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地理類1


  ◎全國環游紀程

  今欲環游本國,周曆直隸、奉天、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山西、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陝西、甘肅、新疆、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二十二省及蒙古、西藏、青海等處,汽船汽車而外,所恃以為交通之具者,人與馬騾所致力之舟車是也。

  ◎自江蘇上海縣至安徽懷寧縣

  吳淞(屬江蘇寶山縣。)汽船沿江蘇境(江蘇南北距四百里,東西距八百里,無高山峻嶺,而有揚子江橫貫其中。湖之大者曰洪澤、曰高郵、曰太湖。)之黃浦江而下,水流浩瀚,東北行三十裡,至吳淞口,為光緒間所辟商埠,兩岸建炮臺,海口有燈塔,以便船舶夜行。(有鐵道通上海,並由蘇州而達江寧。)

  崇明縣(屬江蘇太倉州。)既出吳淞口,有島橫扼揚子江(即長江。)入海之處曰崇明縣,蓋江水自上流挾沙至此,積滯而成也。長一百八十裡,廣五十裡,土宜植棉,島民約百萬。

  江陰縣(屬江蘇常州府。)自吳淞入揚子江,由北口轉西北,經狼山,(屬江蘇通州。)以傍岸淤淺,下椗江心,行客至此,皆攜裝刺小艇以渡北岸之通州。其南岸為福山鎮,(屬江蘇常熟縣。)江面寬廣,沙灘深淺不定。少頃西行,至江陰縣稍停,江之南岸有炮臺,設兵駐守,蓋此為揚子江第一門戶也。江陰以西有圌山,江面至此頗隘,水流峻急。

  丹徒縣(江蘇鎮江府府治。)自江陰西行,至丹徒下椗,裝卸客貨,約半日之久,地為通商巨埠,往來揚子江、運河間者必取道於此,故船舶雲集,貿易繁盛。租界臨江,土名銀山門,城東北有焦山,西南有金山。

  江寧縣(江蘇江寧府府治,一稱南京。)越丹徒而南至江寧,江蘇省會也。商埠曰下關,在神策門外江岸,明太祖孝陵在朝陽門外。城中有秦淮河、莫愁湖、雨花臺諸勝。

  蕪湖縣(屬安徽太平府。)自江甯泝江而上,過釆石磯,(屬安徽當塗縣。)壁立千仞,最擅形勢,蓋已入安徽境

  (安徽界江蘇之西,東西距七百餘裡,南北距九百里。西南境多山,余皆平衍。揚子江通其南,淮水貫其北,中有巢湖,水廣而淺。)矣。由此而西經東、西梁山,水受山束縛,江面驟窄,炮臺夾江而守。至蕪湖,地在揚子江南岸,形勢便利,為安徽最盛之商埠。

  懷寧縣(安徽安慶府府治)蕪湖西上至大通鎮(屬安徽銅陵縣),以客貨裝卸頗繁,亦椗泊焉。俄而西行至此,地當長江北岸,為安徽省會,江水三面環城,西有眾山高聳,地勢雄壯。

  鄱陽湖(屬江西。)自懷寧泝江西行,入江西境。(江西東西距八百里,南北距千里,三面環山,惟省北地勢開展,控引江湖,土質肥腴,近湖之區尤勝。西境萍鄉縣有煤礦,且有鐵道二百餘裡西通湖南醴陵,以資轉運。東北景德鎮瓷業之隆,甲於世界。)過馬當山,遙望小孤山,高峰獨聳,峭立江心,上有小姑廟,巍樓傑閣,下臨無地,江流湍急,其西即湖口(內湖外江。)鎮。江水衝擊,聲如洪鐘者,石鐘山也。

