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履園叢話 | 上頁 下頁
宋收藏


  高宗賜岳忠武墨敕草書十四行,在朱色雲龍箋上,有「皇帝上用」「書詔之寶」兩璽。此敕舊藏西湖嶽廟,為奉祀孫世守。乾隆六十年,汪稼門先生為浙江布政使,始為裝池,題一詩一跋,刻諸石上,嵌於廟壁。時餘在轉運使署,因將拓本寄翁覃溪先生,先生欣然賦詩見寄,余乃請方伯並刻之。自此海內之士,題詠遂遍,近已滿卷如牛腰矣。

  高、孝二陵墨蹟,一高宗草書,在團扇上,書「芳草西池路,柴荊三四家,憶曾騎款段,隨意入桃花」一首,後用德壽朱文璽,當為高宗晚年筆;一孝宗書「春雲初起拂青林,冉冉因風度碧岑,既解從龍作霖雨,油然出岫豈無心」廿八字,合裝一冊,為仁和趙晉齋文學所藏。

  近時士大夫題詠甚多,餘亦題二絕雲:「石經剝落長苔痕,遺恨冬青不足論。留得二陵真跡在,蓬門猶識趙王孫。」「焚香再拜啟題封,想見揮豪德壽宮。龍鳳升天陵谷改,尚余文翰扇清風。」

  陳簡齋詩卷,紙本,凡一百零一行,計詩二十三首。舊有張宣公標題,今不存。後朱晦庵、劉西台、危太朴諸跋,具在。案宋史,簡齋名去非,高宗時為資政殿大學士。太樸跋語具詳始末。

  蔡忠惠謝賜禦書詩表,字如指大,結構精嚴,後有文與可、米元章二跋。按續書斷載仁宗深愛君謨書,嘗以御筆書「君謨」兩大字並詩以寵異之,君謨乃作詩表謝,即此卷也。往時見雲南周氏刻入春雨樓帖,後見墨蹟,在五柳居陶蘊輝家,索價五百金,無有售者。

  又忠惠自書詩稿,計八頁,每頁十行,共七十三行。第一行書詩之三下書「皇佑五年二月」,正忠惠自福州入京一路紀行之作也。其第二頁題龍紀僧居室之下有「此一篇極有古人風格」九字,則歐陽永叔親筆也。是冊南宋時曾入賈似道家,前後俱有「悅生葫蘆」及長字印記,又有楊龜山、張正民、蔣璨、張天雨、張樞、胡粹中諸題。其書雖草草不經意,實君謨妙墨也。

  蘇文忠書,餘所見者不下十餘種,真偽參半。按崇甯、大觀間蔡京用事,以党藉禁蘇、黃文詞,並墨蹟而毀之,至政和間始弛其禁,故後世傳者少也。曩在京師,見翁覃溪先生家有大書偃松屏贊,乃其謫惠州時為書示其子過者,第絹本毀濫不全,餘集其數句刻入小清秘閣帖。又有九歌六段,是從家恬齋方伯處得,雙鉤上石,未見真跡。

  又文忠書四十二章經真跡,余於乾隆六十年二月在福州觀于汪筠莊明府齋中,書在絹素,織成朱絲闌。高九寸許,長七尺二寸。小楷,微帶行筆,共一百廿八行,前有十數行破裂者,而後幅完好無闕。有宋僧悟靜、元王原吉、哱存素、石羊山樵四跋。吾友陳無軒載入寓賞編,茲不復贅。後為筠莊子元度攜於行篋,在晉陵舟中遇賊竊去。越二十餘年,京口楊子堅忽于友人家見之,今不知所在,惜哉!

