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地理類4


  ◎自廣東番禺縣經雲南蒙自縣至江蘇上海縣

  佛山鎮(屬廣東南海縣。)蒼梧縣(廣西梧州府府治。)臨桂縣(廣西桂林府府治。)自番禺循粵漢鐵道,西抵佛山,為廣東第二大埠,貿易興盛。西至三水縣,(屬廣東廣州府。)當東西北三江之沖,水陸便利。自此乘汽船泝西江上駛,抵高要縣,(廣東肇慶府府治。)民物饒裕,為兩粵往來要區。西行入廣西省境,(廣西為古桂林郡,故又稱桂省,東西距千二百里,南北距七百里。東南萬山參錯,川之大者曰西江,發源雲南,曲折流橫貫本省,合桂、林二江之水,東入廣東之珠江,惟地多煙瘴。山中有瑤、苗種人,皆太古遺民,風俗迥異。西南之龍州廳有鎮南關,與法屬越南接壤,為陸路通商要埠,左右石山高聳,形勢雄險,有重兵守之。)抵蒼梧,地為桂省咽喉,全省貿易皆以此為樞紐。及西江通汽船,商業益盛。自此沿桂江北上,過恭城縣,(廣西平樂府府治。)漢瑤雜處,行萬山中,崖高湍急,北至臨桂,廣西省會也,當桂江東岸。

  貴築縣(貴州貴陽府府治。)出臨桂西北行,入貴州省境,(貴州為古黔中地,故又名黔省,東西距千餘裡,南北距七百餘裡。有南望、西望、板橋、石門、高連、寶陽、關索、飛雲諸名山。川之大者有烏江,北流入大江;有沅江、盤江東南流入廣西。湖南二省關隘重迭,菁密多瘴,設土司治之,分隸各縣。民俗質樸,南部有蠻獠。)行萬山中,徑路崎嶇,榛莽蒙密。經都勻縣,(貴州都勻府府治。)黔南之藩籬也,西北至貴築,為貴州省會。地近烏江,無祁寒盛暑,惟土地瘠薄。城東二裡有銅鼓山,嶺高百仞,(俗傳諸葛亮征南,藏銅鼓於此。)苗蠻雜處,以仲家苗、谷藺苗為最兇悍。(明王守仁謫龍場驛丞,為修文縣地,因俗化導,群苗悅服。)自此西南行,過關嶺縣。(貴州安順府永寧縣。)渡盤江,經普安縣(屬貴州興義府。)即達雲南省境。(雲南有滇池,故又名滇省,東西距二千五百餘裡,南北距千一百余裡,山嶺徧全境,如點蒼、雞足、高黎貢、玉龍,其諸山並以名勝著。川之大者有金沙江、怒江、瀾滄江、盤龍江,湖之大者滇池而外,曰洱海,曰撫仙湖。內而川、廣,外而英屬之緬甸,法屬之越南,商賈懋遷,視為衝要,誠西南雄鎮也。)

  昆明縣(雲南雲南府府治。)騰越廳(屬雲南省永昌府。)思茅廳(屬雲南普洱府。)蒙自縣(屬雲南臨安府。)黔滇之交界處有永安坊,題曰滇南勝境,山徑至此較平。西南經沾益州、馬龍州,(屬雲南曲靖府。)抵昆明,為雲南省會。西行過楚雄縣,(雲南楚雄府府治。)西北抵太和縣,(雲南大理府府治。)其地居洱海之西,頗擅形勢。西南行過瀾滄江、潞江至騰越,當西南極邊,為通緬甸之陸路商埠。自此東南行,複渡潞江、瀾滄江至思茅,則商埠也。東渡李仙江,經元江州、(雲南元江直隸州州治。)石屏州(屬雲南臨安府。)至蒙自,(法人自越南東京所築之鐵道經此。)為陸路商埠,頗繁盛。

  至此,已至我國極南之境,周遊全國之事於是告竣。乃由蒙自出越南之東京海灣,東北航,經南海而還上海縣。(屬江蘇松江府。)

