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困學紀聞 | 上頁 下頁
卷十九 評文(2)


  晏元獻《進牡丹歌詩表》雲:「永平神爵之頌,孝明稱美者五人;貞元重九之篇,德宗考第於三等。」按《論衡》雲:「永平中,神雀群集,詔上《神雀頌》。百官上頌文比瓦石,唯班固、賈逵、傅毅、楊終、侯諷五頌金玉,孝明覽焉。貞元事,見《劉太真傳》。

  甯皇《服藥赦文》,陳正父所草也。雖不明不敏,有辜四海望治之心,然無怠無荒,未始一毫從己之欲。天下誦之,謂寫出寧皇心事。

  盧思道《賀甘露》雲:「神漿可挹,流味九戶之前;天酒自零,凝照玉階之下。」常袞《賀雪》雲:「重陰益固,應水澤腹堅之時;積潤潛通,迎土膏脈起之候。」皆儷語之工者。
  ①玉:嘉慶本、道光本作「三」。

  俗語皆有所本,如「利市」,出《易·說卦》、《左傳》。「難為人」,出《表記》。「擔負」,出《詩·玄鳥箋》。「折閱」,出《荀子》。「生活」,出《孟子》。「家數」,出《墨子》。「服事」,出《周禮·大司徒》。「伏事」,出陸士衡詩。「分付」,出《漢·原涉傳》。「交代」,出《蓋寬饒傳》。「區處」,出《黃霸傳》。「多謝」,出《趙廣漢傳》。「丁寧」,出《詩·采薇箋》。「什物」,出《後漢·宣秉傳》。「自由」,出《五行志》。「曉示」,出《童恢傳》。「主者」,出《劉陶傳》。「意智」,出《鮮卑傳》。「卑末」,出《欒巴傳》。「告示」,出《荀子》。仁者好告示人。「佈施」,出《周語》。佈施優裕。「比校」,出《齊語》。「行頭」,出《吳語》。「當日」,出《晉語》。「地主」,出《左傳》、《越語》。「相於」,出《晉·後妃傳》。「料理」,出《王徽之傳》。「長進」,出《和嶠傳》。「消息」,出《魏少帝紀》。「功夫」,出《王肅傳》。「普請」,出《吳·呂蒙傳》。「手下」,出《太史慈傳》。「牢固」,出《陸抗傳》。「鄭重」,出《王莽傳》。「分外」,出魏程曉上疏。「小卻」,出《宋紀》。「間介」,出《長笛賦》。間介無蹊。「婁羅」,出《南史·顧歡傳》。「本分」,出《荀子》。見端不如見本分。「措大」,出《五代·東漢世家》。「假開」,出《王峻傳》。「本色」,出《唐·劉仁恭傳》。「古老」,出《書·無逸注》。「商量」,出《易》商兌注。「不宣備」,出楊德祖《答臨淄侯》。不能宣備。「生人婦」,出《魏·杜畿傳》。「私名」,出《列子》。「家公」,出《莊子》。主人公也。「致意」,出《晉·簡文紀》。「傳語」,出《後漢·清河王慶傳》。「收拾」,出《光武紀》。「尋思」,出《劉矩傳》。「不審」,出《韓詩外傳》。「世情」,出《纏子》。不識世情。「爾來」,出孔明《出師表》。「朅來」,出《思玄賦》。「和買」,出《左傳正義》。「阿誰」,出《蜀·龐統傳》。「甘休」,出《史記·孫武傳》。「慚愧」,出《齊語》。「安排」,出《莊子》。「比數」,出《周禮·大司馬注》。「見在」,出《槁人注》。「孩兒」,出《書·康誥注》。「老境」,出《曲禮正義》。「牽帥」,出《左傳》。「先輩」,出《詩·采薇箋》。「如今」,出《杕杜箋》。「居士」,出《玉藻》。「可人」,出《雜記》。「道人」,出《漢·京房傳》。「寄居」,出《息夫躬傳》。「某甲」,出《周禮·職內注》。「道士」,出《新序》。介子推雲。「主人翁」,出《史記·范睢傳》。「小家子」,出《漢·霍光傳》。「不中用」,出《史記·外戚世家·王尊傳》。「我輩人」,出《晉·石苞傳》。「對岸」,出《樂志》。「十八九」,出《漢·丙吉傳》。至今十八九矣。「浩大」,出《後漢·馬廖傳》。「兩兩相視」,出《周嘉傳》。「年紀」,出《光武紀》。「雜碎」,出《仲長統傳》。「細碎事手下」,出《吳·呂範傳》。「合少成多」,出《中庸注》。「若干」,出《禮記·曲禮·投壺》。「如幹」,出《陳·何之元傳》。「膠加」,出《九辯》。膠,音豪。加,丘加反。「牢愁」,出《揚雄傳》。畔牢愁。《集韻》:愁,音曹。「墨杘」,出《列子》。音眉癡。「冗長」,出陸士衡《文賦》。「無狀」,出《史記·夏本紀》。「擘畫」,出《淮南子》。「前定」,出《中庸》。「細作」,出《左傳釋文》。「敘致」,出《世說》。「留連」,出《後漢·劉陶傳》。「問息耗」,出《竇後紀》。「已分」,出魏文帝書。「物色」,出《淮南子》。「本師」,出《史記·樂毅傳》。「祖師」,出《漢·外戚·丁姬傳》。「生熟」,出《莊子》。「有瓜葛」,出《後漢·禮儀志》。「發遣」,出《陳寔傳》。「天然」,出《賈逵傳》。「新鮮」,出《太玄》。「鈍悶」,出《淮南子》。「誇張」,出《列子》。「愺恅」,出《洞簫賦》。「近局」,出陶淵明詩。「提撕」,出《詩·抑箋》。「本貫」,出晉江統論。「十字街」,出《北史·李庶傳》。「見錢」,出《漢書·王嘉傳》。

