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夢溪筆談 | 上頁 下頁 |
補筆談 故事 |
|
故事,不御前殿,則宰相一員押常參官再拜而出。神宗初即位,宰相奏事,多至日晏。韓忠獻當國,遇奏事退晚,即依舊例一面放班,未有著令。王樂道為禦史中丞,彈奏語過當,坐謫陳州,自此令宰臣奏事至辰時未退,即一面放班,遂為定制。 故事,升朝官有父致仕,遇大禮則推恩遷一官,不增俸,熙甯中,張丞相杲卿以太子太師致仕,用子蔭當遷僕射。廷議以為執政官非可以子蔭遷授,罷之。前兩府致仕,不以蔭遷官,自此始。 故事,初授從官、給諫未衣紫者,告謝日面賜金紫。何聖從在陝西就任除待制,仍舊衣緋。後因朝闕,值大宴,殿上獨聖從衣緋;仁宗問所以,中筵起,乃賜金紫,遂服以就坐。近歳許沖元除知制誥,猶著綠,告謝日面賜銀緋;後數日別因對,方賜金紫。 自國初以來,未嘗禦正衙視朝。百官辭見,必先過正衙,正衙即不禦,但望殿兩拜而出,別日卻赴內朝。熙寧中,草視朝儀,獨不立見辭謝班。正禦殿日,卻謂之「無正衙」;須候次日依前望殿虛拜,謂之「過正衙」。蓋闕文也。 熙寧三年,召對翰林學士承旨王禹玉於內東門小殿。夜深,賜銀台燭雙引歸院。 夏鄭公為忠武軍節度使,自河東中徙知蔡州,道經許昌。時李獻臣為守,乃徙居他室,空使宅以待之;時以為知體。慶曆中,張鄧公還鄉,過南陽。範文正公亦虛室以待之,蓋以其國爵也。遂守為故事。 國朝儀制,親王玉帶不佩魚。元豐中,上特製玉魚袋,賜揚王、荊王施於玉帶之上。 舊制,館職自校勘以上,非特除者,皆先試,唯檢討不試。初置檢討官,只作差遣,未比館職故也。後來檢討給職錢,並同帶職在校勘之上,亦承例不試。 舊制,侍從官學士以上方腰金。元豐初,授陳子雍以館職,使高麗,還除集賢殿修撰,賜金帶。館職腰金出特恩。非故事也。 今之門獎稱「牒件狀如前,謹牒」,此唐人都堂見宰相之禮。唐人都堂見宰相,或參辭謝事先具事因,申取處分。有非一事,故稱「件狀如前」。宰相狀後判「引」,方許見。後人漸施于執政私弟。小說記施於私第,自李德裕始。近世謅敬者,無高下一例用之,謂之大狀。余曾見白樂天詩稿,乃是新除壽州刺史李忘其名。門狀,其前序住京因宜,及改易差遣數十言,其末乃言「謹祗候辭,某官」。至如稽首之禮,唯施於人君。大夫家臣不稽首,避人君也。今則雖交遊皆稽首。此皆生於諂事上官者,始為流傳,至今不可復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