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孝友類10


  ◎王秀娥為父報仇

  王秀娥,平湖之乍浦人。又名英。道光壬寅,鴉片之役起,英從戎,充隊長。英兵犯乍浦,英戰死,時秀娥年十七,痛不欲生,欲以身殉,既而曰:「人孰無死,死固不足惜,我父為國而死,死有榮也。我第報父仇可耳。」越數日,乍浦失守,秀娥策馬突入英軍,揮刀奮斫,縱橫跳蕩,殺數十人。俄有自後斫之者,臂中傷,墜馬,然猶強起,殺二英兵而死。

  ◎蕭韶事祖父母

  蕭韶,字選樓,零陵之鄉人。少穎悟,讀書,日終一卷。道光丁酉拔貢,留京,旋以疾卒,年甫二十六。韶生周晬即失怙,母守節撫之成立。逮事祖父母,為所鍾愛。祖母歿,以母事祖父多不便,凡省起居供甘旨之事皆身代之,日隨行,夜伴宿,以為常也。一日,入城而祖父卒,比歸,已斂矣。遂呼號,以頭觸地,氣絕,久之乃蘇。

  ◎張啟榮侍奉如母意

  道、鹹間,山陰有張啟榮者,業負販。母年邁,病癱瘓,臥床者二十年矣。朝夕侍奉性謹,梳盥衣食,悉如母意。其荷擔而出以鬻物也,路不過二三裡,不再遠;日不過二三時,不再久,恐母有所需,無代之者耳。年五十一,尚未娶,以母望孫切,則為其弟納婦焉。山陰令林怡如聞其孝而貧,資助之,不受,曰:「小民食力自給,今得月廩,無以報,不敢虛糜公帑也。」

  ◎孫月泉養父以酒

  孫月泉,名承祖,鹹、同時之仁和布衣也。事親孝。父嗜酒而貧,母數誡之,索杖頭錢常不與。布衣時方為童子師,輒以修脯所入竊市酒以奉父,不使母知也。一日,母覺之,語布衣曰:「而翁酒後恒失德,吾懼其貽禍耳。」自是,布衣輒侍父入市,醉,則掖之以歸。

  ◎江學海迎父母于寇中

  江學海,武舉也,世居全州北鄉之楊家灣。粵寇圍全州時,四鄉鹹設團練,以兵力薄弱,不足以解州城之圍,眾議推江赴湖南乞援。及自楚返,全州城陷,團潰,江之父母悉被擄,時寇趨道州,江遂往投之,其父方陷寇中職牧馬,母在酋所司烹飪,江白之酋,願迎還父母,酋憐其孝,許之。咸豐壬子六月杪,勞文毅公崇光方督師謀複道州,江先開城迎降,遂複道州。勞欲敘其功,力辭,乃奉其父母歸全州。

  ◎菜孝子臨死念母

  番禺賣菜傭某,佚其姓名。性至孝,日以百五十錢奉父,父歿,事母維謹。人稱曰菜孝子。咸豐甲寅,紅巾匪竊發於澳門,孝子為軍人所獲,誣為賊,將殺之。忽與其女兄遇,有軍人某方餉孝子以酒肉,孝子謂女兄曰:「弟已誣服,母在,無人供養,可以此遺母,但言弟不知流落何方可也。」遂相持痛哭,俄而孝子死矣。

  ◎葛秉珩贖母

  葛秉珩,武進人。幼有神童之目。年十六,補博士弟子員。咸豐中葉,粵寇擾常州,擄其母妹以去,秉珩即馳赴寇營曰:「吾父年高,倘必奪我母妹,則我父將不保。」寇曰:「得百金可贖之。」秉珩竭蹶求得五十金,寇僅還其母,乃與妹訣曰:「我去,汝即死。」

  寇聞之,遂遮道不放,欲並留秉珩為書記,且曰:「汝能勸妹順我,當惟汝所欲。」秉珩大罵不從,寇攢刀剉殺之。於是百計誘脅其妹,妹大罵求死,寇悅其色,猶不忍加誅,割發裂衣以恐之。妹仍罵不已,遂被殺,時年十七耳,其父收屍瘞之。

  ◎殷潤之殉母

  殷春生,名潤之,丹陽人也。值粵寇之亂,舉家遷泰興之季市,家焉。其後伯叔繼死,父亦逝,家中落,其兄玉彬衣食於奔走,春生則依叔東橋以為生。嘗語人曰:「吾少孤,吾有母而不能事,何以為人?」遂辭叔歸,作傭于人以養母。

  母茹素佞佛,終日喃喃禮大士,果食之類,殷皆以母可口者遺之,日數至家,不憚煩。母病風痹,全體不仁,目又盲一,轉側需人,口食不能自就,而春生飼之,溲溺不能自便,而春生侍之,如是者有年,而無難色無怨言。

  一夕,夜闌矣,春生之市市溫水,注器為母濯足,突聞鉦聲聒耳,火光燭天,市人曰:「此殷某鄰也,不戒於火。」殷家距市半裡許,聞之,狂奔而歸,呼號求救曰:「小人有母,若不出,安用生為?」搶地呼天,礔踴至再,口鼻血涔涔然,遂殉母而死。

  ◎顏氏子思親而瞽

  咸豐時,粵寇之攻興安縣者為韋正。既陷城,俘虜中有一顏氏子,年十八,兩目異常人,夜不燈火,能作蠅頭細字,複能以繡花針數十枚於暗室中以發貫穿。屢試皆然。韋大異之,撫為己子。而其性純孝,以思念父母,日夜哭泣,月餘,淚不幹,兩目遂盲。韋多方撫慰,終不止,不半載,竟憂鬱以歿。

