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困學紀聞 | 上頁 下頁
卷七 論語(2)


  老彭,鄭注雲:「老聃、彭祖。」龜山曰:「老氏以自然為宗,謂之不作可也。」朱文公曰:「以《曾子問》言禮證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皆可見。蓋聃周之史官,掌國之典籍、三皇五帝之書,故能述古事而信好之。如五千言,或古有是語而傳之。《列子》引黃帝書,即『穀神不死』章也。聃雖知禮,謂行之反以多事,故欲滅絕之。禮運謀用是作,兵由此起,亦有此意。」致堂曰:「仲尼問禮,或以證舊聞,或以絕滅禮學之故,振而作之,使於問答之際有啟發,非以為師也。」

  王無咎雲:「鹿邑之外有互鄉城,邑人相傳,謂互鄉童子見孔子者,此處也。前代因立互鄉縣。其城猶存。」鹿邑屬亳州。

  不舍晝夜,《釋文》:舍,音捨。《集注》亦雲:「上聲。」而《楚辭辨證》雲:「洪引顏師古曰:『舍,止息也。屋舍、次舍,皆此義。』《論語》不舍晝夜,謂曉夕不息耳。今人或音捨者,非是。」《辨證》乃朱子晚歲之書,當從之。

  龐涓、孫臏同學兵法,蘇秦、張儀同學從衡,李斯、韓非同學刑名,始也朋而終也仇。故曰:「小人同而不和,比而不周。」

  思欲近,近則精;慮欲遠,遠則周。

  四教以文為先,自博而約;四科以文為後,自本而末。

  互鄉童子則進之,開其善也;闕党童子則抑之,勉其學也。

  草廬一言而定三分之業,一言之興邦也;夕陽亭一言而召五胡之禍,一言之喪邦也。

  唐太宗文學館學士,許敬宗與焉;裴晉公淮西賓佐,李宗閔與焉。以是知佞人之難遠。

  尹和靜雲:「君臣以義合者也,故君使臣以禮,則臣事君以忠。」東澗謂:如言父慈子孝,加一「則」字,失本義矣。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顏子和風慶雲之氣象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泰山岩岩之氣象也。

  麻冕,禮也;今也純,儉。鄭注:純,黑繒也,側基反。而《釋文》以鄭為下音。今讀者從上音如字,非也。按《儀禮疏》,古「緇」、「[糸才]」二字並行,「緇布」之「緇」,本字不誤。「[糸才]帛」之「[糸才]」,多誤為「純」。《周禮》純帛,注:純,實「緇」字。古「緇」以「才」為聲。《釋文》純,側其反,依字從糸、才。《詩·行露箋》[糸才]帛,《釋文》雲:「[糸才],音緇。依字糸旁才。後人以才為屯,因作純。」又《豐》,《詩箋》雲:「士妻[糸才]衣。」《儀禮》純衣,《釋文》無音,亦非也。《集解》純,絲也。取《說文》。

  君子不以紺緅飾,孔氏注:一入曰「緅」。石林雲:「《考工記》:三入為纁,五入為緅,七入為緇。緅在纁、緇之間。《爾雅》:一入為縓。《禮》:練衣黃裡,縓緣;練冠、麻衣縓緣。蓋孔氏誤以『緅』為『縓』,則『緅』不可為近喪服。」《集注》謂:緅絳色以飾練服。亦用孔注。《正義》曰:「一入為緅,未知出何書。」又雲:「三年練以緅飾衣,似讀緅為縓。」當以石林之說為正。

  馬融注《論語》雲:「所因,謂三綱五常。」《大學衍義》謂:三綱之說,始見於《白虎通》。愚按:《穀永傳》雲:「勤三綱之嚴。」《太玄·永》次五雲:「三綱得於中極,天永厥福。」其說尚矣。《禮記正義》引《禮緯含文嘉》,有三綱之言,然緯書亦起於西漢之末。

  《太平御覽》引《莊子》曰:「孔子病,子貢出蔔。孔子曰:『子待也。吾坐席不敢先,居處若齋,食飲若祭,吾蔔之久矣。』」子路請禱,可以參觀。

  仁者靜,孔安國雲:「無欲故靜。」與《太極圖說》同。

  石林解「執禮」雲:「猶執射、執禦之執。《記》曰:『秋學禮,執禮者詔之。』蓋古者謂持禮書以治人者,皆曰『執』。《周官·大史》:大祭祀,宿之日,讀禮書;祭之日,執書以次位常。凡射事執其禮事,此禮之見於書者也。」解「《雅》、《頌》各得其所」雲:「季劄觀魯樂,以《小雅》為周德之衰,《大雅》為文王之德。《小雅》皆變雅,《大雅》皆正雅。楚莊王言武王克商,作《頌》,以《時邁》為首,而《武》次之,《賚》為第三,《桓》為第六,以所作為先後。以此考之,《雅》以正變為大小,《頌》以所作為先後者,《詩》未刪之序也。論政事之廢興,而以所陳者為大小;推功德之形容,而以可告者為先後者,刪《詩》之序也。」其說可以補注義之遺。

  《呂氏春秋》:楚有直躬者,其父竊羊而謁之上。上執而將誅之,直躬者請代之。將誅矣,告吏曰:「父竊羊而謁之,不亦信乎!父誅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誅之,國將有不誅者乎?」荊王聞之,乃不誅也。孔子聞之曰:「異哉,直躬之為信也。一父而載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若無信。」此即葉公所雲也。致堂曰:「直躬,猶曰正己,而《呂氏春秋》以為人姓名,妄也。」

  周生烈子雲:「舜嘗駕五龍以騰唐衢,武嘗服九駮以馳文塗。此上禦也。」謂五臣、九臣。

  《文子》曰:「人皆以無用害有用,故知不博而日不足。以博弈之日問道,聞見深矣。」可以發明無所用心之戒。言無所用心之害,非以博弈為賢也。讀此章者,當以韋昭之論,陶侃之言參觀。

  曹操《祭橋玄文》曰:「仲尼稱不如顏淵。」注引《論語》:孔子謂子貢:吾與汝俱不如也。按包氏解雲:「吾與女俱不如。」

  周有八士,包氏注雲:「四乳生八子。」其說本董仲舒《春秋繁露》。謂四產得八男,皆君子雄俊,此天所以興周國。《周書·武寤篇》尹氏八士,注雲:「武王賢臣。」《晉語》文王詢八虞,賈逵雲:「周八士,皆在虞官。」以仲舒「興周」之言考之,當在文、武時。

  東坡解「孟莊子之孝為獻子」,石林謂:以獻子為穆伯之子,以惠叔為惠伯,讀《左氏》不精,二者皆誤。致堂取蘇說,而不辨其誤。

  《呂氏春秋·不苟論》雲:「孔丘、墨翟,晝日諷誦習業。夜親見文王、周公旦而問焉。」注:引《論語》夢見周公。孔、墨並稱,始于戰國之士。其流及於漢儒,雖韓退之亦不免。

  逸民各論其行,而不及朱張。或曰:「其行與孔子同,故不復論也。」《釋文》引王弼注:朱張,字子弓,荀卿以比孔子。

  虞仲夷逸,隱居放言。包氏注:放,置也,不復言世務。介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中庸》曰:「其默足以容。」古注亦有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