  ◎南北之見

  康熙己未,鄞縣萬季野預修《明史》,要蠡縣李剛主為之審定。剛主婉言拒之,謂明宣宗嘗稱長才偉器多出北方,頗怪季野所撰,北士殊少,而深慨于南華北樸之異,是則賢者亦不免有此見,蓋蔽於地也。

  地域之有南北,不過辨正方位之一代名詞耳。民生其間,心同理同,雖有不齊,亦不過習俗稍殊而語言或異。至於取捨大端,有如渴飲饑食,夏葛冬裘,豈曾有相背而馳之理。在昔交通梗阻,老死不相往來,性習或尚離歧,而好惡仍歸一致。自風氣漸開,政教漸明,舟車漸備,斯民相生相助之需要漸切,合群進化之功效漸著,世界且日趨於大同,況在一國之內同種之民乎?乃亦較然劃分南北,積不相能,偶或被征服,反抗不已,豈正軌哉。至此說之由來,皇古三代既未前聞,即春秋戰國各野心家力政相攻,亦惟部分競爭,固無所謂南北之說。孟子教陳相而曰:「陳良楚產,北學於中國,北方之學者,未能或之先也。」此為修詞者之襯托,無關地域。且在當時尚視楚為南蠻,而視鄒、魯、齊、晉為中國,故有是語。及三國分立,曹丕伐吳,曹之武力不足以取勝,始臨江歎曰:「此天所以限南北也。」南北之說,職是大興。

  ◎已墾之土地

  各省已墾辟之土地,確已達二十億一千六百九十八萬二千畝:

  省別   墾辟畝數(以畝為單位)  省別   墾辟畝數(以畝為單位)

  直隸   一三五·八〇〇·〇〇〇  山東    七五·九七〇·〇〇〇  

  山西   一〇一·八三〇·〇〇〇  河南    八七·九四〇·〇〇〇  

  江蘇    五八·六〇〇·〇〇〇  安徽    七四·八一〇·〇〇〇  

  江西    八九·四八〇·〇〇〇  浙江    五六·六七〇·〇〇〇  

  福建    六六·三二〇·〇〇〇  湖北    九一·四一〇·〇〇〇  

  湖南   一〇三·三八〇·〇〇〇  陝西    九五·二七〇·〇〇〇  

  甘肅    九六·九六六·〇〇〇  四川   一六五·六五三·〇〇〇  

  廣東   一二九·九七〇·〇〇〇  廣西    七一·四六六·〇〇〇  

  雲南   一二七·七四六·〇〇〇  貴州    六四·七七六·〇〇〇  

  新疆    八一·一二〇·〇〇〇  東三省  二四一·八〇五·〇〇〇  

  ——總計 二·〇一六·九八二·〇〇〇  

  ◎田畝種類

  田畝分官民二種。其在直隸者,民賦田、(即普通民田)更名田、(即明代各藩所領編入民田者)農桑田、蒿草籽粒田、葦課田、歸併衙所地、河淤田。其在山東者,民賦田、更名田、歸併衙所地、制鹽地。其在山西者,民賦田、更名田、歸併衙所地。其在江蘇者,民賦田、山蕩漊灘。其在河南者,民賦田、更名田、歸衙田。其在安徽者,民賦田、水衙所管屯田、草山。其在江西者,民賦田塘、歸衙田。其在福建者,民賦田、汲入田、廢寺田。其在浙江者,民賦田、蕩塘湖地、衙所田地。其在湖北者,民賦田、更名田、衙田地、屯田。其在湖南者,民賦田、更名田、屯田。其在陝西者,民賦田、更名田、屯地。其在甘肅者,民賦田、土司田、更名田、屯地、蕃地。其在四川者,民賦田、屯地、土司田。其在廣東者,民賦田、屯地、地溝、車地。其在廣西者,民賦田、瑤田、僮田。其在雲南者,民賦田、馬場、夷地。其在貴州者,民賦田、苗田、土司田、屯田。其在新疆者,民賦田、回田。其在東三省者,民賦田、皇室莊、宗室莊、八旗莊、駐防莊。