  ◎吳廷棟甘受母撻

  霍山吳彥甫少寇廷棟為鹹、同間理學名臣,母葉太夫人博通書史,吳四歲即授之以經籍,過目成誦。有過,手撻之,吳泣,大夫人曰:「汝頭有鯁骨,痛吾手矣。」吳捧母手,拊摩再四,曰:「母再撻兒,可用絓紬裹也。」太夫人為之霽顏。

  ◎左白玉為翁姑母割臂

  陽湖左小蓮,名白玉,杏莊中丞輔之女孫,常熟言良鉁室。工詩詞,性純孝。在室時,割臂愈母疾。既嫁,翁忠傑、姑鄭氏同時病篤,值良鉁應京兆試未歸,白玉複割臂肉以療之,沒時,家人見其兩臂刀痕宛然。其遺稿名《餐霞樓集》。

  ◎馮孝子傭耕養母

  馮孝子,佚其名,太倉老閘鎮人。少孤貧,傭耕以養母。粵亂平後,無田可耕,乃行乞於市,得錢則市酒肉以進,歌俚曲以侑之。同治丁卯,母卒,乞得義塚地,並其父柩合葬之。日則仍行乞,夕於墓旁宿焉。每日外出,必攜數石以歸,環墓成垣,自結草廬,寢處其下。後數年,無病卒,鄉人即葬之於其所廬處,知州方傳書立碣表之,曰「馮孝子墓」。

  ◎姚立孝父母

  姚立,居金山之溫河涇,為博士弟子。髫齡即善承父母顏色。母楊氏苦腹脹,立年十四,恒撫摩之,問所苦。後十年,母以微疾終,擗踴不欲生,父曲諭之,乃進一溢米。

  父以跌傷足,立方他出,即心動,歸而捧父足哭,延醫治之,傾其貲。尋愈。既而疽發于項,危甚,瘍醫顧某居黃橋,距所居二十裡,立走邀之。會雪甚,至斜塘,無渡者,則立而大號,漁者憫而渡之。抵顧所,顧亦感動,具舟與俱來,盡劑愈。

  又嘗苦痢,廢眠食六十余日,父亦瘳,而立以勞殆,故病。病咯血,輒自諱,懼貽父憂也,然自是父出必與偕。同治戊辰冬,泛舟泊泖濱,父欲登岸,忽傾踣落水中,立倉猝亦自投水。時已薄暮,風大作,觀者方頓足無如何,立瞀罔中忽己兩手抱父立于荻叢,去所泊舟處三四裡矣,父卒無恙。

  立既脫父于水,則感寒疾,殗碟以歾。臨歾,視某妻許曰:「吾不能終事父,汝能代吾養父,不使父眠食失所,吾不死矣。」遂卒,卒時年三十,父年七十矣。鄉尚臚列其行上之有司,得旌如制。

  ◎朱孝子為愚孝

  寶應界首鎮有朱孝子者,以理髮為業。性至孝,其事父母也,晨夕必問安,進食有定則,肴饌果餌必請于父母而始購之。及父母相繼歿,日至墓供奉如生時,風雨無阻。母生時懼雷,每雷雨時輒至墓旁,大呼曰:「兒在此,勿懼也。」同治丙寅,清水潭壩倒,狂流急注,一片汪洋,乃於墓旁立木樁,以繩之一端系樁,一端束己腰,而呼曰:「兒在此,長伴父母,大水雖來,亦不能沖兒去矣。」

  水至,距墓前不遠,四面皆壁立,如城然。堤岸救水之官民望見之,大驚異,詢其人,乃咸知為朱孝子也。墓之四周,田約九百餘畝,未遭水害,後收穫極佳。李文忠公奏請為建坊,並以表旌之。然朱習舊業如故。曾文正督兩江時,聞其名,召之至,賜坐,令改業,朱曰:「此為吾祖業,歷代相承,不敢改也。」曾聞其語,稱之為愚忠愚孝。

  ◎莊曾炎代父戍

  同治朝,陽湖有莊曾炎者,事父母,以孝聞。父逢吉,入貲得山東某縣縣丞,坐法戍奉天。曾炎方弱冠,痛父遠行,奔訴於郡守,欲走代之。守有難色,曾炎號泣於庭曰:「人孰無父哉!奈何獨沮於我也?」左右為之請,太守亦鑒其誠,獲如其請。

  曾炎遂即日上道,詣京師,伏闕上疏曰:「臣父縣丞逢吉,不幸罣吏議,謫戍遼陽,筋力就衰,不能執事。大母範,春秋踰九十,旦夕想念,恐染霜露疾,無以遂其菽水之忱,終天之憾,或及其身。臣犬馬之齒方殷,願代父作勞,使其終養,雖即死,無恨。聖天子以孝治天下,惟哀矜焉。」疏入,穆宗惻然從之。

  曾炎乃易短衣,欣然就道,無難色。然體質尫弱,不勝負任之苦,越十月,以疾歾。臨卒,謂吏役曰:「毋使父母及祖母知,恐傷老人心也。」曾炎通《毛詩》,善歌辭,賦性剛直,讀古忠孝事,斂衽久之,且曰:「使曾炎生於其時,亦當若是。」遇友朋患難,捨身赴援,蹈湯火不辭也。卒年僅二十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