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經術類6


  ◎廖季平關通群經

  廖平,字季平,井研人,博聞人也,為湘潭王壬秋檢討闓運主講蜀中時之高弟子。初明《公羊》,漸關通群經,至老不倦。凡素王之道,昭遰於心,嶷然而不滯,炳然而大成。嘗謂春秋以前,字若繩紐,孔子正名,乃制六書譒經,為孔氏古文,而舊之史文便從闕廢。又謂人服禮化,各有倫等,為設六位,以別禽獸,肇乎野人,終於聖域,因其成德而為之分。故瀛士之士,未離質野,當廣孔氏之教,有以正之。

  又謂《大學》修身為本,以喻褒聖臨世,天下既平,一日克己,四海歸仁,精感神明,乃能止定靜慮,行先知後,始終之道,蓋與舊說敻乎異焉。又謂諸子九流,皆出經術,有各明其一方,實非立乎二術。又謂六藝各有疆畛,與時偕行,不徒為我國取效朝夕。名物之號,異實同居,在善分別,乃無不貫。

  又謂《春秋》王制,所以治中國,《尚書》、《周禮》,所以治天下,六合之內,於茲備焉。又謂六合以外,《詩》、《易》主之,遊神變化,不可方物。道釋之流,茲其由枿。又謂六緯所傳,天地成毀,來往變異,萬族之故,殊域遠鄙,播為教學。此雖獨鬯微言,撟乎恒誼,亦可謂博雅廣大,近世所無者矣。

  ◎易寅村服膺王氏

  長沙易培基寅村究心問學,結廬于黃道門外白沙泉畔,閉戶讀書。于高郵王氏之學,蓋篤好之,少時肄業兩湖書院,著書糾正王氏《公羊箋》之誤。楊惺吾奇賞之,賦詩相贈,有「大著搥碎湘綺樓」之句。

  其服膺高郵王氏之學,乃過信湘鄉曾文正之說。本朝考據家精博者甚多,王氏率意改字,開鹹、同以來單文孤證之病,其不以「俔天之妹」為《山海經》「刑天」之妹也者,幾希矣。

  ◎易經之精義

  《易》自明儒求知德舍義理而談象數,先脫宋儒窠臼,元和惠氏三世傳經,成《易》漢學,又自為解釋曰《周易述》,大旨遵虞翻,補以鄭、荀,學者多以未能專一少之。武進張惠言以為漢人之《易》,孟、費諸家勢不能合,孟氏無傳;具于虞氏,虞氏逸文斷句,猶可考見大略,為《虞氏易》九卷,又表其大旨為《消息》二卷,又撰《虞氏易禮》、《易候》、《易事》、《易言》,孤絕經學,藉此大明。姚配中通消息于先天,焦循證王、韓非空說,皆《易》學之金桴也。

  ◎汪默庵深于易

  休甯汪璲,字文儀,號默庵,深于《易》,置象數而專言理,嘗雲:「今說《易》之家謂《易》以道陰陽,務以圓妙幽渺籠罩影響,如捕風,如捉影,無當實用。故愚以為學《易》,當就平實切近處用功。」

  ◎蕭洪治精于易

  蕭洪治,字自本,常甯諸生。博學多才藝,尤精于《易》。康熙癸醜吳三桂之叛,遣偽將訪洪治,至夜,洪治指幹象示之曰:「天意有在,若等徒自辱耳。」晚築精廬,覃思撰著,以《易》之道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而皆本於一五一十,乃作《五十學易圖》等書。

  ◎李恒齋精于易

  李恒齋以窮經為學,尤精于《易》,嘗謂《易》本為蔔筮而作,必先明象數而後其辭占可決。於是玩味《繫辭》諸傳之旨,參之楓林朱氏、瞿塘來氏之說,作《本義拾遺》。雖取象指數,若與朱子不相侔者,然其卦變卦互卦之則,本程子反復往來上下之言,與《繫辭》所謂雜物撰德,非其中爻不備之雲而闡明之,以補《本義》之所未備者,非臆說也。

  ◎胡文良治易

  光山胡文良公煦,康熙朝侍郎也,為道學名臣。治《易》,究圖書之蘊,著《函書》數十萬言。聖祖屢召見之,問爻象疑義,命畫圖講說,歎曰:「真苦心讀書人也。」其所著《周易函微》,推闡精微,窮搜象數,與洛、閩頗有異同,經河南撫臣於采書之役,續呈御覽。胡本無諡,因是書收入《四庫》,始追賜焉。紀文達公有句雲:「四代經神四胡氏,(原注:宋胡瑗有《周易口義》,元胡一桂有《易本義附錄纂疏》、《易學啟蒙翼傳》。明胡居仁有《易象鈔》。)兩朝耆宿兩文良。」(原注:雍正中,高公其倬先諡文良。)

