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
考試類3 |
|
◎童試有一條蔥 粵東科場積弊至多,槍替,其一也。有某觀察者,當其為諸生時,尤優為之,故雖已入泮多年,而縣試、府試、院試皆往,往必售,蓋包辦也。粵人謂之一條蔥,猶一條鞭也。彼之冒名頂替,歲以為常,幾于一歲易一姓名焉。 ◎道考院考 各郡童生之試於學政也,就學政按臨之地而應之。曰道考,以學政之職,初為提學道也。曰院考,以學政非實官,大省由各部侍郎簡放,其簡稱為督學部院,中小省由翰詹等官簡放,其簡稱為提督學院,而試士之地又曰試院也。俗亦稱之曰學台考。 學台者,學憲也。世俗于方面大員以上皆稱之曰某憲。各省學政之本職,雖有六七品者,以其出於欽命,儀同欽差,故以憲字台字稱之也。 ◎廩生保童生 國朝沿明制,凡各直省府廳州縣學生員,由學使在歲科試列一等者,設額給餼,以次序補,謂之廩生。曆科優貢、拔貢均出其中,各省鄉試,每科中式廩生人數,亦必視增廣附學生為多。各州縣文童武童應試時,必由廩生領保,謂之認保。又設派保,以互相稽查而慎防弊竇。如該童有身家不清,匿三年喪冒考,以及跨考者,惟廩保是問;有頂名槍替,懷挾傳遞各弊者,惟廩保是問;甚至有曳白割卷,犯場規,違功令者,亦惟廩保是問。其責任如是之重。 故凡廩保之與童生,必與同裡閭,誼屬戚友,深知其為佳子弟,勿貽先生長者羞,而後為之具結單焉,簽花押焉,臨場則唱保焉,出圖則看號焉。而其緊要關鍵,則在學院招覆之後,填造覆試冊結之時,介新進諸童以謁學師,而定其贄儀之多寡。大率稱其家貲之厚薄,務使獻者受者,皆得自慊於心,而諸童生獻廩保贄儀,則視學師所得,以次遞減。 ◎童翰林 湖南桂陽縣處萬山之中,層巒疊嶂,四圍匝匼,其地無市鎮,有墟落兩三處,欲購花豬肉,不可得。土風獷悍,多業耕鑿,讀書者絕少,偶有一二生監,其尊無對,物稀為貴,此定理也。某令嘗撰一聯紀其實曰:「魚龍雞鳳鴨孔雀,貢閣廩尚童翰林。」以童生而儗之乙太史,可見應試者之絕無僅有矣。 ◎老童入場賣警句 青浦鄒閑齋垂老矣,未青一衿,然每屆小試,無論縣試、府試、提學試,必入場,輒自標於桌曰:「出賣警句,每句錢七文,不二價。」凡觀場者多倩之。其入場也,攜大籃,內盛醃菜數莖,冷飯半盂,蟋蟀盆一枚。日暮,盆中錢滿,繳卷徑出。 某年,初覆題為「不曰白乎」,合下節,束比,襲劉公行人子羽文曰:「士馬芻糧,昔所遇之情形,俱是言中之涅淄。山川草木,昔所曆之境界,盡成今日之匏瓜。」再覆題為「雖執鞭之士」,中有句曰:「但論鞭之執不執,無論士之雖不雖。」皆自謂為警句也。 ◎宗室小考試滿語弓馬 乾隆時,上召見宗室,公甯盛額不能以滿語應對。高宗以滿語為國家根本,而宗室貴冑至有不解者,風俗攸關,因增宗室十歲以上者小考之例。于十月中,欽派皇子、王公、軍機大臣等,考試滿語弓馬。先命皇子較射,為諸宗室遵式,諸宗室視其父之爵以次考試。優者帶領引見,輒賜花翎緞匹以獎之。 ◎鄧廷楨屢躓童試 江甯鄧嶰筠制府廷楨少貧,屢躓于童試。