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困學紀聞 | 上頁 下頁 |
卷二 書(9) |
|
子夏問金革之事無辟,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昔者,魯公伯禽有為為之也。』」鄭注雲:「有徐戎作難,喪,卒哭,而征之,急王事也。征之作《粊誓》。」後世起複者,皆以伯禽藉口。嘗考《書·多方》王來自奄,孔注雲:「周公歸政之明年,淮夷奄又叛。魯征淮夷,作《費誓》。」《魯世家》伯禽即位之後,有管、蔡等反,淮夷、徐戎並興,於是伯禽率師伐之于[北米],作《[北米]誓》。據此則伯禽征淮、徐,在周公未沒之時,非居喪即戎也。《左傳》「殽之役,晉始墨」,若伯禽行之,則晉不言「始」矣。記《禮》之言⑿,恐非謂《費誓》也。 ⑿記禮:道光本作「禮記」。 魏觴諸侯于范台,魯共公舉觴擇言,以酒、味、色、台池為戒。漢高帝圍魯,諸儒尚講誦習《禮》、《樂》,弦歌之音不絕。周公、伯禽之化,曆戰國秦、楚,猶一日也。 周益公謂:《文苑英華》賦多用「員來」,非讀《秦誓正義》,安知今之「雲」字,乃「員」之省文。愚按:《漢書》韋孟諫詩,顏師古注引《秦誓》:雖則員然。古文作「員」。 《文心雕龍》雲:「《書》摽七觀。」孔子曰:「《六誓》可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甫刑》可以觀誠,《洪範》可以觀度,《禹貢》可以觀事,《皋陶謨》可以觀治,《堯典》可以觀美。」見《大傳》。《孔叢子》雲:「《帝典》觀美,《大禹謨》、《禹貢》觀事,《皋陶謨》、《益稷》觀政,《泰誓》觀義。」此其略略異者。 春秋時,郤缺之言「九功《九歌》」,穆薑之言「元亨利貞」,子服惠伯之言「黃裳元吉」,叔向之言「《昊天有成命》」,單穆公之言「《旱鹿》」,叔孫穆子之言「《鹿鳴》之三」,成鱄之言「《皇矣》之《雅》」,閔馬父之言「商《那》之《頌》」,左史倚相之言「《懿》戒」,觀射父之言「重、黎」,白公子張之言「《說命》」,其有功于經學,在漢儒訓故之先。蓋自遲任、史佚以來,統緒相承,氣脈未嘗絕也。 《顏氏家訓》雲:《王粲集》中難鄭玄《尚書》事,今僅見于唐元行沖《釋疑》。王粲曰:「世稱伊、雒以東,淮、漢以北,康成一人而已。咸言先儒多闕,鄭氏道備,粲竊嗟怪,因求所學,得《尚書注》。退思其意,意皆盡矣,所疑猶未諭焉,凡有二篇。」《館閣書目》:粲集八卷,詩賦論議垂六十篇。 官師相規,注謂:官眾。《左傳》官師從單靖公,注:天子官師,非卿也。《漢·賈誼傳》官師小吏,注雲:「一官之長。」愚謂:漢注得之。周官皆有師。 王景文謂:「文章根本在《六經》」,張安國欲記《考古圖》,曰:「宜用《顧命》。」遊廬山序所曆,曰:「當用《禹貢》。」 伊尹之始終,《書序》備矣。陸士衡《豪士賦序》伊生抱明,允以嬰戮,蓋惑於《汲塚紀年》之妄說也。皇甫謐雲:「伊尹百有餘歲。」應劭雲:「周公年九十九。」王充《論衡》雲:「召公百八十。」故趙岐注《孟子》雲:「壽若召公。」 《呂氏春秋·孝行覽》雲:「《商書》曰:『刑三百,罪莫重於不孝。』」注:商湯所制法也。三百,商之刑。三千,周之刑。其繁簡可見。 《周禮·大司馬注》引《書》曰:「前師乃鼓譟。」疏謂:《書傳》說武王伐紂時事。《二禮疏》引《書傳·略說》,皆書「《大傳》」也。 《洪範》五者來備,《史記》雲:「五是來備。」荀爽謂之「五韙」,李雲謂之「五氏」,傳習之差如此,近于郢書燕說矣。 土氣為風,水氣為雨。箕屬東方木,克土,土為妃,故好風。畢屬西方金,克木,木為妃,故好雨。此鄭康成說也。吳仁傑謂:《易》以坎為水,北方之卦。又曰「雨以潤之」,則雨屬水。《漢志》:軫星亦好雨。 五福不言貴而言富,先王之制。貴者始富,賤者不富也。 趙岐注《孟子》,不見古文,以「其助上帝寵之」斷句。又「我武惟揚」,注雲:「古《尚書》百二十篇之時《太誓》也。」又「帝使其子九男二女」,注雲:「《堯典》曰『釐降二女』,不見九男,孟子時《尚書》凡百二十篇。《逸書》有《舜典》之敘,亡失其文。孟子諸所言舜事,皆《堯典》及《逸書》所載。」又「不及貢,以政接於有庳」,謂皆逸篇之辭。又引《書》:禹拜讜言。 葛伯仇餉,非《孟子》詳述其事,則異說不勝其繁矣。孟子之時,古書猶可考,今有不可強通者。 《易乾鑿度》曰:「《易》之帝乙為湯,《書》之帝乙六世王,名同不害以明功。」帝乙,湯玄孫之孫也。按《史記》湯至帝乙二十九王,謂六世王,未詳。唐陳正節曰:「殷自成湯至帝乙十二君,其父子世六易。」謂十二君,亦未詳。 林少穎《書說》至《洛誥》而終,呂成公《書說》自《洛誥》而始。朱文公曰:「蘇氏傷于簡,林氏傷于繁,王氏傷于鑿,呂氏傷於巧,然其間盡有好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