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教育類3


  ◎黃彭年主講蓮池書院

  黃彭年主講保定蓮池書院,手定堂規,廣置書籍,課以時文、經、史、詞章,著弟子錄者甚夥,乃請于李文忠公鴻章,以官貲購各省局刻書於院中發賣,僅加運費之半。暇時,即召諸生談藝。黃無志出山,由文忠密保簡放襄陽道,諸生入賀,黃笑曰:「吾守節多年,今日不免嫁人,奈何!」院地本元張柔故宅,規模巨集敞,為北方書院之冠。繼黃為院長者,武昌張廉卿裕釗、桐城吳摯甫汝綸。

  ◎萬劉主講龍門書院

  上海龍門書院,創自應寶時,地在城西幽處,陂塘蘆葦,頗似村居。講堂學舍,環以曲水,規制亦甚嚴肅。學生名額限二十人,課程以躬行為主。萬清軒、劉融齋先後主講,甚負時望。每午,師生會堂上請益考課,寒暑無間。誦讀之外,終日不聞人聲。有私事乞假,必限以時,莫敢逾期不歸。劉主講最久,土論尤協。途遇其徒,望而知為院中人也。劉沒後,一顯宦告休寓此,大府薦主是院。學生執業以請,則告以生輩高材,何煩日課。

  乞假以出,則告以生輩植品,何煩定假。積日既久,院中出入無禁,日夕在外者有之,課試一事,等諸尋常校藝,昔之良法美意,蕩然盡矣。應初意,欲駕學海堂而上之,專講躬行,輔以文術。然學海堂定制,用意極精:以廣東物力之富,道光全盛之時,而公費歲入不過五百金,僅可自給;但立學長,不立山長,學長若缺,即由學生推補。阮文達公當時創建,其儉如此,上以杜貴要脅薦,下以杜遊間請托,而專為真讀書之士,謀一下帷地也。龍門大旨與學海相類,而主講者束修優厚,予人以覬覦之端,未及二十年,時移而事遷矣。

  ◎李胡曾建書院之用意

  李文忠公議建求忠書院於皖,聘侍郎吳廷棟主之,吳辭曰:「書院之設,從俗校文則可,別立名字則不可。」胡文忠公建箴言書院於鄉,聘孝廉汪士鐸主之。曾文正公議謂宜擇精帖括制藝為師,不宜求古。

  ◎廣雅書院

  廣雅書院為張文襄公之洞督粵時所設。時粵士皆沈溺帖括,罕有留意經、史者。文襄為聘通儒主講,複延名宿,令司分校,月課經、史、詞章,旁及輿地、格致、算術,課程精密,膏獎優渥,士風為之一變。院在西城外數裡,近彩虹橋,風景清幽,花木蔥蔚。文襄政暇輒詣,與諸生論文。

  盤桓竟日。院有一池,未及種蓮,文襄倚欄憑眺,偶言及之,為院中支應某員所聞,密為佈置。文襄翌日再過,則數畝方塘,芙蕖盛開,文襄詫之。召某至,詢以何策,某以實告。蓋池水甚淺,某預收貧蓮數百,投于池中,僅露其半,驟視之,幾疑其為蓮塘也。文襄大笑。

  ◎于蔭霖演講於敬敷書院

  光緒朝,於蔭霖為皖藩時,省城敬敷書院為寒士肄業之所。于集諸生於堂前,娓娓陳說,多身心性命語,並命諸生於讀書餘暇,作雜誌、日記各一本。定期赴堂校閱,按簿翻覽,無一遺者。某生日記簿內,有「時已夕陽在山」等語,斥其過文,謂宜以時刻為記。又有某生雜誌簿內,于宋儒語錄,登記頗詳,于極嘉尚,提作高才生。突問之曰:「『明德』二字作何解?」某生遲疑不能對。於詳為解說,至千餘言。

  ◎欽派孝廉書院山長

  長沙徐壽蘅尚書壽銘,曾面奏德宗,學堂不如書院之善,因力薦孔憲教,言其豐裁峻整,學問優長,如以為孝廉書院山長,于風俗人心,實大有裨益。旋奉廷寄,令湘撫以孔為孝廉書院山長。

  ◎蔣果敏設義塾

  蔣果敏公益澧攻克杭州,自城及鄉鎮村落,無不為置學塾,一塾一師一僕,年費錢百千,村農子弟皆令就學,力不贍者,更予飲食。

  ◎王子江設義塾

  王子江,順天人,自少業攻木之工。沈毅敏捷,長於決斷,同儕鹹敬服之。未幾,即長其曹,因集資自設木廠,時值鹹、同兵燹之後,陵寢、園囿大興土木,木廠發達,而王之才識又為同業冠,不數年,遂擁鉅資。因慨自幼失學,未能大展抱負,立誓捐產設學,普收貧寒子弟。