讀書瓦官寺,攻苦彌甚,曾於室中署聯以自警雲:「滿盤打算,絕無半點生機,餓死不如讀死;仔細思量,仍有一條出路,文通即是運通。」未幾,補博士弟子員,旋舉於鄉,聯捷成進士。 ◎縣府考有覆試 縣府考均有覆試,有初覆、二覆、三覆、四覆之多。例如試者七百人,正場出案(案即榜也。凡小考者皆稱之曰案,而不稱之曰榜,示謙也。)取五百人,則五百人入初覆之場,初覆出案,則取三百五十人,以次遞減,至四覆,寥寥若晨星矣。 ◎縣試文破題 國初時,嘉興縣縣試全案已定,惟甲乙二人文筆並佳,不能定案首。屢試之,皆然,以致全案未能出。最後乃以《四書》之○,命各作一破題,甲所作破題曰:「聖賢立言之先,得天象也。」乙曰:「聖賢立言之先,無方體也」乃定甲為案首。後二人鹹貴,甲官至大學士,以功名終。乙官至巡撫,緣事伏誅。 ◎潘文恭應縣試 吳縣潘文恭公世恩,試童子時,終日端坐不離席。吳縣令李昶亭逢春異之,拔置前列,因出對雲:「範文正以天下自任。」潘對:「韓昌黎為百世之師。」又雲:「青雲直上。」潘對:「朱紱方來。」李決其必貴。後為狀元宰相,或贈以聯雲:「大富貴亦壽考,蓄道德能文章。」 ◎李申耆應縣試 陽湖李申耆,名兆洛,少即絕特向學。初應縣試,縣令陳某以其年最稚,而投卷最先,疑而詰之,李應答如流。令曰:「汝即歸,不招覆汝矣。通場必無及汝者,招覆非第一不可。汝髫年,初試即蓋一邑,非吾之所以期汝也。」遂在廳事書聯為贈曰:「他日定成名進士,乃翁真有好兒郎。」 ◎譚玉生應縣試 番禺陳蘭浦征君澧,南海譚玉生舍人瑩,皆阮文達公學海堂弟子也。征君所著叢書,樸茂精碻,學湛於經,舍人《樂志堂集文詩略》亦多胎息六朝之作。相傳文達節制兩粵,以生辰避客,屏騶從,至山寺,見舍人題壁詩文,大奇之,詢寺僧,知為南海文童,方應縣考者。 翼日,南海令來謁,文達諭之曰:「君治下有博學童子,我不能告汝姓名,恐近於奪令長之權,代人關說,君自捫索之可耳。」令歸,加意物色,首拔舍人,自此文望日起矣。 ◎縣試題為莫春在 曹益三以山東曆城縣令閽人起家,入貲為知縣,分發江蘇,權吳令。某歲縣試,索題於幕賓,為書莫、春、者三字與之。曹點名畢,提筆寫題紙,乃誤書者字為在,眾大嘩,幾至罷考。 ◎王述庵重游泮水 青浦王述庵侍郎昶于乾隆辛酉入泮,至嘉慶庚申,適當花甲一周,時年七十有七。錢黼堂學使樾送其重游泮水,簫鼓鸞旗,徧遊城市。王乘八人肩輿,花翎蟒服,率領新生詣聖廟,盤辟雅拜,邑令盧某謹隨於後而扶掖之。 ◎縣試題指焉為馬 開封武生某少有膂力,好拳勇。咸豐時,粵寇變起,隸左文襄部下,積功至參將。嗣以求改文職,授江蘇華亭縣令。蒞任甫三月,值縣試,屆期,點名扃門畢,高坐堂皇,禮書以出題請。 先是,某以不讀《四書》,早倩幕友擬題,置之靴筒。至此,徧覓無著,殊懊喪,而應試諸童複索題急。禮書私詢之曰:「公尚憶題紙為何字樣乎?」曰:「餘多忘,僅記有匹馬在其中。」禮書乃遍翻《四書》,問是否「百姓聞王車馬之音」,曰:「非此馬。」問「至於犬馬」是否,曰:「亦非此馬,我卻記此馬字不在中不在下乃在頂上。」禮書憬然曰:「得之矣。」乃大書「馬不進也」四字。 