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會黨類5


  ◎符號及茶碗陣 三合會員猝遇素不相識之人,欲探其是否為同黨兄弟,輒用許多言語以為符號。此外尚有以茶碗、煙管、鴉片管及種種器物授之,觀其接受之狀態,以試其確實與否。又有將辮發或手作記號者。臨戰時,有召集援兵之符號,有諷示盜賊之符號。茲略述如下。

  ◎符號 遇有要事,以白扇徐搖三四次,即招其旁近會員之證。其踰越頭上,輕搖其扇三次者,即為招其會員與于戰事之證。會員與外人爭鬥時,在場之他會員以手掌向外人,以又一手之指甲向會員,即為止其勿再爭鬥之意。兩人毆打時,會員以手之兩掌向外,連呼勿爭鬥者,即示以毆,彼乃會外人之意;如曲右手拇指,將兩掌向內,連呼勿爭鬥者,即示以勿爭,彼乃會內人之意,謂之陰陽法。

  爭鬥時,以右手之拇指及第一第二指伸出,余二指曲握於掌,伸臂向前,複以左手照式作勢,置於右手依肘,即為求救之意,謂之三角法。將右手拇指握于餘四指之外,以置頭上,為求助之又一法。以右手掌向外伸出,以左手之拇指與前指屈曲之,餘指貼掌,置於胸前,為求助之又一法。如左右手作同勢,易其位置,即為止爭鬥之符號。于道上試人是否會員,則叩以汝為瞎子否,其人如答言我非瞎子,我目較汝目為大,即為會員之符號。

  若欲于飲茶時試之,則以右手之拇指置茶碗緣,第二指置茶碗底,執茶碗以獻,左手之拇指與第二指屈曲,餘三指伸出,置於右手之肘,若其人為會員,必以同法受之。

  供獻飲食物三種時,必取其居中之一物,謂之忠臣。

  伸右手,令拇指與前指屈曲,餘三指伸直,左手亦然,惟以伸直之三指按胸前,此即所以表天。如伸右手,令拇指與第一第二指伸直,他二指屈曲,而以左手之拇指與第一第二指伸直,按其胸,即所以表地。若伸右手,令拇指與小指伸直,余三指屈曲,左手亦然,以置於胸,即所以表人。此表人者,謂之龍頭鳳尾。三法連演,即所以表明為三合會員也。

  葡屬人及馬來人之為會員者,別設便利之法,以絹制手帕卷于頸,於胸前作結,下垂,此即表明為福建義興公所之會員也。

  三合會起事以後,有保護家族之法。凡會員之家,門必貼方形紅巾,外作洪字,內書英字,室中四隅必豎立三尺六寸長之綠竹,是即會員家之符號也。

  ◎茶碗陣 茶碗陣者,於飲茶之際互相鬥法,甲乙相對時,甲先布一陣,令乙破之,能破者為好漢,不能破者為怯弱。一,單鞭陣。一碗一壺並列,即為求救于他同志之意。能救者可徑飲其茶,不能救者,棄其茶,再傾茶飲之。二,順逆陣。二碗一壺,滿碗之茶為孫臏,半碗之茶為龐涓,當將兩碗茶同注壺中,再傾而飲之。三,雙龍爭玉陣。一壺二碗,先置燭於他處,將兩碗並列,然後飲之。

  四,上下陣。一壺二碗,將下之茶碗移置於上,令兩碗平列,或置稍遠之處飲之。五,忠義黨陣。三碗並列,取其中之茶飲之。六,爭鬥陣。一壺三碗,壺口對茶碗,即獻茶人欲請其與於爭鬥之意。如不應其請,取中一杯飲之。七,品字陣。下二碗移與上一碗齊,飲之。

