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澠水燕談錄 | 上頁 下頁 |
歌詠(2) |
|
王文正公曾、李文定公迪,咸平、景德間相繼狀元及第,其後更踐政府,及罷相鎮青,又為交承。故文正《送文定移鎮兗海》詩有「錦標奪得曾相繼,金鼎調時亦踐更」之句。又雲:「並土兒童君再見,會稽章紱我偏榮。」蓋文定再鎮兗,而青社,文正鄉里也。 慶曆中,歐陽文忠公謫守滁州。有琅琊幽谷,山川奇麗,鳴泉飛瀑,聲若環珮,公臨聽忘歸。僧智仙作亭其上,公刻石為記,以遺州人。既去十年,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聞而往遊,愛其山水秀絕,以琴寫其聲,為《醉翁吟》。蓋宮聲三疊。後會公河朔,遵援琴作之,公歌以遣遵,並為《醉翁引》以敘其事。然調不主聲,為知琴者所惜。後三十餘年,公薨,遵亦歿。其後,廬山道人崔閑,遵客也,妙於琴理,常恨此曲無詞,乃譜其聲,請于東坡居士子瞻,以補其闕。然後聲詞皆備,遂為琴中絕妙,好事者爭傳。其詞曰:「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言,惟有醉翁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簣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弦!』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同巔,水有時而回淵。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兩三弦」。方其補詞,閑為弦其聲,居士倚為詞,頃刻而就,無所點竄。遵之子為比丘,號本覺法真禪師,居士書以與之,雲:「二水同器,有不相入;二琴同手,有不相應。沈君信手彈琴而與泉合,居士縱筆作祠而與琴會,此必有真同者矣。」 海陵西溪鹽場,初,文靖公嘗官於此,手植牡丹一本,有詩刻石。後,範文正公亦嘗臨蒞,複題一絕:「陽和不擇地,海角亦逢春。憶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後人以二公詩筆故,題詠極多,而花亦為人貴重,護以朱欄,不忍采折。歲久茂盛,枝覆數丈,每花開數百朵,為海濱之奇觀。 范魯公之孫令孫有學行,登甲科。人以公輔器之。王魏公旦妻以息女。令孫常為《登覽詩》,曰:「孤雲不為雨,盡日卻歸山。」識者以謂不及進用之兆。令孫官止右正言,年未五十卒,士大夫哀而惜之。 青州布衣張在,少能文,尤精於詩,奇蹇不遇,老死場屋。嘗題《龍興寺老柏院》詩雲:「南鄰北舍牡丹開,年少尋芳日幾回。惟有君家老柏樹,春風來似不曾來。」大為人傳誦。文潞公皇祐中鎮青,詣老柏院,訪在所題,字已漫滅。公惜其不傳,為大字書於西廊之壁。後三十餘年,當元豐癸亥,東平畢仲甫將叔見公于洛下,公誦其詩,囑畢往觀。畢至青,訪其故處,壁已圮毀,不可得,為刻於天宮石柱,又刊其故所題之處。 蘇子美,慶曆末謫居姑蘇,以詩自放。一日,觀魚滄浪亭,有詩雲:「我嗟不及游魚樂,虛作人間半世人。」識者以為不祥。未幾,果卒。年四十一。士大夫嗟惜之。 