  京城內外,先後設立義塾數十所,各為置產生息,以給修脯,費逾巨萬。而其終日孜孜籌畫擴充推廣之方法,十餘年如一日也。光緒初,某京兆上其事於朝,當事者邀虛譽,將其所辦各義塾收歸官辦,遂日見廢弛矣。然庚子以前,各義塾尚有存者。

  ◎我鄧先生

  贛州鄧慕濂為當代名儒,家居時,有田在城南,秋熟,視獲,挾小學書坐城隅,見貧人子拾遺穗者累累,招之曰:「來,吾教汝讀書。能背誦書者,吾與汝穀。」群兒爭昵趨之,始導以識字。既使諷章句,又以俚語譬曉之,群兒咸踴躍稱善。既卒獲,群兒嗥曰:「獲卒,先生且歸,奈何?」有泣者。自是每秋獲,群兒則就學焉。故城南人無少長智愚,鹹稱之曰「我鄧先生」。

  ◎北學南學關學

  孫夏峰奇逢講學蘇門,號為北學。余姚黃梨洲宗羲教授其鄉,數往來明、越間,開塾講肄,為南學。關中之士,則群奉西安李二曲顒為人倫模楷,世稱關學。

  ◎學約戒約

  南海勞潼,字潤之,號莪野,乾隆中,領鄉薦,官國子監學正。家居奉母,絕意仕進,從學者歲常數百人。立學約八則,戒約七則,曰:「苟犯此者,勿入吾門也。」

  ◎施愚山講學

  宣城施愚山,名閏章,任湖西道參議時,暇日,與諸生講學,有具牒請質者,施曰:「此講習地,聽訟有官署。」令就坐。講長幼有序,極陳兄弟之恩,且曰:「某少孤,終鮮兄弟,見友恭者固欣然慕,即見鬩牆者亦心動,以為彼尚有同氣,或猶可轉乖為和也。」言下涕泣。忽末座二客相持大慟,各出袖中牒燔之,蓋兄弟訟產十年不決者。曰:「吾小人,今遇賢賢而不洗心者,非人也。」遂讓所爭者為祀產。

  ◎彭勤止講學

  長洲彭勤止,名定求,學宗王陽明,晚年解組,家居講授,益提倡「知行合一」之說。時有作書極詆陽明者,彭見而恫之,以為人謂陽明倡「良知」之說,病其為禪,則「良知」兩言,出於《孟子》,豈並《孟子》將病之乎?又謂明之亡,不亡於朋黨,不亡於學術,意以此歸獄陽明,嗟夫!誠使明季臣工以致良知之說,互相警覺,互相提撕,則必不敢招權納賄,則必不敢妨賢虐忠,必不教縱盜戕民。識者方恨陽明之道不行,不圖誣之者,顛倒黑白,至於斯極也。

  ◎孫貽經授德宗讀

  錢塘孫子授侍郎貽經嘗入毓慶宮授德宗讀。語人曰:「上之天亶聰明,真非常人所及,讀書不三徧即成誦,能熟背;授之講解,未嘗或忘;其或有所疑而垂詢者,則皆講義之所未及,或與他篇有抵牾同異者也。」時聖齡纔十四五耳。

  ◎賈楨課恭王

  大學士賈文端公楨,宣宗時傅恭王,甚嚴密,嘗課讀《通鑒》三過。及主試江南,宣宗手書與之曰:「自汝出京,六阿哥在書房,又胡鬧矣。」後恭王翌輔穆宗,成中興之美,皆由此也。

  ◎道人教年羹堯

  年遐齡有子曰羹堯,七歲時,遐齡輒攜之遊山。一日,遇道人,遽撫其頂曰:「是兒奇貴。惜欠後福。」又曰:「能從我學,或可變化氣質。」遐齡遂延道人館其家。

  既至,擇高樓,與羹堯共居,索桌凳數十具置樓上,飲食便溺,以繩上下,約三年乃下樓。遐齡從之,有時至樓下竊聽,但聞樓上步履聲,踴躍聲,揶移桌凳聲,指揮進退聲,隱若演陣。逾年,則聞書聲琅琅,徹夜不息,書語隱奧不可解。又逾年,寂然無聲,從他樓竀之,則兩人相對瞑坐而已。會遐齡妻病劇,亟欲見子,遐齡不可。妻搥胸哭泣,不得得已,覓梯呼羹堯。道人張目曰:「敗矣,學備而養未至,他日必以氣債命也。」嘆息辭去。

  自後遐齡屢戒羹堯養氣,羹堯不悟。禍發,並欲逮遐齡,朱文端公軾爭之而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