  ◎自江西湖口鎮至南昌縣

  自湖口鎮改乘小汽船南行,入鄱陽湖。湖長二百七十裡,廣六十餘裡,我國大湖當以此為第二。南昌縣(江西南昌府府治。)星子縣(江西南康府府治。)既至鄱陽湖,見有漁舟無數,知漁利甚溥也。過星子,則見廬山聳峙於前,山有白鹿洞。(宋儒朱子講學之地。)南行至吳城鎮,(屬江西都昌縣。)小泊,鎮當贛江入湖之處,至此而舟入江矣。冬令水淺,汽船不易駛。由此而南,至南昌,江西省會也。南昌以南為贛江,水益淺,多灘,禾田兩岸相望,時見古塔。

  ◎自江西湖口鎮至湖北夏口廳

  九江縣(江西九江府府治。)南昌之游畢,返湖口,複乘汽船上駛。江流迅疾,五十裡至九江,地居揚子江上下游之中央,商務繁盛。租界在城西江幹一帶,遙望廬山環亙,約數百里,西人率於山上避暑。

  黃岡縣(湖北黃州府府治。)自德化西駛入湖北境,(湖北居揚子江西游,為中原要地,東西距千二百里,南北距八百里,東西北多山,南路平坦。江、漢交流,湖陂相屬,故水陸運輸最為利便。土質腴美,農業最豐,西境岡嶺縱橫,礦產尤盛,大冶之鐵、夏口之煤皆已開採。)至武穴小泊。過富池口,南北岸萬山拱合,上流為田家鎮,形勢險要,自此而蘄州、(湖北黃州府蘄州州治。)黃石港、黃岡皆泊舟片時。黃岡城西北之赤壁山,屹立江濱,石壁皆赤色。(東有宋蘇軾故居。)

  夏口廳(屬湖北漢陽府。)舟過黃岡西北行,江流曲折,至夏口泊焉。地當揚子江北漢水東,為京漢鐵道中樞,列肆之長約十裡,水陸交便,貿易至盛,英、法、俄、德、日皆有租界。汽船至此,將仍沂江而下,以還上海。

  ◎自湖北夏口廳至武昌縣

  武昌(湖北武昌府府治)自夏口西渡漢水至漢陽,(湖北漢陽府府治)其地有專制鐵板鐵軌之鐵政局。南渡揚子江,為武昌,湖北之省會也,面江而負山。漢陽門上有黃鶴樓,毀於火矣。

  岳陽縣(湖南岳州府府治。)自武昌複至夏口,改乘淺水汽船,西南溯江而上,過陸溪口(三國時,周瑜攻曹操之地,亦稱赤壁。)南入荊河口,洞庭湖、揚子江會合處也。入湖南境,(湖南當洞庭湖之南,東西距九百里,南北距千里,全境多山嶺,其尤著者曰衡山,五嶽中之南嶽也。省北近湖之處多平原,水之大者曰湘、沅、資、澧,湘最巨。地質腴厚,產米、麻、煙、棉、茶、紙、木材,礦產尤多煤。南境瑤、苗雜處。近自漢口敷設鐵道縱貫本省之地,達於廣東省城。)至岳陽。地為湘省門戶,租界在城北十五裡,全省貨物出入,皆由此。城有岳陽樓,俯視洞庭,夙推名勝。

  洞庭湖 長沙縣(湖南長沙府府治。)洞庭湖在湖南省東北,周九百餘裡,為五湖冠,多沙洲島嶼,君山尤大,近湖多沮洳之地。沿湖東岸行,入湘江,上溯,過湘陰縣,(屬湖南長沙府。)附近有汨羅水。(楚屈原懷石自沈於此。)南行至長沙,湖南之省會也。據湘江東岸,民物殷阜,後辟為商埠。

  ◎自湖南岳陽縣至湖北宜昌縣

  沙市(屬湖北。)宜昌縣(湖北宜昌府府治。)由長沙折回岳陽,複乘淺水汽船溯江上行,西北至沙市,貿易繁盛,俗稱小漢口,租界在鎮之西。自此而上,江中時有沙礁,舟人駕駛惟謹。至宜昌,泊焉,汽船之航路止於此。再上,則江水湍急,數裡一灘,改賃民船,乃可上達。楚蜀客貨之轉運,必於宜昌上下,故為巨埠。

