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地理類5


  ◎黑龍江

  黑龍江水波澄澈,視遼河之渾濁者迥別,而獨以黑名,未知其義安屬,顧名稱已古,曆千數百年矣。《唐書》東夷之靺鞨,分黑水、粟末兩部,粟末為松花江松字之轉音,黑水則音訓相沿,尚仍其舊。滿語本稱為哈薩連烏拉,哈薩連雲黑,烏拉雲大水也。

  古今名稱直不稍差,特不知中間忽加附一龍字緣何起義,且明以前地理志亦未見有此。自康熙以還,朝旨及奏章始悉書是名,漸且數典忘祖矣。

  ◎察哈延山

  黑龍江之西有山曰察哈延,其穴竅中白晝吐焰,晚則出火,經年不熄。近嗅之,氣味如煤,其灰燼黃白色,如牛馬矢,撚之即碎。

  ◎甯古塔

  甯古塔,歷代不知何所屬,數千里內外無寸碣可稽,無故老可問。相傳當年曾有六人坐于阜,滿語六為甯姑,坐為特,故曰甯姑特。一譌而曰甯姑台,再傳而為甯古塔矣。固無台無塔也,惟一阜如陂陀,殊不足登。本朝控制諸番,受貂狐皮貢,爰留卒以戍之。有邏車國者嬲諸番,使不得貢,敵之不勝,乃動大眾,勤舟師,遂擇八旗,旗八十人,長戍焉。複立牛祿章京,梅勒昂邦,以重其任。邏車亦不知其國在何所,雲舟行萬二千里,不得其疆。其人皆長於鳥鎗,世遂譌鳥為老,譌鎗為羌。

  康熙間,其地無城郭,實枕河而居,樹短柴柵,環三重,辟四門,而命之曰城。中以碎石甃埤丈餘,辟東西門,置茅屋數椽,而命之曰衙門,章京行政地也。埤雨即圮,圮隨甃,柵內即八旗所居。當事者厚待士夫,請旨居士夫于城內,餘人則散居諸屯,有數屯焉,隨所居多寡而大小之,無舊址,無定居。如曰牡丹者,滿言一日還也,曰沙兒虎,曰沙嶺,曰泥漿,曰要羅,皆類是。山川不甚惡,水則隨地皆甘冽,或曰參所融也。有大川,匯眾川而達於海,可以舟。

  有東京者,在沙嶺北十五裡,相傳為前代建都地,遠睇之蓊鬱蔥菁,若城郭雞犬,可歷歷數,馬頭漸近,則荒城蒙茸矣。有橋,垛存而板滅;有城闉,軌存而國滅;有宮殿,基礎存而棟宇滅;有街衢,址存而市滅,有寺,石佛存而剎滅,譌曰賀龍城,其慕容耶?

  ◎哈湯

  甯古塔有哈湯之險,又曰蝦湯,淖也。數百里俱為泥淖,其深不測,土人呼水在草中如淖者曰紅鏽水。人依草墩而行,略一轉側,則人馬俱陷於紅鏽水中。冬則冰。

  ◎揚子江

  揚子江之名由來久矣。蓋江蘇揚州府城南十五裡有揚子津,(後稱揚子橋)隋以前津尚臨江,不與瓜洲接,故江面闊至四十裡,北人南渡者悉集此津,而江亦以是名焉。

  及唐時,江濱積沙至二十有五裡,瓜洲遂與揚子津相連,江面乃隘至十八裡,於是渡江者,南岸則濟自京口之蒜山渡,北岸則濟自瓜洲,揚子津之名由是不著,而江竟千古矣。

  ◎瓜洲故城

  瓜洲舊在江中,形如瓜字,故名。唐時始與陸路相連,宋幹德間,因以築城其上,遂恃為濱江一重鎮焉。年代湮遠,地勢變遷,至道光時,則故城複陷落江心,瓜洲乃名存而實亡矣。惟每當風日晴和,渡江之客,猶時於波光澄清中見堞垣痕影也。

  ◎溧陽改隸鎮江

  溧陽相國史文靖公,雍正己酉以山西巡撫署福建總督。明年,調署兩江,以本籍疏辭,詔勿許。其時溧陽正屬江寧府,適在總督駐所,是年六月,遂奏請以溧陽改隸鎮江府,從之。

  ◎丹徒沙田

  江蘇丹徒縣境東北濱江,各地多為沙田,名曰洲圩,如順江、禦隆、大港、高資、永固、平昌、圌濱各市鄉沿江一帶,沙田有二十余萬畝。十年一清丈,計坍塌若干,漲沙若干,招鄉人繳價承領,此常例也。