  八,山字陣。法同上。九,關公守荊州陣。一壺三碗,將壺上之碗取下,與餘二杯作品字形,飲之。十,劉秀過關陣。一壺四碗,受茶之人執最近己身之一碗,將三碗整列之,口中呼劉關張血誓,不可不作一列。若原置本為一列者,即為求之意,無以應而拒之,即按前法而盡飲其茶。十一,四忠臣陣。一壺四杯平列,惟求助時布之。若為寄託妻子而允諾,即取左邊一茶飲之。若為借錢而允諾,即取其次一茶飲之。若為援救兄弟之生命,則取第三茶飲之。若為救免兄弟之危難,則取第四茶飲之。設不能應其求,或不欲應其求,則變更茶碗之位置飲之。

  十二,英雄入柵陣。四碗,移近身之二碗飲之。若對面之人移之,則己即置之後方。若對面之人置之後方,則己即移而飲之。十三,四隅陣。四碗,將上下茶碗移置一列,立而飲之。十四,趙雲加盟陣。四碗,取下邊一碗與上三碗平列,飲之。十五,貧困簠簋陣。一壺四碗,若能扶兄弟使脫患難,則去其壺,任執一碗飲之。

  十六,孔明上臺令諸將陣。一壺四碗,將壺上之碗取下,使與他碗平列,飲之。十七,關公護送二嫂陣。一壺四碗,取壺上之碗置於三碗之左,飲之。十八,複明陣。五碗,當舉中央一碗傾茶飲之。十九,反清陣。五碗,惟中碗有茶,餘皆空,當棄中碗之茶,任取餘四碗注茶飲之。

  二十,趙雲救阿斗陣。一壺一碗置盤中,先將盤中之壺碗取出,然後飲茶五碗。二十一,患難相扶陣。盤置四碗,外一壺一碗。取盤外一碗置四碗之中,飲之。二十二,五虎將軍陣。一壺五碗,將茶還入壺,再傾茶於中央碗中飲之。二十三,古人陣。一壺六碗,取兩端之碗,一置於中央之上,一置於中央之下,作中字形,飲之。

  二十四,蘇秦相六國陣。一壺在中,兩旁各三碗,取去壺,將兩端之碗移置上下,作中字形,飲之。二十五,六子守三關陣。六碗分二列,取上列中央之碗置於上,取下列中央之碗置於下,作斜中字形,飲之。二十六,七神女降下陣。七碗,左端之碗所以表利己之意,不可飲,餘各碗可任飲之。二十七,七星劍陣。七碗,以四直列,以三橫列,為第一陣。左右兩端久碗不可取,惟尖端二碗可飲之。

  二十八,太陰陣。七碗,以四直列,三橫列,為第二陣。左右兩端之碗不可取,宜將尖端一碗,置於橫列三碗之中央者之一直線上,然後取兩尖端之茶飲之。二十九,下字陣。七碗,首列三,二列二,三列、四列各一。宜取下邊突出之一碗飲之。三十,十五碗,以十四碗為為圈,中一碗。圈中之茶不可取,惟中央一碗可飲。

  道光時,廣東人朱九濤立上帝教,秀全即藉傳教為革命機關,然革命宗旨不以興明為然,與三合會相反,當時或指為三合會,誤也。

  咸豐辛亥,秀全既據廣西之永安州,飭其丞相出安民告示,文雲:

  「大漢軍師兼理內外政教、統屬官吏軍民、開國丞相左,為上諭宣佈中外事。照得安邦定國,吊民非所以害民;發政施仁,戡亂非所以擾亂。村鄉市鎮,不用驚惶,士農工商,各安本業。滿夷當滅,皇漢當興,久合必分,亂極思治,天地古今迴圈自然之理也。並因君弱而闇,臣暴而貪,殘酷日甚,我民何堪!況且朝中文武,權重者盡屬旗滿之人;外省職員,屍位者無非捐納之子。士人雪窗勤學,終屬徒勞,難抒抱負,雖有經濟之才,安有展用之日。朝無善政,野多遺賢。大臣儘自貪贓,小吏能無索賄?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故張家祥等遂致阻截江河,擾亂鄉里,逞其虎狼之性,魚肉生民;肆其狐狸之淫,閭裡受害。如渠等類,聞風而興,招集匪人,淩暴黎庶,沿江取稅,到處搶掠,商民當之者迎刃而倒,士庶聞之者望氣而逃。官司不肯究詰,貓鼠竟至同眠。籲嗟!我民際此,聊生何賴?是以我聖神文武皇帝心懷惻隱,日夜焦憂,用是聚天下之義士,弔民伐罪,大舉義旗,以清妖孽。八月初一日兵入永安,陛下待庶民如保赤子。

