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兵刑類5


  ◎長江水師

  同治間,粵寇既平,彭剛直公玉麟以功洊升兵部侍郎,加宮保銜。未幾,解組歸,創立長江水師,內河外江,鈴鐸聲相聞,東南無盜賊患。朝廷知其熟諳水師利弊,仍令按年巡閱一次,准專折奏事,兵弁有不法者,殺戮得自專。

  ◎海軍

  海軍經始于咸豐之季,初購英國戰艦數艘,並議聘英水師兵官統之,旋寢其議。同治壬戌,曾國藩、左宗棠合詞奏陳,請開船政局于福州、上海。而福州規模尤壯,船政大臣主之,設船政學堂,分習造船,水師成材漸眾,薩鎮冰、羅豐祿、劉冠雄、嚴複,皆學生也。同治甲戌,以日本窺臺灣,海疆無備,遽締和議。朝議急興海軍,李鴻章請分立外海五軍,以饟絀,不果。光緒乙亥,設北洋水師,購鐵甲船八艘,而別購中小鐵甲二艘,防長江口。

  時日本滅琉球,俄據伊犁,將啟釁,海關總稅務司赫德請購蚊子船快船,分駐大連灣諸隘,備敵師。總理衙門從其議,擬以赫德總司南北海防。薛福成時以道員在直隸,上書鴻章,謂一國兵權饟權,付諸一外人之手,其事至危,議遂罷。庚辰,鴻章議減水師裁綠營以治海軍,立水師學堂于天津,主辦者閩人,生徒遂大半閩產。及甲午中日之戰,海軍將領僨事者,亦多閩人,而濟遠管帶方柏謙先遁,是役也,海軍熸焉。

  甲申,從鴻章議,大治海軍,乃立海軍衙門于京師,以醇親王督辦,鴻章會辦,山東巡撫張曜、奉天將軍善耆幫辦,建旅順等處炮臺,為海軍根本,大購鐵艦。丙戌,醇親王奉旨周曆旅順、大連灣、威海衛、煙臺諸要隘。戊子,定海軍制,以丁汝昌為海軍提督,英兵官琅威理為海軍總教習。設提督一,總兵二,副將五,參將四,遊擊九,都司二十七,守備六十,千總六十九,把總九十九,皆隸北洋大臣。鐵甲二,鎮遠、定遠。快船六,致遠、靖遠、經遠、來遠、超勇、揚威。蚊子船六,鎮中、鎮邊、鎮東、鎮南、鎮西、鎮北。練船三,威遠、康濟、敏捷。合魚雷艇六艘,運船一艘,大小二十五艘。以山東之威海衛為宿泊海軍之所,奉天之旅順口為修治戰艦之所。

  大連灣建炮臺,固旅順後路。總兵張光前統親慶軍三營,駐西炮臺,總兵黃仕林統親慶軍三營,駐東炮臺,四川提督宋慶統毅軍九營,專防旅順,陸路提督劉盛休統十二營,駐大連灣,皆受轄于北洋大臣。恐倉卒不及稟節度,乃設北洋前敵營務處,以道員充之,盡護諸將,隱帥旅順,前者劉含芳,繼者龔照璵也。

  辛卯,北洋海軍遂大成立。總之,我國海軍發軔于福州船政,成軍於北洋艦隊,至晚近,始設專部。

  ◎軍報

  高宗自乾隆甲戌後,平定西域,收復回疆,以及緬甸、金川之役,每有軍報,無不立時批示,洞澈利害。每夜,必遣內監出問有報否,嘗披衣坐待竟夕,機密近臣罔敢退食。

  ◎軍需報銷

  同治中,大學士倭仁等,請以同治甲子六月前各處軍需概免冊報,自七月初一日起,俟事竣後,一體請銷。其造冊按例定之數,不溢一絲,而陰將款目浮開巨萬者,與例既符,即在准銷之列。其以實用之數登之銷冊,而實無絲毫浮冒者,例稍未符,即難核准。是則報銷一事,即能弊絕風清,而實數不准銷,准銷非實數,虛文相襲,甚無謂也。然亦豈獨軍需報銷為然耶?

  ◎法越一役之軍需

  光緒癸未法越之役,首尾數年,事定,粵東報銷至二千五百萬,實則用者不過七百萬,而張文襄借洋款三百萬,及曾忠襄經用之款,皆在其內。餘則有代部借五百萬,又續借二百萬,而雲南之岑毓英、唐炯,廣西之蘇元春,臺灣之劉銘傳,各軍餉項,鹹取給於是。

  還款時,則代部借者由部撥還,而粵東又歲籌闈姓款四十四萬兩,四成報效,(粵中官紳向收番攤,陋規不可裁革,令以四成充公,名四成報效。)約四十萬兩。某款約三十萬兩,官售鹽(鹽倉剩鹽官為售之。)約十余萬兩,截至光緒甲午止,約得千余萬兩。又罰黃江厘廠書吏三十萬,罰海關收稅家人十余萬,有是蓄聚,故接任者亦無怨言,又時在龍州築炮臺十五座,瓊州等處築炮臺數座。繼其事者,以惜費故,凡瓊州等處炮臺,悉皆停罷,已訂購之大炮,及別購之槍彈,悉移解於北洋焉。