濮人杜默師雄,少有逸才,尤長於歌篇,師事石守道。作《三豪》詩以遺之,稱默為「歌豪」,石曼卿「詩豪」,永叔「文豪」。而永叔亦有詩曰:「贈之《三豪》篇,而我濫一名。」默久不第,落魄不調,不護名節,屢以私幹歐陽公。公稍異之,默怨憤,作《桃花詩》以諷,由是士大夫薄其為人。 鄭毅夫詩格飄放,晚年為《雨》詩,曰:「老火燒空未肯休,忽驚快雨破新秋。晚雲濃淡白日下,只在楚江南岸頭。」未幾,自杭移青,道病,泊舟高郵亭下,乃卒。是何自讖之明! 趙文度,青州人,清泰三年進士第六人及第。能詩,有《觀光集》傳於世,頗有佳句。嘗為劉崇幕客。及崇僭位,拜偽相。後與崇不和,出守嵐州。及太祖征河東,文度以城歸國,拜華州節度使。後因郊禮,移鎮耀州,有詩寄其鄉人雲:「聖主覃恩遍九垓,碧油紅旆出關來。鄉中父老如相問,十五年前趙秀才。」予姑之夫晉卿,文度孫也。其詩尚在。 石曼卿,天聖、寶元間以歌詩豪于一時。嘗於平陽作《代意寄師魯》一篇,詞意深美,曰:「十年一夢花空委,依舊山河損桃李。雁聲北去燕西飛,高樓日日春風裡。眉黛石州山對起,嬌波淚落妝如洗。汾河不斷水南流,天色無情淡如水。」曼卿死後,故人關詠夢曼卿曰:「延年平生作詩多矣,獨常自以為《代平陽》一首最為得意,而世人罕稱之。能令予此詩盛傳於世,在永言爾。」詠覺,增廣其詞為曲,度以《迷仙引》,於是人爭歌之。他日,複夢曼卿謝焉。詠,字永言。 李淑守鄭州,題《周少主陵》曰:「弄耜牽車晚鼓催,不知門外倒戈回。荒墳斷壟才三尺,剛道房陵半仗來。」時陳文惠薨,淑奉詔為墓誌。淑言堯佐「好為小詩,間有奇句」。陳之諸子請易之,淑不從,乃言其詩謗太祖。落淑侍讀學士。 祥符中,有劉者久困銓調,為陝州司法參軍,廉慎至貧。及罷官,無以為歸計,賣所乘馬辦裝,跨驢以歸。魏野以詩贈行雲:「誰似甘棠劉法掾,來時乘馬去騎驢。」未幾,真宗祀汾陰,過陝,詔征野赴行在。野避,不奉詔。上遣中使就野家索其所著,得贈詩。上歎賞久之,語宰臣曰:「小官中有廉貧如此者。」使召之。方為江南幕吏,至,以為京官,知青州博興縣。後有差除,上曰:「得如劉者,可矣。」未數年,亟遷主客郎中、三司戶部判官。真宗之獎拔廉吏如此,然由野一詩發之也。 濮人李植成伯與張續禹功師徂徠石守道,為門人高弟。歐陽文忠《讀徂徠》詩雲:「常、續最高弟,騫、遊各名科。」嘉祐中,詔舉天下行義之士,發遣詣闕。成伯首被此舉,詔書方下而卒,士大夫惜之。時禹功居曹南,成伯前卒數日,以詩寄禹功,其末句雲:「野堂吹落讀殘書。」禹功怪其語不祥,亟往訪之,未至濮,成伯已卒。野堂,成伯讀書堂也。 王元之在翰林,太宗恩遇極厚,嘗侍燕瓊林,獨召至禦榻顧問。帝語宰相曰:「王某文章獨步當代,異日垂名不朽。」元之有詩雲:「瓊林侍游宴,金口獨褒揚。」 範文正公未免乳喪其父,隨母嫁淄州長白山朱氏。既冠,文章過人,一試為南宮第一人,遂擢第。仕宦四十年。晚鎮青,西望故居,才百餘裡。以詩寄其鄉人曰:「長白一寒儒,登榮三紀餘。百花春滿地,二麥雨隨車。鼓吹前迎道,煙霞指舊廬。鄉人莫相羨,教子苦詩書。」 張芸叟奉使大遼,宿幽州館中,有題子瞻《老人行》于壁者。聞范陽書肆亦刻子瞻詩數十篇,謂《大蘇小集》。子瞻才名重當代,外至夷虜,亦愛服如此。芸叟題其後曰:「誰題佳句到幽都,逢著胡兒問大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