  ◎自湖北宜昌縣至四川成都縣

  三峽 自宜昌賃民船入川,溯江上行,兩岸石山壁立,煙霧繚繞,非亭午夜分,不見日月。前望眾山,回環若甕,舟行至近稍一轉折,則豁然又開一境。過西陵峽、黃牛峽、巫峽,崖瀑飛流,破石堆聚,與風水相激,舟行偶不慎,則撞石粉碎。上行俱賴縴夫拖纜,至極險之灘,客必登岸步行,待舟過灘畢,始複登舟。

  奉節縣(四川夔州府府治。)過三峽至巫山,入四川境。(四川東西距二千餘裡,南北距千餘裡,地多山,雪山及北嶺之脈周於四境。揚子江流其南,省中鴉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諸大川並匯焉。西南境有鹽井、火井。)西有瞿唐峽,兩崖對峙,中貫一江,急水回復。再上有灩澦堆,大石高十丈余,突出江心,以水之漲落為隱見,故舟行頗危。至奉節,江山高闊,地勢較平。(有諸葛武侯廟、杜甫宅諸古跡,城外沙渚有武侯八陣圖遺址。)自奉節而西,江流沸湧,又多石灘,然猶不若巫山、瞿峽之奇險也。舟至是,可泊萬縣城下。

  萬縣(屬四川夔州府。)地處衝要,商務繁盛,自此西上,灘險如前時。過忠州,(四川忠州直隸州,州治有陸贄、白居易遺跡。)西南為酆都縣,(屬四川忠州。)以境有豐水、平都山得名。(小說家附會鬼山陰洞地獄閻王之說,可笑。)至巴縣,泊焉。宜昌、巴縣之間,大灘二十一,小灘六十三,水勢湍急,間有一二淺水汽船,輒多阻滯。

  巴縣(四川重慶府府治。)川東商埠也。地當嘉陵江、大江交會之處,而據其要道,三面臨水,城就峭壁為之,依山之起伏為高下,城中商肆民居鱗次櫛比。

  宜賓縣(四川敘州府府治。)大江 自奉節溯江上駛,過七門灘,大石橫江,其數七,望之如門。至瀘州,(四川瀘州直隸州州治。)改賃輕舟,則以自此而上江流益狹,牽挽愈難也。西行至宜賓,泊焉。地當岷江、大江之匯,控扼通衢,蓋自出江蘇寶山之吳淞口,行四十余日入大江(大江發源青海,初名木裡烏蘇江,旋東南流改名金沙江,以水雜金沙也。又曲折東北流,會鴉礱江、岷江、嘉陵、漢水諸川,經雲南、四川、江西、安徽、江蘇諸省而入於海。)至此乃止焉。

  樂山縣(四川嘉定府府治。)成都縣(四川成都府府治。)自宜賓北泝岷江至奉節,沿岸多鹽場火井。峨眉縣(屬四川嘉定府。)境有峨眉山,為著名勝境。北過眉州,(四川眉州直隸州州治。)複北行,江山平遠,風景如畫。至成都,(三國時蜀漢建都於此,有漢司馬相如、諸葛武侯故居,城外有薛濤井,水可造紙。)土潤而腴,民殷物阜,乃四川之省會也。

  ◎自四川成都縣至西藏

  鐵索橋居成都,定乘輿入藏之計畫,雇馱馬,延譯人。既定,遂遵陸西南行,經邛郲九折阪二十四盤而飛越,嶺聳峭盤折,勢如螺旋。渡瀘水,須步行過鐵索橋。橋以巨鐵索九條繃於兩岸,長三十餘丈,上鋪木板,廣九尺餘。俯視洪流,令人目眴足弱,河西百餘裡,即康定縣也。