  ◎營務處

  防營之有營務處,始於鹹、同軍興時,其後乃徧全國矣。龔照璵曾以道員總辦旅順營務處。舊日營制,大帥節制各軍,而營務處盡護諸將,隱若統制,恒以道員充之。提鎮入見,皆持手版,執禮甚恭。大帥之下,營務處最尊,大帥若不知兵,則其權恒在營務處。蓋湘淮各軍,恒以書生立功,湘皖書生慕曾文正。

  左文襄、李文忠之流風余澤,談兵者尤眾。新軍未成立,行省營務處皆道員也。照璵代劉含芳駐旅順,諸將爭媚事之,旅順形勢雄固,軍儲甚豐,日兵將至,諸將爭艤舟作逃計。照璵聞金州陷,即馳至煙臺,赴天津,謁文忠。文忠大斥之,返旅順,已而日兵至,乘魚雷船複先遁,六統領不相屬,乃共推姜桂題主之。而旅順陷,照璵奪職縶刑部。庚子聯軍來,照璵又逃,辛醜回鑾,貸死為民。

  營務處設總辦會辦,充之者非道員即提鎮或京秩或知府,有僚屬。別有曰隨辦營務者,則大帥左右隨營差遣之員,不隸營務處也。

  ◎幕館

  黃文襄公督陝、甘時,值西北用兵,督師肅州,乃設幕館,凡藩臬兵備道州縣司軍旅事者,皆居其中,蓋皆屬僚,非賓客也。黃鎮日危坐中堂,郵騎至,直入館院,啟封視之,應付何司者,立時分派,目擊其鈔稿鈐印畢,即諮覆,故應付急速,從無留滯,軍事得以易蕆。

  ◎粵寇亦有軍制

  粵寇之軍制,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每軍一軍帥,統五師帥,一師帥統五旅帥,一旅帥統五百長,一百長統十司馬。李玉成、李世賢、林紹璋、林啟容、白輝懷各統一軍,軍帥上有監軍、總制、將軍、指揮、檢點、丞相。丞相為一品,下至旅帥皆武職,行省文武將帥各一。文方伯,武主將,以佐將副之。

  ◎問刑准用明律

  順治甲申,定問刑衙門准依明律治罪。先是,國初律令,重罪有斬刑,輕罪用鞭撲。至是,始准用明律。

  ◎五刑

  五刑之制,定于順治初年。一,笞刑,自一十至五十,每十笞為一等,凡五等。用小竹板折責,每十笞,責四板,旗人犯笞者,以鞭代之。二,杖刑,自六十至一百,每十杖為一等,凡五等。用大竹板折責,數與笞刑等。三,徒刑,發本省驛遞,自一年至三年,每半年為一等,凡五等。各依年限應役,役滿回籍,五徒各予以杖,自六十至一百有差,到配折責。四,流刑,安置遠方,終身不返,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為三等。三流並杖一百,到配折責。五,死刑,曰斬,曰絞。皆有立決、監候之別。

  五刑之外,有較流徒加重者,曰充軍,發邊遠安置。(康熙中,分五等,曰附近,邊衛,曰邊遠,曰極邊,曰煙瘴。)曰邊外為民,發邊外安置。曰雜犯流罪,准徒四年。曰雜犯斬絞,准徒五年。

  死刑之最重者,為淩遲梟示。

  刑具有七,板也,枷也,杻也,鐵索也,鐐也,夾棍也,桚指也。板,以竹篦為之,大頭徑二寸,小頭徑一寸五分,長五尺五寸,重不得過二斤。枷,以幹木為之,長三尺,徑二尺九寸,重二十五斤。杻,以幹木為之,長一尺六寸,厚一寸。鐵索,以鐵為之,長七尺,重五斤。鐐,以鐵為之,連環重一斤,徒罪以上用之。夾棍,用之於命盜重案供辭不實之男子。以梃木三根為之,中木長三尺四寸,旁木各長三尺,上圓徑一寸八分,下方闊二寸,自下而上至六寸,於三木四面相合處,各鑿圓窩,徑一寸六分,深七分。桚指,用之於婦人,以圓木五根為之,各長七寸,徑圓各四分五厘。

  ◎刺字

  凡重囚應刺字者,旗人刺臂,奴僕刺面。平民,犯徒罪以上刺面,犯杖罪以下刺臂,再犯者亦刺面。逃犯刺左,餘犯刺右,初犯刺左者,再犯累犯刺右;初犯刺右者,再犯累犯刺左。字方一寸五分,畫闊一分有半。

  ◎沈文恪請罷流徙烏喇新例

  聖祖登極,因旱求直言。新例,流罪皆徙烏喇,詔九卿會議。沈文恪公荃謂;「烏喇距蒙古三四千里,地不毛,極寒,人獸凍輒斃。流罪不當死,不應驅之死地。」乃獨為疏上之。有旨令畫一,文恪持前議益堅,且曰:「臣此議行,三日不雨者,願伏欺罔之罪。」聖祖方沖齡,改容納之。越二日,大雨盈尺,新例竟罷。

  ◎高宗不寬錢永興斃兄之罪

  錢永興毆死胞兄,大學士陳世倌以其十世單傳,奏請減死。高宗曰:「承祀之條,所以重絕人之嗣,此等惡凶之徒,萬無可恕,即令殄絕宗祀,亦彼自絕於天,而非國法之絕之也。海內良善之人,尚不能使之人人有後,而獨於罹犯大辟之輩,輾轉委曲,廢國家一定之法。為之請命,獨何心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