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南越筆記 | 上頁 下頁
卷二(8)


  ◎碧落洞

  英德之南約五裡,一石壁高千餘仞,上有洞曰碧落。循磴而上至一洞,其廣二丈,袤倍之,高四五之。從洞右仄行,未及半,石斷有飛梯出於壁外,閣道空懸。兩翼為楯檻承之。仄行複至一洞,兩壁牙交,容一人。既束複舒,為虛樓一迭。一石吐出,上平下銳,可坐而臨水。從洞左仄行,又有虛樓一。其石皆長蒲草。雲霞所垂,乳變態千萬。將雨,則乳枝濕潤生雲。僧常熾火以辟雲。一水窪深二尺許,乳之涓滴所成也。有魚長數寸,見人弗畏。上有石棺,古仙人蟬蛻于此,蓋靈窟也。偽南漢命為「雲華禦室」,有記。唐人周夔為《到難篇》雲:湞陽之石室,「兩崖卷束,勢合如屋。孱顏百間,開待朝旮。峭然嵐壁,宛矣仙躅。羽容霓色,霏繞瑤局」。又謂:「忽驚呀豁,危赴騰立。背倚青壁,久而汗浹。」是此洞也。洞外峰巒四合,一屏前立。江光樹色,掩映虛無,境絕幽麗。

  ◎穗石洞

  穗石洞在會城坡山之下。坡山向在江幹,稱「坡山古渡頭」。山木不高大,為劉龔所鑿,今僅一培嶁耳。昔有五仙人持穗騎羊降此,仙人去而羊化為石,故名穗石洞。有一巨石,廣可四五丈,左有拇跡。跡中碧水以然,雖旱不竭,似有泉眼在其下,亦一異也。城中天然之石惟此,余皆客石。

  ◎甘泉洞

  甘泉洞在增城東洲西嶺下。湛文簡之母陳,因禱是洞生文簡,故文簡以為號而建甘泉書院其上。其後文簡所至,輒為樓,名曰見泉,以示不忘所生之地。

  ◎紫霞洞

  瓊州治南二裡蒼屹山之北有紫霞洞。洞口一石版題曰:遠七裡,近七裡,不遠不近七裡。壁間複有盤龍屈曲,自何起伏八篆書郡人產子者,多鐫名石上,以朱塗之,謂可得長命雲。

  ◎泐溪石室

  泐溪石室在樂昌治西北三裡。其山曰泐溪嶺。泐溪在嶺下,嶺以溪名。石室亦如之。高三丈許,廣倍之,左石各有斜竇,甚深。漸入,若螺螄尾,一飛來碑刻《真武》贊八句。字如岣嶁碑,不能盡識。雲飛自武當,有陸羽題名及樞室。二楷書字大四尺。右有石床,長二丈,平整可臥。其東四裡,又有岩,縱橫十字平廣若大衢,名十字岩。橫者甚深,有地道可通泐溪石室。似有陰暉主夜,陽精主晝,形如日月飛在元空之中,流入洞天之內,其光明與外無別者。

  ◎揚曆岩

  揚曆岩在保昌西北三十裡。以漢將軍楊僕經其下,故名。絕壁有瀑布,瀑布中有祗林寺,瀑布為寺之屏。遊者以為入瀑布中,不知其且入寺中也。岩高深各數十丈,廣三之,可置室十餘間,而瀑布之橫懸正足蔽之。從外望之,但見瀑布不見寺,並不見有岩。岩下又有一岩,如巨口吸水,水噴薄至雨花臺,乃成溪潭。旁有大小蒲團石,甚怪。

  ◎三洲岩

  三洲岩在德慶州東七十裡。哮豁靚深,如堂如房者半。兩旁有隙坼二。日光分透,從右壁而上,初甚暗,不數十武即洞如。飛磴盈尺,行者前後不相顧,從穴中屈首,穿而出,乃至頂。有一亭,古木叢蔭,丹灶、硯池、仙羊窩、石柱皆在焉。古有皎叟修真於此地。李綱書玉乳岩三大字,祖無擇銘之。其石皆蒼綠色,摩挲如玉,可愛也。其南又有亭,瀧江繚繞足底,下視煙波,茫然無際矣。

  ◎白麵岩

  白麵岩在翁源縣東南七十裡。石色中青外白,故曰白麵。其寬敞可容千人。黑暗處,炬之約深數裡不能窮也。春夏時有泉下滴,日供三四人飲。擊其石,片片音響各別。又謂玉磬岩。常有神飛至,居岩一二年輒去。去之日,有大風雨,拔木髮屋,人以為異。

  ◎穿鏡岩

  穿鏡岩在靈山縣西二裡。峰半一孔相通,有如穿鏡,望之以為前後二鏡也。旁有三海。岩皆高廣,石乳森森四垂,肖諸物象。又有呂君洞,出入上下,如環無端,絕與穿鏡相彷佛。宋州守陶弼登此,見有螺蚌之異,疑古滄海之變。其玲瓏穴漏或泡沫所成,賦詩紀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