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郎潛紀聞二筆 | 上頁 下頁
於清端之廉儉


  國朝賢臣,必以於清端為清廉第一。羅城非人所居,即王愷、石崇到此,豈複能豪舉。公之得力,在動心忍性,不必以儉德稱也。自江防遷閩臬,舟將發,趣人買蘿蔔至數石。人笑曰:「賤物耳,何多為?」公曰:「我沿途供饌,賴此矣。」

  其自北直赴江寧也,與幼子賃驢車一輛,各袖錢數十文,投旅舍,未嘗煩驛遞公館也。在制府署,日惟啖青菜,江南人或呼為「於青菜」。僕從無從得茗,則日采衙後槐葉啖之,樹為之禿。諸子冬衣褐,或木棉袍,未嘗制一裘。官楚時,長公子將歸,署中偶有醃鴨,刳半與之。

  民間有「於公豆腐量太狹,長公臨行割半鴨」之謠。公卒之日,僚吏見床頭敝笥中,惟綈袍一襲,靴帶二事,瓦甕中粗米數斛,鹽豉數器而已。公之賢,不僅以廉儉見,特公之清操苦節,夷險一致,尤為人所難能。

  若夫身為大臣,但能卻苞苴、安澹泊,於國計民生,坐視其窳敗惰偷而絕無補救,然則植木偶於庭,並水不飲,不更愈於祇飲杯水者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