  ◎旗籍田產

  旗籍田產,有奉朝旨賞給之田,曰恩賞地;有親王子弟所授之田,曰貝子貝勒地;有皇室額駙所得之田,曰額駙地;有皇帝之女蒙賞之田,曰公主地;有親王以功受田得以累世承襲者,曰世襲地。世襲之地,有原定世數,襲滿應行交還。而因仍未交之地,有王府公主出聘後將原有田畝帶去之地;有將所得之地帶入內務府者;有因罪被革之王公應行交還而未交之地;有本為漢人投入漢軍旗遂將其地帶入旗籍者:種種轇轕,異常複雜。

  ◎小江南

  天津城南五裡有水田二百餘頃,號曰藍田。田為康熙間總兵藍理所開浚,河渠圩岸,周數十裡。藍嘗召閩浙農人督課其間,土人稱為小江南。

  ◎無定河

  唐人詩:「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無定河,在直隸固安縣西北十裡,國朝改為永定河,非陝西之無定河也。河水東奔,潮汐無定,故有是稱。

  ◎木蘭

  木蘭,在熱河東北四百里,本蒙古地,康熙中近邊諸蒙古所獻,以供聖祖秋獮。後每歲行圍,大約至巴顏溝即轉而南,不復北往木蘭矣。

  ◎伊綿穀

  乾隆戊寅,高宗巡幸木蘭,舉秋獮禮,布魯特使臣來朝於布固圖昂阿。先是乙亥,平准夷噶爾藏多爾濟等;丁醜,哈薩克使臣根劄爾噶喇等,皆來朝於此,爰賜名其谷曰伊綿。伊綿者,滿語言會極歸極也。

  ◎張家口

  張家口,東北通多倫經棚,以達中蒙各部;西北通庫倫、恰克圖以及阿爾太等口;西通歸綏、包頭、西蒙、伊烏兩盟以及甘、新等省,實為貿易繁盛之區。

  ◎盛京

  盛京一地,即奉天,明季稱曰遼州衛。既而太祖收轄東南之蒙古,遂進窺中原,以遼於輿地上最關重要,乃于天命辛酉取其城,越四年,由遼陽移都其間。及順治丁酉,改瀋陽為奉天府,遂為行省。

  盛京城垣建於有明洪武戊辰,為方式,四面有門。其後則增而為八門,中有皇宮,乃天聰時所改建。城之高計三十五尺,周十裡,有四城樓,六百五十一堞,以便置炮。

  方城之外有一套城,系圜形,城週三十二裡,有八門,每間城牆約三裡許。城中即為前皇宮室,已曆百餘年不用,鐘樓鼓樓,則分峙於小東門小西門間。城東二十裡,林木暢茂,太祖陵寢在焉,是為東陵。

  ◎洮南地勢

  洮南在科爾沁右翼前旗,東部介於奉、吉、黑三省之間,去長春、齊齊哈爾均不過五百里,至奉天乃近千里,地勢平衍。北部有洮兒、交流兩河,至城東北五裡許合流,仍名洮兒河,岸高水清,泥底面窄,發源于索倫山,東流二百餘裡由月亮泡入松花江。泡類湖泊,水勢漫衍,淤泥堆積,致流不能暢,時泛溢為災。城方五裡,衢市嚴正。

  ◎兀良哈三衛

  兀良哈三衛,(福余衛為嫡酋所居,泰甯、朵顏為其別部)自明洪武季年已建置於遼河流域,及永樂內篡,從征有功,乃割大寧地畀之,三衛益強。兀良哈者,即西北極邊之烏梁海部。塞外疆域地名,每隨人種遷移而定,如前史所謂僑置者,明時兀良哈固逾遼而西即是,至國朝,則為極北藩盟,遠在唐努山南麓矣。

  蓋廣寧(地即奉天廣寧縣)前屯至喜峰口外屬朵顏,錦州、義州跨及遠東屬泰寧,鐵嶺、開元等衛屬福餘。按三衛為元裔,(遼王阿禮失禮降明,處其眾於此)其遷至西北遠塞,為避也先、俺答之逼,當在明正統、天順間。

