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埋憂集 | 上頁 下頁
虎尾自鞭


  廣陵某翁,嘗挈其子游楚。路入九疑,偶日暮,借宿僧樓。時十月之望,羈思無聊,倚窗觀月。忽風起,山術皆震動,葉簌簌落,見一虎躍入後園,坐大石上,俄而大哭,聲極悽楚。既乃自舒其尾,鞭背數百乃去。父子大恐,不敢複睡。坐而待旦,以語寺僧。曰:「此間常事也。」因問虎何哭,曰:「虎之性健忘,方食人時,不知其為人也,覺已晚矣。然其所食人,爪獨不能化,常梗胸中。當清夜月明,必自悔,悔必哭。意謂天地好生,而我食之,故鞭其背以自懲。然遇風發威震時,適有人至,則故態復萌矣。」

  外史氏曰:余自幼即聞父老言,虎之食人,必自踵而上。食至首,乃知為人,則為之下淚棄去。當時已覺其為誑己也。

  後讀唐代叢書,穆宗時,有孫生與李生某者,素友善。一日李生忽亡去,其家覓之,久不得,相傳已化為虎。後孫生以事出京,道經華陰山下。忽遇一虎于叢草中呼生,問:「故人無恙?」兼述己之為虎,問及家中消息,繼以痛哭。生乃呼之出見,答以自慚形穢,恐驚故人,故不願見。其言每有所遇,亦知不可食,但饞涎不能自主。且囑其勿複至,恐適遭餓吻也。生悚然謹諾。乃口占七律二首贈生,大哭而去。其所言食人之故,與此小異,而其所以自恨為獸,則無不同也。

  餘獨怪世之虎而冠者,其健忘既有甚於虎,而其忍於橫噬以殺人者,初不知所悔也。嗚呼!虎猶如此,奈何名之曰人,而反不如虎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