  康定縣(四川康定府府治。相傳漢諸葛亮征蠻時,曾遣將造箭於此,故一稱打箭爐。)此為由川入藏之孔道,四園皆山,形勢險峻。中有廢澗,敞若平地,有土城。番人聚族而居,多迭石為碉樓,有大寺,喇嘛數千。內地人頗有往貿易者,川茶藏產,輒以此為交易之所。

  裡化廳(一稱裡塘。)巴安縣(四川巴安府府治。)由康定西行,渡鴉礱江,江窄流急,岸有戍兵,行客皆以皮船(以牛皮縫製,僅載一人一舟子。)運渡。有大雪山,積雪常年不化。至裡化,小住,所遇皆食肉衣皮之番人,惟土司衣冠尚遵國制。裡化西行五百餘裡,至巴安,風土人情與裡化相似。

  昌都縣(四川昌都府府治,一稱察木多。)自巴安西行,渡金沙江,轉西北,入西藏境,(西藏東西距五千里,南北距二千里,南境即喜馬拉雅山,為世界第一高嶺,西北有蔥嶺山,有崐侖山,皆高峻而有瀑布。故江河甚多,雅魯藏布江最巨,自西而東貫全藏之境,東南流折入印度界。怒江、瀾滄江皆發源於此。)則見山巔終年積雪,冬夏皆奇寒。沿途多劫賊,土人稱曰夾壩,商旅皆結隊行,執兵自衛。行一千五百里,始抵昌都,為前藏門戶。有土城,番民築碉以居,毗連約數裡,坡下建營壘,列市肆,頗有都會氣象。

  嘉黎縣(四川嘉黎府府治,一稱拉裡。)自昌都而西渡瀾滄江,旋經瓦合大雪山,五峰綿亙,天雪相連。複渡怒江上流,踰朔馬拉山、魯貢拉大雪山,其險峻視瓦合大雪山尤甚。至嘉黎,則已距昌都一千五百里。其地為藏之咽喉,有營寨,地苦寒,積雪多陰晦。

  拉薩 自嘉黎西南行,經高山數重,既過鹿馬嶺,則地勢平坦,路旁有溫泉,自平地石罅中出,氣蒸而沸,濺沫,色如硫黃。經墨竹工卡,有水西流,即藏河也。至察裡,(俗傳釋玄奘西行自此至印度。)風景和煦,山川平曠,多逆旅,皮船可徑渡。由此西行,接近拉薩,已抵中藏地矣。拉薩為西藏都會,(設駐藏大臣于此。)東西約七八裡,南北約三四裡,居民五萬,率為喇嘛。主教者為俗稱活佛之達賴喇嘛,兼握政權,居布達拉大寺,寺在高阜之上,環門砌石為牆,佛座最深密,群僧侍焉。

  甘孜州 自拉薩西行,路平地沃,乘木舟以渡雅魯藏布江。南為厄木多克池,中有大島,僧寺壯麗。西南行,至甘孜。又南行十餘日,至亞東,其地為藏南要隘,南距英屬印度界僅二百四十餘裡。附近有營汛駐守,築邊牆,曰鎮西關。(光緒二十年開為商埠。)游畢,仍還甘孜。

  日喀則 甘孜西北行二百餘裡,至日喀則,即後藏也。左有當多汛,右有朋錯嶺,皆天然要隘。有大寺曰劄什倫布,倚山面江,垣宇壯盛,班禪喇嘛居之。其遠近瞻禮受法傳戒者,與前藏布達拉寺相等,惟所屬喇嘛較少。又由日喀則城西南行,曲折二千餘裡,至聶拉木,為西藏南疆要隘,有道通尼泊爾都城,商賈多由之而入印度。

  西藏之遊既竣,乃循舊路,沿揚子江而下,仍至漢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