  ◎東道

  奉天至吉林,大道三。自奉天東北走,出鐵嶺,踰開原,與東方鐵路別,經葉赫赫爾蘇諸站而至伊通州,折而東,越大水河以至吉林,是為中道。長七百六十餘裡,坦平寬廣,為三道最。次為西道,蒙人往來最多,故又稱蒙古道。自奉天而至長春而吉林,全途皆有吉長鐵路之汽車通行,而車騎日少,凡長八百三十餘裡。蓋長春扼哈爾濱上游,當蒙旗要衝,亦形勢上必爭之地也。其東道,則自奉天東繞海龍、輝發,折而北,掠磐石西鄙以趨吉林,長八百里有奇。此道出深山大林中,崎嶇犖確,行旅不多,馬賊之所潛藏,狐貂之所出沒,蓋行軍之間道而用奇者之所必出也。

  由吉林經新城而至龍江府,凡一千零八十餘裡,自東清鐵道興,人馬車輛之往來殆倍蓗於昔日。自吉林北出,越烏拉至舒蘭縣,折西行,至於陶賴招驛,一小都會也,東清鐵道出其東。自是更西北,經五家子站、三家子站而至新城,由陶賴招至此,凡二百十四裡。沿途多村落,村之四圍繞以樹木,風景絕佳。新城者,舊日之伯都訥也。其城建於康熙癸酉,人口四萬有餘,有銀行商鋪,貿易殊盛。

  光、宣間,日益發達,蓋地勢既當衝要,而土性複肥沃,利於耕牧。自是西北二十八裡有伯都訥站,松花江、嫩江之所合也。渡江至茂興站,新城至此百餘裡矣。茂興站煙戶數百,一小都會也,四十五裡至新站。新站之西南為柳官屯,戶數四百餘,蒙古大村落也。有大牧場,牧馬三千余頭,馬市盛焉。自新站出百九十六裡至多耐站,其東方有貝子村,蒙民數十戶,杜爾伯特旗貝子所駐也。自多耐站二百十裡有奇而至龍江府。

  從濱江廳西北經呼蘭府至龍江府,長五百七十四裡,其大部分通東部蒙古之平原,自濱江廳及呼蘭府、雙廟子、龍江府外,皆小村落。冬期,人馬車輛往來極盛。

  從琿春廳西至臨江府,長五百四十裡,其大部分皆出山間溪谷中,居民少,馬賊橫行,去琿春廳不遠始略平坦。琿春地沃,氣候和燠,尤為吉、黑之冠。

  從琿春廳經局子街至鄂穆赫,約六百三十裡而近,蓋即從琿春廳至吉林大道之一部。沿道居民以朝鮮人為最多,途通車輛,亦間有困難之所。

  從延吉府經古洞河東行至夾皮溝,長七百一十裡而弱。延吉府舊稱局子街,自鄂穆赫至琿春廳中間之要地也,距琿春河約四百二十裡。街衢以東西大街為最盛,海浪河經市街之中央,橫斷南北,中有渡船,水涸時可徒涉。各署皆在河南,商店在河北。居民三分之一為韓人,三分之一為山東人。自延吉府至夾皮溝,皆道出萬山中,穿羊腸,走峻阪,下溪谷,森林覆地際天,午不見日。有時山澗奔流,遮絕道路,沿途人煙蕭條,行旅之中此為最苦。