  本官深體陛下之意,自從出兵以來,不許部下妄搶一物,妄傷一人,倘有抗拒不遵,本官定必重究各省州縣地方,所在必宜更革編發左衽之非,奮厥乃心,成茲偉績。效力有功,定貽爵賞。且俟東南底定,然後戮力北燕,擒獲虜酋,問其累世猾夏之罪,光復中華一統之休。賞德論功,明刑設罰,我國家自有常典。為此特示,凜遵毋違。」

  秀全旋有檄告百姓文,文雲:

  「奉天承運太平天國總理軍機天下大元帥萬歲洪,為愷切曉諭伐暴救民事。照得天下貪官,甚于強盜,衙門酷吏,無異虎狼,皆由人君之不德,遠君子而親小人,賣官鬻爵,壓抑賢才,以致世風日下,上下交征,富貴者諗惡不究,貧賤者銜冤莫伸,言之痛心,殊堪髮指。即以錢糧一事而論,近加數倍,三十年之糧,既而複征,民之財盡矣,民之苦極矣。我

  等仁人義士,觸目傷心,故將各府州縣之賊官狼吏,盡行除滅,以救民於水火之中。刻下大兵雲集,廣西已定,湘、鄂二省以及江西、江南一帶,不得不先行曉諭。凡我百姓兄弟,不必驚慌,農工商賈,各安生業。富貴者須備辦糧食,助我兵餉,多寡數目,親自報明,各給回借券,以憑日後清償。爾等如有勇力者,智謀者,宜同心協力,共襄義舉,俟太平之日,各予榮封。

  現在各府州縣官員,逆吾者斬,順吾者生,著先赴還原籍,聽候他日起用。其餘豺狼差役,概行剿除,懸首示眾。恐有流賊土匪,藉端滋事,准爾等指名投稟,俾加懲治。倘有鄉民敢助清官為虐,以敵吾之士卒者,無論各府州縣村鎮,天兵所到,必予誅夷。凜之慎之,毋違,特示。」

  秀全於壬子十二月據武昌,有烏程錢江字東平者,以為非計,宜長驅北上,上書言之。書雲:

  「伏以大王起事之初,笄發易服,欲變中國二百餘年索虜之俗,志謀遠大,創業非常,其不以武昌為止足之境明矣。今日之舉,有進無退,區區武昌,守亦亡,不守亦亡,與其坐而待亡,孰若進而冀其不亡。不乘此時為破釜沉舟之計,長驅北上,徒苟且目前,懈怠軍心,誠無謂也。清初,吳三桂舉兵之時,不數月而南六省皆陷,地廣眾附,自帝稱雄,可謂驟矣。然遣將四出,不越湖南一步,搶攘十數年,終抵滅亡,前車可鑒也。

  或誤武昌依阻江湖,襟帶漢湘,扼險自固,然後間道出奇,以一軍出鄖陽,攻潼關,趨陝西,擾彼關內外地;以一軍出荊州,攻夔郡,趨成都,先取四川為基業。不知秦隴四塞,地錯邊鄙,人悍物嗇,糧食維艱,且重關迭隘,縱我攻必克,大費兵力,勞而莫必,固宜後悔,得不償失,盡棄前功。況削其枝爪,究不如洞其腹心之為愈也。至四川小局,昔日已形,在蜀漢當日,先以諸葛之賢,繼以姜維之勇,六出九伐,不得中原寸土。且江南水邦,賴吳據之以為唇齒,聯絡援應,尚難得志,況今日哉!

