍之,因以名其所居之室。

  書法始自魏、晉,而盛于唐、宋,此帖自鐘繇以迄唐之顏、柳、歐、褚,宋之蘇、黃、米、蔡,元之趙,明之董,凡諸大名家之真跡,莫不具備。惟自幹嘉時搨印後,以宮禁之地,向不准人捶摹。光緒庚子兵燹,曾為八國聯軍損壞二石,其餘均尚完整。

  ◎高宗命刻蘭亭八柱帖

  《蘭亭八柱帖》,為乾隆時內府石刻。八柱之義,以所藏虞世南、褚遂良、馮函素摹《蘭亭序》、柳公權書《蘭亭詩》、董其昌臨柳本,並戲鴻堂原刻柳本,及高宗禦臨柳本,並於敏中補成舊刻柳本,厘為八卷,刻石,故題曰《蘭亭八柱帖》。

  ◎高宗批陳氏傳家帖

  海寧玉煙堂及渤海藏真等帖十餘種,皆陳某所刻。明董文敏公其昌未遇時,館陳家久,故所得墨蹟最多,所書《法華經》小楷帖尤精絕。文敏貴後,嘗以鐘紹京《靈飛經》真跡質金八百,已而贖還。既複以質,則不再贖矣。帖後附文敏質帖、贖帖書二通。

  乾隆乙酉,高宗駐蹕安瀾園,曾以進呈,奉御批,有「永為陳氏傳家之寶」等字。不知此帖何時落于嘉善謝氏,後歸常熟翁氏。文敏當日見質時,抽去十二行一頁,不審此頁亦歸翁氏否?咸豐庚辛之亂,碑石為粵寇取以築城。亂平後搜討,僅有存者。後合諸帖為一幀,更名煙海餘珍焉。

  ◎畢秋帆立碑林

  西安聖廟碑林,乃乾隆時畢秋帆為陝撫時,搜集漢、唐諸碑碣,匯立於此,故曰碑林。中有《景教碑》,碑額上繪十字架一具,下大書「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九字,分三行書。碑文乃大秦寺僧景淨所撰,呂秀岩楷書,唐德宗建中二年刻石。其文目曰「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頌」,較唐文多一頌字。

  碑文凡二十八行,每行六十二字,凡遇「我三一」皆空二格,「三一」則空一格,唐諸帝廟號皆空二格,「我建中皇帝」「我」字亦空二格,單言帝則空一格。觀其人己並尊,平等之恉,略可見已。全文並頌詞,綜計一千六百九十七字。

  ◎桂未穀跋明拓漢隸四種

  明拓漢隸四種,一《張遷碑》,一《鄭季宣碑》,一《鄭固碑》,一《武榮碑》,有翁覃溪題志及桂未穀等跋。

  ◎陳昆玉藏姚辨墓誌刻石

  陳璘,字昆玉,海甯諸生。工書,嗜古篆刻,荒山叢塚,探索忘倦。嘗見歐陽率更所書《姚辨墓誌》刻石,愛不忍釋,解所衣美裘易之,不足,則益以玉斝雙。

  ◎李春湖藏宋拓唐李秀碑

  宋拓《雲麾李秀碑》為臨川李春湖藏。春湖跋雲:「此碑裂於良鄉,自明至今久無完本矣,此冊誠為世間稀有之寶。予家有莫氏殘本,存五百七十餘字,思翁目為唐拓,不如此本遠矣。」

  ◎鄒曉屏藏化度碑

  鄒曉屏參政炳泰,無錫人。登科後,不登權要門,徜徉詞館者三十年,以資深得躋卿貳,好古書畫,收藏甚富。得唐歐陽詢所書《化度寺碑》,宋搨本,至質衾裯易歸。曾告禮親王曰:「他人以如山金帛,易贗物滿架,不及餘數金之真也。」

  ◎趙懷玉審定黃山谷書發願文墨蹟

  黃山谷書《發願文》墨蹟審定者為趙懷玉,並有汪竹坪、秦澹如、陳六笙、費屺懷諸題志。

  ◎汪容甫得漢石闕

  漢石闕二,在寶應,其一為汪容甫以錢五十千募人竊歸,石刻孔子見老子及力士、庖廚等物象。容甫自榜其門曰:「好古探周禮,耆奇竊漢碑。」亦曠達者之所為也。其一為寶應縣令某沈之水中,不知其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