  從延吉府東北經黃溝至東寧廳,不及七百里,大部分皆山間細徑,不通車。自延吉府百四十裡經張家塘子至龍灣,道寬廣,便車騎,路旁田野相半,龍灣亦有旅店及商家。既過龍灣,遂入穆克特亨嶺路,峻阪干雲,深壑無底。其中王家塘子以北,道路至凹凸,甚至巨岩遮路,中容一人,側身乃過,夏日降雨之際,行潦漲溢,行人裹足。沿道無他部落,惟二三獵人之茅舍而已。自龍灣百八十裡至黃溝。黃溝一帶,山下村落星散,處處見之,皆樵獵為生者也。北進越二澗,百三十裡至綏芬甸子。綏芬甸子者,朝鮮僑民實居大部,華人三十余戶耳,大率業農及業樵獵者,亦有二三旅店。道路亦出山谷間之細徑,百三十裡而近至老黑山,自此至東寧廳。道路雖在山間,然已修整完善,車馬往來,得以自由,沿道人家,稍稍增加。汨汨之細流,經太平川、榆樹川、大肚子川、佛爺溝百二十裡達東寧廳。(綏芬廳。)東寧廳者,當綏芬河、大小烏蛇溝河三流之會合點,故又名三岔口。城市為二十年前新建,商業尚盛。

  從鄂穆赫至東寧廳,東行稍偏北,長三百五十餘裡,殆全不通車輛。自鄂穆赫出山間崎嶇之小道,經鳳凰店、燒鍋屯至牛圈溝,鄂穆赫以來,蓋百里矣。牛圈溝有特別之小車,以供旅客之賃者。東北道必爾騰湖,湖上漁船頗多,於窯店以東渡牡丹江,(甯古塔河、虎爾哈河)有渡舟一。更前行至松嶺溝,牛圈溝以來百有五裡矣。松嶺溝附近有田畝,農人種二麥,其它沿道之大部悉為密樹雜草所覆蔭。松嶺長四十餘裡,皆有森林。自是更百有五裡,乃至廳治。

  自鄂穆赫西南經敦化縣、牡丹江至夾皮溝,凡長四百五十五裡,一部分不通車輛,蓋山間之細徑也。自鄂穆赫至黑石頭,中間山道稍廣闊,冬夏皆通車,沿道村落無多。自黑石頭行北三四裡,得一湖,直徑裡餘,為圓形,湖水不少。自黑石頭經敦家店、亮白頂子、小石頭河至敦化縣,自此道路良好,中途有響水河,夏季水溢時,杜絕車馬之往來。更行約五十米突,又得一河,架木為橋,僅通行人,渡河之地名曰香磨。又會於牡丹江之渡口,名紅石磖子,橋樑渡船皆不備,惟有小石橋一條。自敦化縣七十裡,過官屯子、大石頭河、黃泥河子、太平山、前馬號至帽兒山。帽兒山者,一稱梆棰營子,牡丹江上流山間之一村落也,中、韓兩國民之所雜居。道路走山間溪穀,不通車,途中過牡丹江,江上架橋以通南北,沿道人煙蕭條。自帽兒山七十裡至牡丹嶺之麓,牡丹嶺中之道路上下於山脊溪阪間,赤松柞樹一望無際,行人往來,皆穿林中,左折右避,僅行一人。途上柳樹河有舟可渡行人,沿道人煙蕭疏,惟柳樹河之北岸有十餘戶,山腹山下有一二戶而已。自牡丹嶺七十七裡過富兒河,道路仍在山間。次越富兒嶺、金銀鱉嶺,金銀鱉嶺麓有農民十余戶。越金銀鱉嶺,出山間之細徑而上大道,稍廣闊,然途中凸凹甚多,巨石散佈于道,車殆不可過。自金銀鱉嶺七十裡達夾皮溝。

  從甯古塔東北經穆林河至蜜山府,凡六百五十四裡有餘,大部皆良好之道路,間有車難通行者二三處。自甯古塔出發,于呼石哈村東北行,過三家子、團山子之二村,至於南溝。道路自此向正西行,至磨刀石,其東北約三四裡,有磨刀停車場。自磨刀石經過二三之寒村,至穆林河,自此百七十裡不足至青溝子嶺。嶺上有古廟一,道路至此非常狹窄,山道至石頭河始稍平坦,過黃泥河子、狹亮子諸小村。自青溝子嶺行二百六十六裡,抵蜜山府。(蜂蜜鎮。)