  ◎儀征改揚子

  儀征縣,因避宣統帝禦名,改名為揚子縣。有人出一聯雲「揚子雲渡揚子江到揚子縣」,或對以「端午橋逢端午日出端午門」。

  ◎上海之昔日

  上海一埠,始僅一黃浦江濱之漁村耳。鹹、同粵寇之役,東南紳宦及各埠洋商避難居此者日多,稅源日富。華爾、戈登常勝軍之編制,亦起於是時,李文忠公鴻章因以奏平吳之大業。而當時如龔橙、王韜、容閎之徒,亦多起于上海,時獻奇計於粵寇也。

  ◎上海租界之解釋

  海通以後,外人至滬經營租界,在當時定議之初,並不名為租界,不過我政府劃定一地,准於此租地建屋耳,故租界之租字,乃系租地之租字移換而來。自我國統治權日漸放棄,於是外人始設工部局以理市政,設巡捕房以總警政,而商埠之上海,乃成為租界之上海矣。觀法大馬路名公館馬路,則以法領事署在此而名,而當時領署不自居衙署之列可知。巡捕房普通稱之曰行,福州路之巡捕房稱老行,南京路之巡捕房稱新行,行為買賣交易之稱謂,則當時巡捕房亦不列於衙署矣。其後,洋文之公共租界為公共殖民地,法租界則更進而為市鄉。

  宣統辛亥九月,工部局發貼告示,竟大書曰「各國駐滬公地」,是已悍然將租字剔去矣。今則即我華人自稱,間亦省字作法界、英界也。又上海外人勢力,以英、法、美、德為最巨,故居留人除日本外,亦以四國為最多。惟滬人之稱四國人亦複各別,稱英人曰大英人,頗符國際上互相尊敬之義,稱法人則曰法蘭西人,(間有音訛作拔蘭西者,與洋文原音相去更遠矣。)稱美人則曰花旗人,稱德人則曰迦門人。(迦門系日爾曼之省音。)此種稱謂,稍一移易,(如直稱德人、美人是。)中下社會即不知所對,蓋此事各有其歷史上之緣因也。惟花旗之稱,則當時以與英人語言、文字、種族一一相同,無他標異,故以國旗名其人也。

  租界各馬路,在公共租界者,大率以我國行省及內地著名城市命名,在法租界者,大率以該國著名人物命名。而吾人對於兩租界之馬路,亦各有習稱之名,如南京路曰大馬路,公館馬路曰法大馬路,此等不勝屈指。惟彼之命名由於人為,我則並未命名,偶沿有慣稱而已,故新築之路,若愛而近路,若卡德路等,則已無我國之名矣。

  ◎上海租界之沿革

  上海公共租界面積,凡三萬三千餘畝,習俗所稱英租界、美租界者是也,惟英租界、美租界為光緒己亥以前相傳之名稱。至光緒己亥,西辟泥城橋以西至靜安寺路,東北辟虹口迤東之地以迄引翔港,由各國公使議決,將舊時英美租界並東西新辟之地,統名曰公共租界,此租界名稱之沿革也。吾人不察,仍稱蘇州河以南洋涇浜以北為英租界,蘇州河以北迤東為美租界,泥城橋以西公共租界或新租界者,誤也。

  ◎濟南山水天下無

  山東濟南形勢,南起泰山之麓,蜿蜒北來,而龍洞,而玉函,而曆山,陡然跌落平地,而為省城,東西山嶺回環,以黃河為門戶,以鵲華為關鎖,海岱間一大都會也。其地本漢濟陰郡,文帝丁醜年為濟南國,景帝初複為郡,歷代屢有改易,明仍為濟南府,國朝因之,改為曆城縣。週二十餘裡,其門四,東曰齊川,南曰曆山,西曰濼源,北曰匯波。

  後複開便門四,東門之南曰巽利,南門之西曰坤順,西門之北曰幹健,北門之東曰艮吉。其外城為鹹、同間所築,三面屹然,而獨缺其北,以匯波門為城內出水總口,且外無居民故也。其池,則自南關黑虎泉湧出一脈,劈分兩派,東會珍珠泉,西會趵突泉,濼水相抱而為護城河,雖久旱,色不濁,量不竭。城西北隅有大明湖,會合十數名泉,汪汪而為巨浸,遠山倒影,清流見底,舟穿荷柳,遊魚可數。古人雲:「濟南山水天下無。」又雲:「濟南瀟灑似江南。」信不誣也。

