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度支類3


  ◎當十大錢

  咸豐時,造當十大錢,出京即不可用,價日落。外省人入京者,猝不易辨,或戲釋之曰:凡當十大錢,手中僅取一文,其錢面卻寫十文,市中通呼為二十文,如用以購物,實准作平常製錢二文。

  ◎咸同光宣四朝錢法之變更

  國朝製錢,以康、幹兩朝所鑄為最,皆取給於滇銅。逮咸豐初,軍旅數起,國庫匱乏,滇銅亦因道梗不至,於是刑部尚書周祖培、大理寺卿恒春、禦史蔡紹洛先後請鑄大錢以裕度支,時祁文端公嶲藻方長戶部,力贊成之。癸醜三月,先鑄當十錢一種,重六錢。八月,增鑄當五十一種,重一兩八錢。十一月,複增鑄當百、當五百、當千三種,名曰「鈔錢」。當千者重二兩,當五百者重一兩六錢,銅色紫,當百者重一兩五錢,銅色黃。而減當五十錢為一兩二錢,當十錢為四錢四分,繼而又減為三錢五分,再改為二錢六分。

  甲寅正月,增鑄當五錢一種,重二錢二分。三月,鑄鐵當十錢。六月,鑄鉛製錢。其時盜鑄鈔錢之案蠭起,嚴刑不能禁,官中既艱於收兌,民間亦不復流通,先後奏請廢止,惟留銅、鐵當十錢。後鐵當十亦廢,僅留銅當十一種。諭令大錢與製錢並行,而京城乃不用製錢,出城數十裡,又複不用大錢,紛紛擾擾,圜法大壞。至光緒戊子,閻敬銘為戶部尚書,請廢當十,仍用製錢。遂奉旨以三年為期,所有交官之項,以製錢出,以大錢入,期於三年內收盡。然大錢在市,雖名當十,僅作製錢二文,相沿已久,此令既下,市肆大擾,貧富交困。

  先是,咸豐初年,銀一兩,易錢七千余,同治初,易至十千,光緒初,至十七千。戊子以後,漸減至十二千,丁酉以後,更減至十千零,大錢漸絕,市面乃稍定。壬寅、癸卯間,鄂省首鑄當十銅元,(粵省最初設銀元局,張文襄公蒞鄂,招粵工匠來,改鑄銅元。)各省豔於大利所在,相率繼起。間有鑄當一、當二、當五及當二十者,以利率不厚,迄不多見。於是銅元充斥,圜法又壞。

  當銅元未行時,東南各省洋價每元八百余文,後漸增高至一千二三百文。所鑄銀元,雖標明每當十銅元百枚易一銀元,然市間迄不遵從,甚有以銅元作七折,八折行使者。各處互異,上下騷然,漏外溢,而幣制遂成一極大問題矣。

  ◎諸寇錢文

  開國以來之諸寇,皆嘗竊大號,鑄錢文,鄭成功曰「常平」,孫可望曰「興朝」,吳三桂曰「利用」,耿精忠曰「裕民」,迤西土酋王耀祖曰「大慶」,洪秀全曰「太平天國」是也。

  ◎鈔票

  咸豐朝,以製錢缺乏,京師嘗行鈔票。既而價漸低落,至不能直半價,戶部猶不肯廢罷。而入市買物,無人肯收受者,遂相率以此充戚友婚喪之饋遺品。

  ◎吉林官帖

  吉林官帖之發行,自永衡官銀號始。永衡官銀號之創設,自吉林將軍改為巡撫之時始。永衡貿易宗旨在發行市錢之紙幣,(吉人呼為官帖。)嗣因吉林官銀號賠累甚巨,乃改名為永衡久官銀號。營業年餘,頗獲厚利,紙幣之信用亦大著,每羌洋一元,僅換官錢二吊上下耳。

  於是增加擴張,設立分號二處,一在長春,一在哈爾濱。是時新發行之紙幣,猶不過市錢四百萬吊而止。未幾,疫症蔓延,防疫無款,則發行紙幣以充之。吉林大火,建築市場無款,又發行紙幣以充之。

  ◎洋錢名稱不一

  乾隆以前,粵中所用之銀,曰「連」,曰「雙鷹」,曰「十字」,曰「雙柱」,此四種來自外洋,統稱之曰「洋錢」。其後又有「花邊」之名,來自墨西哥。又有「鬼頭」之名,來自英吉利,亦謂之「公頭」。

  福康安節制兩粵,爵嘉勇公,有司以公頭之名犯公爵,禁之,令民間呼為「番面錢」。以其像如神,故又號「番佛」。仁和周南卿詠洋錢句雲:「一總假情留半面,十分難事仗圓光。」