  天下財賦,大半萃于東南,當此逐鹿于寧謐之中,而欲以一隅敵天下,江決其無能為也。以江愚昧,不若舍西而東。金陵、建業,古帝王建都之所;鳳泗、汴梁,真聖人崛起之方。江謂宜先取江寧以裕軍餉,繼取汴梁以為犄角,終趨濟南以圖進取。扼齊魯之運河,可以坐困通倉之食;截南北之郵轉,可以牽制勤王之師。然後約我老萬,以攻梁廈;檄我丹山,以攻溫、處。所過則秋毫無犯,所至則招納賢能,而民有不完發易服,簞食壺漿以迎者,江未之信也。南京不下,則江東不得渡;豐沛不陷,則青兗不得進;山東不搖,則燕京不得戒嚴。糧漕困於內,漢心離於外,孟子所謂『不嗜殺人者能一之』,正此時也。

  今日之事,勢成騎虎,萬一頹惰,轉致蹉跎,成敗之機,間不容髮。我軍遠離鄉井,志切從龍,聞進則同心同力,踴躍爭先;聞退則畏首畏尾,存亡莫保。戎衣兩截,捨命沖陷,渡湖而後,無複有南還之望者,皆欲立功名,享富貴,誓九死以垂勳,不願一生以伏莽也。誠因時而勵之,群策群力,一可當百,萬戰何敢辭,時哉不可失,席前之箸,江願借而籌之;馬上之策,江願指而先之也。俟南京底定之後,招集流氓,秣厲兵馬,扼要南堵,揮軍北上。

  左出則趨江北以進戰,急則可調淮陽之軍以繼之;右出則握河海以拒敵,急則可調開、歸之軍以應之。南陽、海寧則發一軍以突其西,略取河內州縣,乘勝入晉,直抵燕冀,無返斾;杭、嘉、金、衢則發一軍以沖其東,應我沿海舟師,相機定浙,伺間窺閩,無輕舉。兵不止于一路,計必出於萬全。內固江南之根本,外安新造之人民,修我政理,巨集我規模,則西而秦、蜀,南而豫、粵,可傳檄而定,此千古一時也。

  自漢迄明,天下之變故多矣。分合代興,原無定局。晉亂于胡,宋亡於元,數皆恃彼強婪,賺主中夏。然種類雖異,好惡則同,亦不數十年,奔還舊部,從未有毀滅禮義之冠裳,削去父母之毛血,儀制甚匪,官人類畜,中土何辜,欠遭荼毒若斯之酷者也。帝王自有真,天意果何屬,大任奮興,能不勖諸。更有期者,旗旄所指,與民無逆,提劍號召,是漢即從,使天下鹹知今日之舉,並非無名之師,亦使天下鹹知中國之仍為華,不皆終於夷。王者發軫,彰明較著,陣堂旗正,不容秘詐,軍行令肅,所至如歸。

  彼縱有滿洲、蒙古殫心竭力之臣,吉林、索倫精騎善射之旅,苟不望風投順,我百姓其許之乎。方今天下以利為市,上下交征,風俗之壞,亦已極矣,人心之憤,亦已久矣。納賄損名,靦然民上,縉紳之途,亦已汙矣。而英雄豪傑之士,抱負名節,伏處於山林莽野之間者,亦已困矣。磅礴郁勃之氣,積久必宣,有真人起,孰不欲去其舊染之汙,拭目而觀新命之鼎哉。佈置調度,此其大略,欲成基業,願勿他圖。夫草茅崛起,締造艱難,必先有包括宇宙之心,而後有旋轉乾坤之力。

  知民之為貴,得民則興;知賢之為貴,得賢則治,如漢高祖之寬洪大度,如明太祖之夙夜精勤。一旦天人合應,順時而動,事機之來,無可言喻。否則眷戀武昌,預懷得寸則寸之思,偏隅自足,因循歲月,疆宇不增,糧竭眾危,四面受敵,大勢已去,不能複振,噬臍之悔,誠有非吾屬之所忍言者矣。江合觀天下之際,詳察地理之宜,謹撰興王之策十有四條,伏乞採擇施之,實為至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