  ◎程綿莊治易

  程廷祚,字綿莊,以經學名。其治《易》,乃專主義理而力排象數。然治《易》當以象為先,如以理而已,則卦爻中曷為多方設象,且言狐言鬼,而狐何以言三狐,鬼何以言一車乎?蓋理處於隱,聖人設象以顯之;理處於虛,聖人設象以實之。虛者實之,即祭祀為屍之意也;隱者顯之,即鑄鼎象物之意也。

  故曰《易》者象也,象者像也,使眾人觀象玩辭,而理見焉,此牖民覺世之苦心也。綿莊又曰:「墨守宋學已非,墨守漢學尤非。此袁子才謂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其知言乎!」

  ◎秦震宇枯坐玩易

  秦鳴雷,字震宇,無錫諸生。少以孝稱,私淑其外大父王繩曾,得儒先一脈。弱冠遘疾,枯坐玩《易》,以己意參爻象。經年,學大進,嘗言以心持心則不可,以心持志則可;以心詧心則不可,以心詧意則可;以心攝心則不可,以心攝情則可,吾儒存養宗旨如此。其治經,不偏主漢宋諸儒傳注也。

  ◎焦裡堂專治易

  焦裡堂善讀書,博聞強記,識力精卓,於學無所不通。著書數百卷,尤邃於經。於經無所不治,而于《周易》《孟子》,則專勒成書。且自曾祖、祖、父三世均為《周易》之學。嘗疑一號咷也,何以既見於《旅》,又見於《同人》;一拯馬壯也,何以既見於《複》,又見於《明夷》;密雲不雨之象,何以《小畜》與《小過》同辭;甲庚三日之占,何以《蠱》象與《巽》象相例。

  丁父憂後,乃徧求說《易》之書閱之,撰述成帙。嘉慶甲子後,複精研舊稿,悟洞淵九容之術,實通于《易》,乃以數之比例求《易》之比例,於是擬撰通釋一書。丁卯,疾危,以《易》未成為憾。病瘳,誓於先聖先師,盡屏他務,專治此經,乃遂成《易通釋》二十卷。

  ◎書經之精義

  《尚書》今古文並傳,而攻古文者始自吳棫,朱子繼之,明梅鷟大發其覆。而閻若璩之疏證,惠棟之《古文尚書考》,宋鑒之考辨,眾證確鑿,無可諱言。至江聲之集注,孫星衍之注疏,匯群儒之大成,示後學之良矩,固已至精至粹也。陳壽祺《大傳輯說》,較盧見曾為優,朱右尊《逸書校釋》,較盧文弨為精。莊述祖心精力果,以古義古音疏通精確,惜止刻行九篇,全書未能徧傳也。

  ◎胡朏明之禹貢錐指

  聖祖南巡,德清胡朏明渭撰《平成頌》並所著《禹貢錐指》獻諸行在。有詔嘉獎,召至南書房直廬賜饌,禦書「耆年篤學」四大字賜之,儒者皆以為榮。後閻若璩垂老入都,諄諄以求禦書為言,蓋深羨朏明之遇也。

  ◎江賓谷精於書

  江都江昱,字賓穀,廩膳生。下帷研經,尤經於《書》,著《尚書私學》若干卷,析疑發覆,為一時治經諸儒所折服。嘗在秣陵,與程綿莊辨論《尚書》古文,至日晡忘食,袁子才目之為經癡。

  ◎王述庵引書論水利

  王昶,號述庵,嘉定人。嘗以從征北至興安,南逾蠻暮,有句雲:「昔依北斗今南斗。」又從征金川句雲:「我今更度大漠西,已踰江源一千里。」壯哉!又有詩自注雲:「虞夏時,黃河循太行自北而東,至洚水,分九河以殺其勢,複為逆河,歸於海,其餘衍沃,皆資種食。魏、晉、六朝以至遼、金,皆精水利,未有運南方粟米供給北方者。自明開會通河運濟,而北方水利久廢,昔日九河,今變為三十六澱、七十二沽,千里內外,沮洳淤澱。海門又複狹隘,不能迅速歸墟,是以往昔膏腴,悉歸蕪沒。」

  其論黃河今昔利病,頗為簡括。年五十八,乞歸修墓,還京,以病乞休。高宗鑒其老,允之,諭以歲暮寒,俟春融歸。明年歸,名其堂曰春融堂。嘉慶己未,分賠滇銅,鬻田宅以入官。居於廟廡,朋舊贈遺,盡以刻書。卒年八十三。提倡風雅,士藉品藻以成名致通顯者甚眾。生平重倫紀,尚名節。在軍中時,和平簡易,自科爾沁親王以下皆重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