  ②禮儀志:嘉慶本、道光本作「禮儀志注」。

  梁簡文《為子辭封表》雲:「日蝕之余,無黃童之對;荷戟入榛,異子烏之辯。」又雲:「熙祖流聰慧之稱,方建臨淮之國;元仲表岐嶷之資,乃啟平原之封。」荷戟入榛,揚雄童烏事。熙祖,晉太子遹字。元仲,魏明帝字。元豐末,《皇弟似封普甯郡王制》,全用熙祖、元仲一聯,然熙祖非美事也。

  ③資:嘉慶本、道光本作「質」。

  王元之表:風摧霜敗,芝蘭之性終香;日遠天高,葵藿之心未死。劉元城表雲:「志存許國,如萬折而必東;忠以事君,雖三已而無慍。」斯言可以立懦志。

  驢非驢,馬非馬;《漢·西域傳》。烏不烏,鵲不鵲。《戰國策》。可以為對。傅景仁雲:「烹羊炰羔,唯『帶牛佩犢』可對。」

  嘉定受寶璽,南塘賀表雲:「函封遠致,不知何國之白環;瑑刻孔章,咸曰甯王之大寶。」宗室入翰苑者三人:彥中、汝談、汝騰。

  王岐公《答韓魏公詔》:豈朕郁于大道,未昭治亂之原?將卿保其成功,自潔進退之分。崔大雅《答周益公詔》:豈朕不德,未達好賢之誠?將卿既明,自全引退之節。蓋仿其意。

  鄭安晚再相,應之道草制雲:「彥博重入中書,特令納節;王曾再登揆席,俛就集賢。」

  黃伯庸為《賀雪表》雲:「招徠眾俊,無晝臥洛陽之人;獎勵三軍,有夜入蔡州之志。」語工而健。「上天同雲,平地尺雪」,範蜀公表也,周益公用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