  ◎禁用日本寬永錢

  寬永為日本年號,其錢文曰「寬永通寶」。乾隆間,以沿海地方行使寬永錢甚多,疑為私鑄,諭令江蘇、浙閩各督撫窮治開爐造賣之人。經江督尹繼善、蘇撫莊有恭疏奏:「此種錢文乃日本所鑄,由商船帶回漏入中土。」因定嚴禁商舶攜帶倭錢及零星散佈者官為收買之例。

  ◎令民稱貸公家

  光緒朝,揚州陳六舟京兆彝,巡撫安徽,條陳便民如幹事,有令民稱貸公家春借秋還一條。得旨申飭,謂直是宋臣王安石青苗法矣,以是改任浙江學政。當是時,合淝李氏族人某擅殺人,知縣宋某必欲置之法,李氏大嘩,宋竟罷屍。陳適於是時改官,人鹹謂得罪巨室使然,而不知別有為也。

  ◎左文襄倡借洋債

  光緒初年,新疆用兵;左文襄公倡議借用洋債,此為政府募集外債之始,(商人之欠洋款由來已久。道光壬寅中英《江寧約》第五款「酌還商欠三百萬兩」,此為國家代還商欠,非國家自身之欠款也。)委道員胡光墉主其事。此事傳之滬上,西報略有諷議,謂借債募兵,非計之得;又有謂國際用兵,(新疆兵事頗涉中俄關係。)第三國不宜有所資助。

  此等論調,看似忠於為我,其實此次借款,劃出若干為購買槍炮之需,債權者得兩重利益,故得之者欣然,旁觀者遂不免發為妒詞也。及華字報稍稍登載,事為左所聞,左即致書某友雲:「江浙文人無賴,以報館主筆為其末路。」蓋即指此事而言也。

  ◎捐輸始于開國

  捐輸,粃政也,開國即行之。順治己醜,戶部奏軍旅繁興,歲入不給,議開監生、吏典等援納,並給僧、道度牒,准徒、杖折贖。康熙丁巳,侍郎宋德宜奏稱捐輸三載,所入二百余萬,知縣最多,計五百餘人,與吏治有礙,請停。

  未幾,噶爾丹戰事起,又開,且加捐免保舉各例。禦史陳菁奏請刪捐免保舉一條,增捐應升先用,陸隴其亦以為言,部議不允。乾隆丙辰,下詔停止,又留戶部捐監一條。

  壬辰,川督文綬奏請暫開,奉旨申飭。嘉、道以後,接踵又開,始而軍務,甚而河工、振務,亦藉口開捐,一若舍此無以生利者。貪官墨吏投貲一倍而來,挾貲百倍而去,吏治愈不可問矣。

  ◎王文簡處置貲郎之意見

  自滇、閩、二廣用兵,開捐納之例,始猶不至過濫。其後陝西賑荒,出塞運饟等事,則漸氾濫矣。始商人巴某等初捐即補知府,言官論之,因革去,其後,於振甲為運饟都統,則不由戶部及九卿集議,徑移吏部銓補,於是僉事方面顯官亦在捐納之列,初任即得補授矣。

  後左都禦史張鵬翮疏言州縣守令,教職捐納氾濫,九卿集議,遂欲通改幕職、佐貳等官。尚書王文簡公士禎時貳戶部,曰:「朝廷不可失信於天下,已往可勿論,但當慎之於將來耳。」眾以為然,遂罷議。

  ◎阿五捐米助餉

  阿五者,安坤奴也。坤死,五逸去。吳三桂反,五欲挾還水西地,亦稍為之助。適將軍穆某提大兵恢復新疆,五乃翻然出迎,捐米三十石,約矢將軍以為功。先是,安坤妻禒氏,烏蒙女也,安坤既誅,祿氏逃入烏蒙,垂二十年。三桂滅,阿五乃奉祿氏歸舊巢,謂祿氏有遺腹子名勝祖。康熙甲子,朝廷念捐米功,授勝祖宣慰司銜,阿五六品長官司銜。

  ◎開捐免保舉例

  康熙辛未,戶部以大兵征噶爾丹,軍用浩繁,奏行有輸運糧草者,准作貢監並免保舉例。陸清獻公隴其時為禦史,奏謂督撫舉人,必曰清廉方為合例,若保舉可捐,是清廉可捐而得也。又疏稱捐納一途,賢愚雜錯,惟恃保舉以防其弊,不敢謂保舉盡公,然猶愈于竟不保舉云云。下九卿議,並言事例已行,不必更張。其後,軍功、捐納兩途,到省一年,由督撫察看才具,出具考語,即當時保舉遺意。