  ◎雞鳴島

  雞鳴島,屬山東登州府榮成縣,孤懸大海中,明代曾置衛所,大兵入關,農夫野老不願薙發者類往居之,島田腴甚,且稅吏絕跡,儼然一海外桃源。光緒甲午中日之戰,海軍中人有巡至其地者,島始發見。驟睹居民之褒衣廣袖,爭呼之為道士島,惜居民無讀書者,不能道其詳也。

  ◎小邾子故城

  嶧山之間為春秋邾國故地,邾入于魯,其後乃遷于鄒。宣統辛亥春,建築津浦鐵路,掘地見故城址。據《兗州志》考之,知為小邾子故城。

  ◎開通太行北道

  山西潞安、澤州二府在萬山中,唐以前,有孔道可通車馬,宋後久堙塞,行旅苦之。光緒丙子丁醜間,秦、晉、豫大旱,山西災尤重,至有一村數百戶餒死不留一人者,而澤、潞二郡乃大有年,谷賤,農為之傷,而運道梗阻,竟不克輸出山外。

  於是朝邑閻文介公以工部左侍郎家居奉命為山西賑務大臣,巡撫曾忠襄公方派員購米湘、鄂,隔越數千里,不得時至。文介謂:「唐會昌中用兵昭義,曾敕石雄率朔方軍由平陽東南,取道曲亭進兵,徑指上黨。既可行軍,其軌道必非甚隘,上下未及千年,不應遽無蹤跡可尋」。

  乃與忠襄謀,派員往勘,往來月余,得曲亭故址,遵此入山,直抵潞安城外,則舊跡宛然,且廣闊,能並行兩軌,不必鑿山堙谷,僅平夷險阻,即可通車馬。文介大喜,因奏請以放賑餘款興工。未竣,而文介解賑務,忠襄亦調任去,張文襄繼為晉撫,乃始成之。

  ◎望都縣

  望都縣,舊名慶都,慶都者,堯母名也。乾隆丙寅,諭曰:「朕自正定回鑾,固城、祁水之間有縣名與堯母同名,義雖述古,于意弗安,其易為望都。」

  ◎歸化城

  歸化城設官鎮守,南關顏額上為蒙古書,下橫書「翁阿洪」三大字,亦左行,用蒙古式也。城中惟官倉用陶瓦,磚壁堅致,餘皆土室,空地半之。城南民居稠密,視城內數倍,駝馬如林,間以驢騾。其屋皆以土覆頂,楹聯皆漢字,窗戶精好。

  ◎黃河水信

  黃河水信,清明後二十日曰桃汛,春杪曰菜花水。伏汛以入伏始。四月曰麥黃水,五月曰瓜蔓水,六月遠山消凍,水帶礬腥,曰礬山水。秋汛始立秋,訖霜降。七月曰豆花水,八月曰荻花水,九月曰登高水。冬曰淩汛。十月曰伏槽水,十一月、十二月曰蹙淩水。河上老兵能言之。

  ◎伊河洛河瀍河澗河

  伊、洛、纏、澗四河為夏禹治水所開。伊河之水,發源於西南,經過龍門,斜入洛河,離南門七八裡。洛河水由西至東,瀍河水由北至南,兩河皆逼近城垣。澗河水由西而灣南,此河離城七裡。伊、洛、瀍、澗四水,皆達黃河。伊、洛水深河寬,有船往來。瀍、澗則不及伊、洛,河道隘狹,非在發水時,直同澗流,故難以舟楫。

  ◎鄭州

  鄭州為上大道一州縣,初無重要之位置,其風土亦至荒涼。自京漢、汴洛鐵路相繼通行,此為交點,而鄭州之名乃盛傳於世,當道亦因時勢之需要,由散州而升為直隸州。(由開封劃三縣屬之。)

  ◎邠州

  陝西之邠州,距西安三百二十裡,即周太王所居地,皇澗在東門外,過澗在西門外,皆為驛路所必經。州境梨棗彌繁,綠陰數十裡不斷,蓋陝省之上腴也。

  明砠山距邠州西門十裡,乃石山,俗名花果山,在大道旁。是山中空,有七十二洞,曲折相通,總名曰水簾洞。緣山皆鑿佛像,多而且工,大小畢具,年深漸隱,須諦視始辨。摩崖有「隆慶元年創造」六字,隆慶,明穆宗年號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