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
禮制類2 |
|
◎選宮女 宮女備選,入大內,由後載門進。達某處,諸女相接如貫珠,侍立,人齊,內監捧牌入宮門告,皇帝親覽焉。駕至,循視良久,某中選,某不中選,略省其姓名、籍貫、父母名氏,為記之以去。入宮後,除配各宮外,置永巷中,所居屋漏牆圮。巷十室,居十人,一內監領之。內監權甚大,其家有饋贈,必由各門監交進,進一物,非二十金不可。故宮女能生活者,賴女紅以自存,不需家人資助。 所用材料,悉巷監代購,購價必昂,製成,由巷監代售,售價必賤,巷監亦從中漁利焉。每餐,置飯木桶,鹹雞、鴨肉二片佐之,臭腐不中食,還之,下餐複進,故宮女姿色多消減。惟衣由內務府進,綢緞至佳,四時更新耳。平時不能見帝。賜環,以二十五齡為度。帝、後得用,仍留宮承伺十年,蓋三十五齡矣。適人,則妻坐右,夫坐左;死並葬,亦妻柩右,夫柩左。 ◎諭旨誥命 諭旨誥命,其別有四:凡批內外臣工題本常事,謂之「旨」。頒將軍、總督、巡撫、學政、提督、總兵官、榷稅使,謂之「敕」。皆由內閣撰擬以進。凡南、北郊時享祝版,及祭告山川、予大臣死事者祭葬之文,與夫後妃、宗室、王公封冊,皆由翰林院撰擬以進。然惟軍機處恭擬上諭為至要。 上諭亦有二:巡幸,上陵,經筵,蠲賑,及內臣自侍郎以上、外臣自總兵、知府以上黜陟、調補,暨曉諭中外,謂之「明發上諭」。誥誡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責問刑罰之不當者,謂之「寄信上諭」。「明發」交內閣,以次交於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馬遞,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里,加快至八百里以行。其內外臣工所奏事,經軍機大臣定議,取旨密封遞送,亦如之。 ◎諭旨所用之字 諭旨所見之字,「員」字從「貟」,「屬」字從「屬」,皆曾經御筆如此書寫,後遂恪遵不易。 ◎制誥限句 順治甲午正月,始頒文武諸臣制誥封贈八旗勳衛數萬人,祖父之名皆闕失,意不欲制詞。漢官力爭之,於是內院擇坊局史官十六人分撰,自一二品始,一品限十二句,二品十句,三品八句,句各四字,不用故實。 ◎撰擬文字 內閣撰擬文字多主于慶,如恩詔、誥命、敕命之類。翰林院撰擬文字多主於吊,如諭、祭文之類。惟南書房應制之作,不在此例。 ◎票擬 內閣日進本章,雖多例行事件,而票擬稍誤,輒須議處。更曆既久,自成例案,因積成樣本四巨冊。故事奉行,即新進之士,亦可援例處分矣。然非熟悉源委,縱翻夗巾莫得其詳。票擬者不遑他務,而惟揣摹此樣本為急。有口號二十八字,一時閣員奉之如枕中鴻寶,口號雲:「依樣葫蘆晝不難,葫蘆變化有千端。晝成依舊葫蘆樣,要把葫蘆仔細看。」 ◎封贈 文官封贈之典,四品以下,祗準將本身妻室封典移封父母;八品以下,例封本身,不及妻室,是以封不及父母。雍正甲辰,從吏部尚書朱文端公軾之請,四品下,始准移封祖父母;八九品官,准封父母,不封本身妻室。又教授、學正、教諭、訓導,向無封典,至是,教授照知縣,學正、教諭照縣丞,訓導照王簿,一體准封,並繼母、生母與嫡母俱封。皆文端奏准。 ◎德宗諮本生父 醇賢親王為德宗本生父,光緒某年敕封,例由內閣撰文,其起語曰:「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諮爾醇親王。」嗣為王所見,謂以子諮父,終屬不妥,乃令改為孝欽後口脗。惟「奉天承運」四字上已鈐禦寶,不能易,遂於四字下直接「皇太后」云云。醇見之,雖覺其不合,亦無可如何而止。 ◎賜禦書 翰林以入直南書房為最榮。帝至南書房,則供奉者出立門外,呼某入,則入,不呼,則候帝去乃入也。每賜禦書,如福壽、嘉祉、松鶴、松壽字,多南齋代筆。其皇帝禦殿親書者,則呼某入,跪案前,禦書起一筆,則三叩首,至末一筆,亦三叩首,宮監二人捧禦書從其人頭上過,然後起立。 ◎郊勞 國家厚待功臣,以振士心,將帥旋歸者,列聖皆行郊勞之禮。康熙中,良親王平耿精忠,安和親王定兩湖,貝子彰泰平滇南,凱旋時,聖祖皆親幸蘆溝橋以勞之。乾隆己巳,傅恒平金川歸,高宗特命築壇于黃新莊,旌其功。後兆惠、富德平回部歸,阿文成平定兩金川歸,亦行是禮。 ◎大臣見諸王不得長跪 康熙丁卯正月二十六日,諸王大臣議禮永康左門,諸王以次環坐,內閣九卿科道議畢,閣臣白其議,向諸王長跪移時,武定李相國之芳年老踣地。華亭高太常層雲時官給諫,抗章彈奏雲:「天潢貴冑,禮當致敬。獨集議國政,無不列坐,況永康左門,乃天子禁門,非大臣致敬諸王之地。大學士輔弼大臣,當自重,諸王宜加以禮接。」疏入,交宗人府,吏、禮二部議:「凡會議時,大臣見諸王,不得引身長跪。著為令。」 嘉慶癸亥,諭:「嗣後凡見親王、郡王,如有仍蹈前轍,長跪請安者,即著王等自行參奏。如大臣等遇見時,亦即指名參奏。至侍衛、部院司員,于本管堂官接見禮儀,自有定分,遇有公事,祗應侍立回堂,毋許屈膝請安。」 ◎抱見 滿人相見,以曲躬為禮,別久目見,則相抱。後以抱不雅馴,執手而已。年長則垂手引之,少者仰手以迎,平等則立掌平執。 ◎請安 請安之禮,始於遼,曆金、元皆然,明代猶未盡革。後則非獨滿、蒙二族有之,漢族亦有行此禮者,而尤盛於北方。《遼志》雲:「凡男女拜皆同。其一足跪,一足著地,以手動為節,數止於三、四。」 彼言捏骨地者,跪也。夫一足跪一足著地,即一足立而著地,但屈彼一足也。以手動為節,即垂手近足跗之節也。但言數止三四,似猶有繁簡之不同,固不僅如後之垂右手屈左膝之各僅一次也。惟婦女多請雙安,則以兩手撫兩膝而同時屈之耳。光緒中,稅務、郵政皆外人主持,自厘局、鹽局亦歸西人管轄,於是始與官場中人交涉。皖省有毛某者,首向辦大通局之某西人行請安禮,聞者多非笑之。 ◎端茶送客 大吏之見客,除平行者外,既就坐,賓主問答,主若嫌客久坐,可先取茶碗以自送之口,賓亦隨之,而僕已連聲高呼「送客」二字矣。俗謂「端茶送客」。茶房先捧茶以待,迨主賓就坐,茶即上呈,主人為客送茶,客亦答送主人。 ◎內臣召對 內臣召對奏事,主上不冠,則不進見,盛暑除冠,則有小內侍捧立於旁。見臣下亦不用扇,俟一起畢,(召見一人為一起。)稍揮數扇,仍納於袖,再見一起。 ◎奏事 內廷奏事之制:每日子正,部院各以筆帖式賫折至東華門外。少俟,門啟,隨奏事官入,至景運門內九卿房,以折匣及本衙門印片一紙,同交奏事官,奏事官登之於簿。少頃,乾清門啟,奉之以入,至內奏事處,交奏事太監,以達御覽,時不過醜正也。乾清門石欄上置白紗燈一,遞事者以此燈為表綴,若燈移至階上,則事下不久矣。 少頃,奏事官徐捧折而出,高呼曰「接事」,則群集以俟。奏事官呼某衙門,則某衙門人前,奏事官手付口傳曰「依議」,曰「知道了」,曰「另有旨」,雖百十函,無一舛誤,不須開匣視也。然此亦有訣,以指爪劃痕,俗謂之「橫知豎議」。後移西苑,則接事在西苑門外侍衛處簷下。 ◎拜折 督撫為封疆大臣,如有要事,例必專折奏聞,此與題本不同。蓋題本皆常行公事,向由驛遞。若奏本,則定期發行,不由驛遞,而由本轅戈什哈差弁中,挑取老成幹練者,逐站換騎,快馬飛馳,賫送進京,往返程途,亦均有限。當未有汽船以前,江蘇至京,往返僅十有八日耳。任此差者,名跑摺子,連跑三次,即得以外委把總拔補。督撫將發折,必先拜折。 是時,飭發三梆,步出大堂,屬吏站班,步兵排隊,轅門外放炮三,鼓樓作樂,堂隅設香案,將本箱供其中,督撫面西北,對箱行三跪九叩禮。既畢,捧下,由差弁手接,再高捧頭上,疾趨而出,於是掩門,而轅外又升三炮以送之。然所供本箱,雖封以黃緞,標以朱簽,其實枵然中空,真正奏摺,尚在署中,少時方得領出也。 ◎令藩臬面陳章奏 順治中,徐立齋相國元文請令各省藩臬得面陳章奏,親加諮訪以觀其才,世祖從之。至日,禦乾清門,科道官侍班,通政司引藩臬官以次面奏,著為令。旋詔藩臬勿舉卓異。自立齋掌計典,門不通謁,語人曰:「當考察時,直省大吏皆長跪堂下,自陳履歷,其嚴重如此,使少有所私,不內愧耶。」 ◎遵例自呈 京堂三品以上,外官督、撫,凡不入京察大計者,三年任滿,必舉賢自代,名曰「遵例自呈」。上溫旨慰留之,間有更易。乾隆初,始罷。 ◎呈繳朱筆奏摺 臣工奏摺,凡經有朱筆者,雖僅一圈點,俱呈繳,不獨有朱批而後繳也。其在任久者,或每年奏繳一次,或任滿匯繳,則無定。繳進之件,存紅本處,遇纂修實錄時,奏明請出,事畢,仍交紅本處奉藏。 嘉慶丁卯,以列聖以來積漸既多,始移藏於太和殿東夾室內。其館中請出者,于應繳時,即由本館恭送夾室,不復繳進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