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南越筆記 | 上頁 下頁
卷三(1)


  ◎西江

  西有三江其一為漓,一為左,一為右。右江至潯而匯左為一,而右江之名隱;左江至梧而匯漓為一,而左江之名亦隱,惟曰西江。西江在西粵為三,在東粵為一,一名郁水。《唐志》稱南海名山靈洲大川郁水亦曰牂牁、江。予以其源遠委長,經流四省,可為一大瀆,而岣嶁碑有南瀆衍亨之語,因名之曰南瀆。蓋東粵江之大者無如牂牁,故南海一名牂牁海,亦曰牂牁大洋,南海固以江而重也。則祠牂牁于廣州以為南瀆也亦宜。牂牁者,江中兩山名。左思雲:吐浪牂牁。西江之水,以牂牁之山為始,以崖門之口為終,牂牁其即西江之岷山也。

  ◎三水

  三水者,自肇慶而來者曰牂牁江為一水,自清遠而來者曰湞江為一水,自廣寧而來者曰綏江為一水,皆會于三水縣東南之昆都山下,是為三水。《志》以牂牁、湞二江達于廣州入海者為一水,非也。綏江至四會會龍江顧水東南出南津口以入湞江,又分一支西南出清岐口以入牂牁江,其水甚大,不減湞江。一源而二流,西北二江皆受其灌注,可以為一水與二水參。夫以一水而能灌注二江,天下之所少。入西江以為上流,入北江以為下流,而不得合西北二江以稱三水,此前人志山川者之疏也。

  ◎潮

  廣人以潮汐為水節。或日一潮而一汐,或日兩潮而兩汐,皆謂之節。其在番禺之都,朝潮未落,暮潮乘之。駕以終風,前後相蹙,海水為之沸溢,是曰遝潮,一歲有之,或再歲有之。此則潮之變、水之不能其節者也。若以歲之十月自朔至於十有二日候潮,朔日潮盛,則明年正月必有大水。二日則應二月,日直其月,至於十有二日皆然,此亦潮之常而人罕知之。蓋水之神於節者也。然大率潮與月相應,月生明則潮初上,月中則潮平,月轉則潮漸退,月沒則潮幹。月與日會,則潮隨月而會;月與日對,則潮隨月而對。月者水之精,潮者月之氣。精之所至,氣亦至焉。此則水之常節也。蓋水與月同一坎體,故以月為節者在在有常,而以日為節者在在有變也。餘靖雲:「月之所臨,則水往從之。故月臨卯酉,則水漲乎東西;月臨子午,則潮平南北。彼竭此盈,皆系於月,不系於日。」是也。

  ◎廣州潮

  廣州潮以朔日長至,初四而消;以望日長至,十八而消:謂之水頭。以初四消至十四,以十八消至二十九、三十謂之水尾。春夏水頭盛於晝、秋冬盛於夜。春夏水頭大,秋冬小。故防倭者自清明前三日至大暑前一日,謂之春泛。春泛為大,以水頭故,言大泛也。自霜降前一日至小寒前一日,謂之冬泛。冬泛為小,以水尾故,言小泛也。

  ◎瓊州潮(附流水指掌圖說)

  瓊州潮候,與江浙欽廉不同,其地勢異也。郡與徐聞對,境兩岸相夾,故潮長則西流,消則東流。日有消長,常也。八月九月,其勢獨大,每日兩有消長者,其變也。故舊潮漸減漸小,謂之老潮;新潮漸進漸大,謂之稚潮。十一月朔,或時不測而長,謂之偷潮。其大小之候隨長短星不系月之盛衰。舊《志》雲,瓊海東南諸港朔望前後潮大,上下弦前後潮小、二至前後潮大二分。夏至潮大於晝,冬至潮大於夜。又雲,晴則望南而吼,陰則望北而吼。人以為陰精,驗之果然。又雲,交廣潮候與閩粵相去亦少差,而瓊崖儋萬之候大小俱各差殊,其半月東流,半月西流則同,不系月大小之盛衰。今附流水指掌圖說,以便參觀。倪邦良曰,雷之海安橫渡至瓊之海口,計程約八十裡。非遇大順風,則往返舉帆均以水流東為候,而逐月逐日各有差移,難以他郡潮信推測。癸未六月,承乏定陽。適初旬伏流待渡海安,偶閱舟師流水簿,繁不勝紀。因撮其略繪圖于左。每月兩次起新流,相距十四日,如十一月十三起流,二十七又起流是也。惟四月十月則新流三次,其逐月爭差,各縮二日,退一時俱逆算。如十一月十三、一十七起子,十二月十一二十五起亥是也。三、九月之初四、十八,十月之初一、十五,則縮三日而流。在上半月者則起時未,在下半月者則起時初。惟四月、十月之十五流起時中。其起新流之前三日俱伏流。每日一次流東,四個時辰便退西。其逐日爭差各半個時,曆兩日差一時,俱順算。如十一月十三起子末,十四起醜初,十五起醜末是也。若遇閏月,則以上半月照前月下半月,以下半月照後月上半月。又海口、北海安流早半個時辰。海口、瓊地,海安、雷地。按潮為天地呼吸之氣所運,而適與月應。蓋月行每月一周天,與日會,十二會得日三百五十四有奇,是一歲月行之數也。歲有三百六十日,常數也。而又有六小月。今倪氏此圖,以十二月編定三百六十日。每月相距十四日起流,一月縮三日,兩日差一時,又以三九十、月朔望內各縮多一曰,共得六日。以准六小月,並月行三百五十四日,適符三百六十之數。准定潮候起伏,洵屬簡便。但月行尚有奇零,今只整齊配去,不計餘分,歲久必差,故天后廟碑所定起伏月日時刻久已不符,以其便於渡海者,姑錄之以俟智者考正雲。

  (按天妃廟碑言,十六七八九四日伏流可渡,至中流始有怒濤,乃東西合流處所,所謂中洋合窠浪也。過此可勿戒心。如風大,則半日可渡。又歲三月二十三日,天妃渡海南,必有北風。舟楫宜候之以是日,須臾可渡。是日廣東邊海地亦皆有風雨,又不可泥於圖說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