  ◎餉生

  康熙戊午,以四方多事,令童生每名納銀四兩,得入院試秀才;每名納銀一百二十兩,名曰餉生。經禦史奏止。(明福王時,縣考童生,提學奉功令納銀三兩二錢得入院試。此事殆沿其制耳。)

  ◎衡州九厘餉

  湖南衡州府有九厘餉,洪承疇用兵時擬設額也,後遂沿為例,衡民苦之。乾隆初,休甯黃興仁守是郡,上牘請免之,議格不行。

  ◎張澄齋發藏粟

  道光中,英船入江,金陵戒嚴,兵民乏食,山陰張澄齋為白下僑舊,慨然發藏粟三千石,傾家財七萬有奇,悉以供軍糈,振民饑。城完寇退,口不言功,大府上其義,行有詔褒錄,留江南以知府用,並賞孔雀翎。

  ◎索還捐銀

  道光間,有西幫票某商甲號,遵例報捐知府候選,未幾得缺。引見時,宣宗詢其出身,以捐班對。問向作何事,曰開票號。宣宗不懌,斥之曰:「汝原系做買賣的,做官恐做不來,還是去做買賣的好。」甲見事不諧,亦憤然曰:「既不許咱做官,如何收咱們的捐銀,不是欺騙咱們嗎。」宣宗怒其貪鄙,而又憐其愚戇,揮令退出,即降手諭,將其革職,命戶部發還捐銀。

  ◎空白部照

  錢江既佐雷以諴辦理糧台,創厘金之法,然以江北兵勇萬余,儲胥孔棘,雷雖以轉餉為職,實無所措一金。江複為畫策,疏請空白部照,勸民捐輸,隨時填發,鉅款可以立集。先是,百姓報捐,或輸年不得護符,往往意興索然,至是,朝納白金,暮榮章服,富商巨室,遂無不踴躍輸將矣。

  ◎咸豐朝諸臣奏請開捐

  咸豐癸醜,戶部尚書孫文定公瑞珍奏請捐納舉人,禮部侍郎陶梁請仿康熙年間例,報捐生員,文生每名一百兩,武生減半。甲寅,戶部侍郎羅文恪公惇衍奏稱粵東大姓,往往聚族而居,積有公產,請令一姓捐銀至萬兩者,將該族子弟每遇歲試,永遠取進文武學額各一名。侍郎何彤雲請開各省舉人進士捐免停科之例。皆奉旨斥駁。

  ◎馬草生員

  同治時軍興,馬多乏食,江南府縣紳民,有請輸馬草捐以廣學額者,鮑花潭學使奏其事,朝旨嘉允焉。然繇是江南秀才,驟增十之一,故時人為之語曰:「鮑花潭有名學士,馬草捐無限生員。」鮑蓋鹹、同間名宿也。

  ◎捐納流品之雜

  捐納一途,至同、光之際,流品益雜,朝入緡錢,暮膺章服,輿台廝養無擇也。小康子弟,不事詩書,則積資捐職,以為將來噉飯地,故又美其名曰「討飯碗」。至若富商巨室擁有多金者,繈褓中乳臭物,莫不紅頂翠翎,捐候選道加二品頂戴並花翎也。

  ◎永遠停止捐納

  光緒庚子,兩宮西狩時,江、鄂督臣會奏:「捐納實官,最有妨于新政,嬲亂吏治,阻閡人才,莫此為甚。今欲整頓變法,請即下詔永遠停止,庶幾人人向學。」兩宮深以為然,閱日而永遠停捐實官之詔下蓋是時以官為市,鄉里小兒咸動官興,且即無官者,亦可任意戴各色頂戴。

  稍能餬口之家,決不自認為白丁,人亦不以白丁疑之。當時又有種種勞績保舉,所謂半層之保舉,補缺後以應升之階升用是也;所謂一層之保舉,免補本班以應升之缺升用是也;所謂一層半之保舉,與以升階,俟過班後再與以某升銜是也。有人家小康,冒稱縣丞職銜,人鹹信之。會以訟事到官,官追究其捐納之執照,乃知其分文未付,但意想耳。舊例,捐官必先捐監,是人並監而無之,或為之題銜曰「候捐監生」,俟捐監生後候捐縣丞。

  ◎畢秋帆發庫銀賑濟

  畢沅撫河南,乾隆丁未,湖北荊州府江水暴漲,堤潰城決,淹沒田廬,人民死者以數十萬計。七月朔,得襄陽飛信,即日先發藩庫銀四十萬兩,星夜解楚賑濟,並即奏聞。高宗大加獎賞,不數日,擢兩湖總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