  從依蘭府經蜜山府至俄國烏蘇裡州伊馬驛,則九百十裡不足,道上崎嶇險峻相次,以幅尚寬廣,無不通車之處,然至夏日溪流奔溢,行旅亦往往為之裹足焉。

  自吉林鄂穆赫至臨江府,(甯古塔。)自臨江府至依蘭府,(三姓。)行程為六百里,實不過五百五十裡。道出山間,險惡難行,有數處僅容一人,不通車,蓋光緒初用兵伊犁所特辟者也。自臨江府至三姓,正北直行,傍虎爾哈河而倚白山,凡八站,此數字自一至八名之,頭站起依蘭府,八站則近臨江府矣,每站各駐兵數人。

  自吉林經土橋子至五常堡,凡三百二十裡而近,人馬車輛往來最多。自吉林北越烏拉,至黃山嘴子,東北進,道側皆田園,桑麻翳目,遙望東方,連山重迭,相次而來。過東孤家子,始北行,平野寬廣,時見墟墓數點,蔭以叢樹,零落如殘星。自東孤家子至黑林子,則有四大逆旅,以便旅人寄宿,此一帶町畦相連,黃綠無際。自此更北,溪流涓涓,時見道側或橫小橋,或利徒涉。近土橋子,遙望山嶽皆在東北方,土橋子之東,有山河屯,乃鄉鎮也。過老山屯,渡拉林河,近五常府則民居漸稠。五常府者,山間之一都會,人口凡六千以上。自是更北行三十餘裡而至五常堡,堡為協領所駐,亦一小市集也。

  自吉林經烏拉、榆樹縣、阿城縣至濱江廳,凡五百八十五裡,此道往來最沖繁。沿松花江東岸行,經烏拉街,于大坡東北行至榆樹縣,沿道村落甚多。至大嶺,北行六十裡渡拉林河,至拉林城。自榆樹縣以來,近百七十裡矣。拉林城四方形,四面各辟一門,商業殷盛。更九十裡達阿城縣。阿城縣又名阿什河,故阿勒楚喀城也。城踞阿什河左岸,商業極盛,農產亦豐。西北七十裡,乃抵濱江廳。

  自吉林經兩江口及萬里河、帽兒山至朝鮮之厚昌縣,計九百八十餘裡。自長嶺子經兩江口及頭道流河至萬里河,中間山中小道,僅通單人匹馬,道中所見,惟山嶽嵯峨,雜草暢茂,人家既稀,芻糧殆絕,山坳間僅一二窩棚,供旅人憩宿而已。至二道江,乃有舟以渡行人,渡江以後,沿道居民驟多,栽種玉蜀黍、粟米等,頭道流河沿岸,時見淘金者往還其間。自萬里河經湯河口至帽兒山,複有樹木,蒼鬱成林,鼯鼪嘯啼,數百里內殆無居人。大鋪子湯河口之間,有二細流,涸時一躍可越。由萬里河凡經三百三十裡而至帽兒山,俯山而窺,臨江縣治在焉,縣臨鴨綠江,地雖小,山間之要道也。自此更百二十裡而至日本屬朝鮮之厚昌縣焉。

  ◎發祥之地為建州女真

  帝室自稱滿洲為其部族之名,非也,其部族實為女真。女真起於遼世,或謂即古肅慎之轉音,曆遼、金、元皆稱女直,至明而複稱為女真。康熙己未,詔修《明史》,乃盡去之。《滿洲源流考》徧詳東夷各部族,而獨無女真專條,蓋諱之也。其世系實為建州女真,地在吉林之興京附近。肇祖始受明之衛職,為建州左衛指揮,即愛新覺羅氏猛哥帖木兒也。

  ◎吉林為船廠

  吉林一名船廠,以其地有修造水師戰船之廠得名。廠濱松花江,光緒庚子前猶存戰船無數,皆康熙間征羅剎時所用,羅剎即俄羅斯也。定例每年必修理一次,如是者幾二百年。庚子俄兵入吉林,取以為柴燒之,不數日盡矣。

  ◎聖水渠

  長白山有聖水渠,澄澈異常,較之七星湖水每斤輕二兩有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