某令端詳審視,仍不識,曰:「我記得跟在馬後者,尚不止此數。」禮書於是計窮,姑妄詢之雲;「頃見公搜題紙,右靴筒尚未檢點,題或在內。」令頓悟,摸之,果得一紙,乃相與展視,則為「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一句,始知其誤焉為馬也。 ◎孔憲教為縣試老童 長沙孔太史憲教年四十余時,尚應縣試,人呼之曰老童。 ◎易三短子不得應縣試 長沙易某,曾充善化門丁。(長沙、善化兩首縣同城。)有子曰易三短子,佚其名,能文而狂。光緒時,擬出應縣試,邑人將攻之,開會議於長邑學宮,短子亦至。眾有揚言者曰:「長沙一邑,應考者將及三千,苟今歲能得一通秀才,亦未始非一邑之光也。」眾以其為易地道,且譏諷也。愈忿,爭欲毆之,短子跳而免。眾推孔憲教為首,聯名傳檄通邑,約定童生不出互保結,廩生不填冊保送,短子因冒其族人名入場。 案出,短子竟冠軍,眾偵知,複控之學院。時督學使者為陸總憲寶忠,賞其文,令仍入場覆試。是日文題為「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合下一節,慨短子之被毀,責諸生之失言也。短子乃為得意語曰「倘不遇宗臣賞識,幾遭不白之冤」云云。時眾怒已不可遏,群覆卷而起,衝擊柵欄,意欲罷考。 陸不得已,懸牌除短子名,眾乃歸座畢試。短子隨遁往武昌,為郡守某司書劄,即陸所介紹也。 ◎胥吏子應縣試 鉛山某富翁起家胥吏,其子將就試,格于向例,雖縣署中人均受請托,無他言,而諸生童持不可。百計圖之不可得,乃徧與諸出入公門者計之,鹹無策。 一日,有老訟師踵門請曰:「與我二千金,吾為子成之。」翁大喜,乃與為約。訟師則榜門曰:「某人胥吏子,乃赴縣試,吾輩必效死與理論,吾願為之首。有藏得某胥差票者,悉以來,驗畢仍給還,並當酬錢三千文。」於是遠近義其事,悉以所藏差票呈驗。數日,票來略少,增酬五千,已而增至十千。又數日,無有文驗者,遂走告吏曰:「汝子出試,無他慮矣。」 比頭場案發,諸生童鹹譁然,至縣署,群謂某胥吏子宜斥去,且以舊有差票為驗。縣官顧其子曰:「是有驗,無如何?」其子徐自陳家實清白,被人污蔑,請詳驗之,如實然者,甘受罰。於是令取諸票詳驗之,則吏名鹹系挖補後所填者,乃拍案謂諸人誣陷。諸人持票複自驗之,果然,無可置辭,乃皆退。其子遂得終試事,而以二千金酬訟師。 ◎縣試題解 考試改用策論,而應試者於所出之題,大率茫無所知,蓋若輩本未讀書也。某縣正場首題為「李廣程不試治軍繁簡論」,有父子同應試者,子問父以題解。父曰:「李廣程者,其人姓李名廣程。不識治軍繁簡者,不知治軍繁簡之道也。」 ◎姚石甫府試第一 桐城姚石甫觀察瑩少貧,不能應試,其家惜抱老人給貲,使入場。時童生中惟劉孟塗有名,已縣試冠其曹矣。郡試日,太守命詩題,為「大觀亭懷古」,姚作五言律百韻,太守大驚,曰:「吾知桐城有一劉開,不知又有一劉開也。」遂以為榜首,入郡庠。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