  又文忠橘頌卷,有趙松雪題跋,向藏洞庭山席氏。乾隆丙午,有沈某兄弟二人善作偽書,以售於人,遂藉以雙鉤,與原跡無二,以示畢秋帆先生。時先生為河南巡撫,竟以千金得之,實偽跡也。

  黃文節松風閣詩卷,高九寸餘,紙本,三接,長六尺三寸,無款印。元至治間為皇姊大長公主收藏,不擇人而題者十四人,大半皆有官銜。乾隆己酉春三月,觀于鎮洋畢澗飛家。

  又文節書劉禹錫伏波神祠詩卷,明時為嚴分宜舊物,有張于湖、范石湖兩題,今藏諸城劉文清公家。信芳尚書嘗以示余,生平所見山谷墨蹟,此為第一。

  米禮部書宗室崇國公墓志銘,鄭居中撰文,幾二千字。餘所見者有大小兩本,絕似褚河南哀冊。後有袁桷、鄧文原、黃溍、柳貫、揭汯、葉盛、吳寬七跋。其一今藏婺源齊梅麓員外家,其一藏揚州鮑氏。按米襄陽志林,當時臨模米書酷肖可以亂真者有二人焉,一吳雲壑名琚,一陳伯修之子陳寺丞,禮部俱授以作字提筆之法,或兩人所臨也。

  又禮部虹縣舊題真跡卷,無款,有儼齋秘玩圖書,是華亭王氏之物。後有金大定間劉仲遊、元好問兩題。雲南周氏、曲阜孔氏皆鉤模入帖。

  又禮部書杜詩王宰山水歌墨蹟卷,絹本。後有徐守和兩跋。雲南周氏曾刻春雨樓帖,今藏吳門汪省吾茂材家。

  朱文公注經草稿真跡,餘見者有二種,一為嘉善謝若農中翰所藏,易繫辭自「無咎者善補過也」起,至「凡三百有六十句」止,計六十一行;一為吳門陸謹庭孝廉所藏,論語「顏淵問仁」至「司馬牛問仁」,計五頁。近日又有人刻集注稿,行款尺寸大約相同,當是文公一手書者。

  朱文公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北平孫退谷侍郎所藏,前有李賓之篆書「晦翁手澤」四字,後有幹文傳、黃溍、于淵、李東陽、吳寬、周木、陸簡、何喬新、董越、李士實、張元楨、費宏十二人題跋,楊鐵崖和詩,後又有陳白沙、謝肇浙、徐渤三題。其黃溍書城南齋記稱常熟錢君伯廣早從其鄉先達尚書幹先生游,先生守婺源時,得朱子手書城南齋二十詠而寶愛之,卒乃歸諸伯廣,遂即所居東偏構一齋,扁曰城南,且以城南自號焉。按虞山譜,伯廣諱廣,千一公七世孫,柳溪先生寬之胞兄也。

  庚辰十月廿六日,偶晤趙季由太守于吳門寓齋,出示吳雲壑書歸去來辭真跡,筆筆飛舞,全用米法。後有董思翁一題,傾倒殊甚。惜其物已經落水,有斑痕,墨光亦退矣。

  文信國書「慈幼堂」三字,為吳中顱䪿醫陳仲和所得,即以名其堂。後有陳繼、王鏊、劉吉、邱浚、費誾、吳寬、楊士奇、胡濙、楊榮、金幼孜、李東陽、楊翥、馬紹榮、王恕、耿裕、白昂、倪岳、陳鎰、朱仲陽、張升、靳貴、劉忠、毛澄、楊守址、吳儼、李傑、楊廷和、陸簡、宋瑴二十九人題跋。此吳門陸謹庭孝廉所藏,嘗倩同邑陶君名賡考諸人名號爵裡甚詳,有小記附於後。

  馬遠松陰高士圖,吾鄉李芥軒先生所藏,閱百年矣。嘉慶庚申,從子有穀持以示餘。按遠畫本師李唐,用焦墨作樹石,筆力矯矯,千古獨絕,吳小仙所從出也。

  李營邱秋山行旅,吳門繆武子家藏。凡宋人大幅畫絹素狹,俱是雙摒,此僅存半幅矣。乾隆戊申歲,畢秋帆先生為河南巡撫,聞其名,為物色之,有客攜至汴梁者。余時在節署,因獲觀焉。

  米元暉雲山圖卷,紙本,款題「紹興十一年九月五日懶拙米元暉戲作」十六字,後有元人韓性、王逢、楊遵、顧祿、宇文公諒、朱文瑛、陶九成諸題,道光乙酉四月偶于汪氏見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