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韓詩外傳 | 上頁 下頁
十七


  昔者,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湯以殷王,紂以殷亡。故無常安之國,宜治之民,得賢則昌,不肖則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夫明鏡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襲蹈其所以安存者、則無以異乎卻行而求逮於前人。鄙語曰:「不知為吏,視已成事。」或曰:「前車覆,後車不誡,是以後車覆也。」故夏之所以亡者、而殷為之,殷之所以亡者、而周為之。故殷可以鑒於夏,而周可以鑒於殷。詩曰:「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

  傳曰:驕溢之君寡忠,口惠之人鮮信。故盈把之木無合拱之枝,榮澤之水無吞舟之魚,根淺則枝葉短,本絕則枝葉枯。詩曰:「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禍福自己出也。

  水淵深廣,則龍魚生之;山林茂盛,則禽獸歸之;禮義修明,則君子懷之。故禮及身而行修,禮及國而政明。能以禮扶身,則貴名自揚,天下順焉,令行禁止,而王者之事畢矣。詩曰:「有覺德行,四國順之。」夫此之謂也。

  孔子曰:「夫談說之術:齊莊以立之,端誠以處之,堅強以待之,辟稱以喻之,分以明之,歡忻芬芳以送之,寶之珍之,貴之神之,如是、則說恒無不行矣,夫是之謂能貴其所貴。若夫無類之說,不形之行,不贊之辭,君子慎之。」詩曰:「無易由言,無曰苟矣。」

  夫百姓內不乏食,外不患寒,則可教禦以禮義矣。詩曰:「蒸畀祖妣,以洽百禮。」百禮洽則百意逐,百意逐則陰陽調,陰陽調則寒暑均,寒暑均則三光清,三光清則風雨時,風雨時則群生寧,如是、則天道得矣。是以不出戶而知天下,不窺牖而知天道。詩曰:「惟此聖人,瞻言百里。于鑠王師,遵養時晦。」言相養之至於晦也。

  天有四時:春夏秋冬,風雨霜露,無非教也。清明在躬,氣志如神,嗜欲將至,有開必先。天降時雨,山川出雲。詩曰:「崧高維嶽,駿極於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德也。三代之王也,必先其令名。詩曰:「明明天子,令聞不己。矢其文德,洽此四國。」此大王之德也。

  藍有青,而絲假之,青于藍;地有黃,而絲假之,黃於地。藍青地黃,猶可假也,仁義之事,不可假乎哉!東海之魚,名曰鰈,比目而行,不相得,不能達。北方有獸,名曰婁,更食而更視,不相得,不能飽。南方有鳥,名曰鶼,比翼而飛,不相得,不能舉。西方有獸,名曰蟨,前足鼠,後足兔,得甘草,必銜以遺蛩蛩距虛,其性非能蛩蛩距虛,將為假之故也。夫鳥獸魚猶相假,而況萬乘之主而獨不知假此天下英雄俊士,與之為伍,則豈不病哉!故曰:以明扶明,則升於天;以明扶闇,則歸其人;兩瞽相扶,不傷牆木,不陷井阱,則其幸也。詩曰:「惟彼不順,往以 中垢。」闇行也。

  福生於無為,而患生於多欲。知足、然後富從之,德宜君人,然後貴從之。故貴爵而賤德者,雖為天子,不尊矣;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夫土地之生不益,山澤之出有盡,懷不富之心,而求不益之物;挾百倍之欲,而求有盡之財,是桀紂所以失其位也。詩曰:「大風有隧,貪人敗類。」

  哀公問于子夏曰:「必學然後可以安國保民乎?」子夏曰:「不學而能安國保民者,未之有也。」哀公曰:「然則五帝有師乎?」子夏曰:「臣聞黃帝學乎大墳,顓頊學乎祿圖,帝嚳學乎赤松子,堯學乎務成子附,舜學乎尹壽,禹學乎西王國,湯學乎貸乎相,文王學乎錫疇子斯,武王學乎太公,周公學乎虢叔,仲尼學乎老聃。此十一聖人,未遭此師,則功業不能著乎天下,名號不能傳乎後世者也。」詩曰:「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德也者、包天地之大,配日月之明,立乎四時之周,臨乎陰陽之交。寒暑不能動也,四時不能化也,歛乎太陰而不濕,散乎太陽而不枯。鮮潔清明而備,嚴威毅疾而神,至精而妙乎天地之間者、德也,微聖人,其孰能與於此矣。詩曰:「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

  如歲之旱,草不潰茂,然天勃然興雲,沛然下雨,則萬物無不興起之者。民非無仁義根於心者也,王政怵迫,而不得見,憂鬱而不得出。聖王在,彼躧舄,視不出合,而天下隨,倡而天下和,何如在此,有以應哉!詩曰:「如彼歲旱,草不潰茂。」

  「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君者,何也?」曰:「群也。為天下萬物而除其害者、謂之君。」「王者何也?」曰:「往也。天下往之,謂之王。」曰:「善養生者、故人尊之;善辯治人者,故人安之;善顯設人者、故人親之;善粉飾人者、故人樂之。四統者具,天下往之,四統無一,而天下去之,往之謂之王,去之謂之亡,故曰:道存則國存,道亡則國亡。夫省工商,眾農人,謹盜賊,除奸邪,是所以生養之也。天子三公,諸侯一相,大夫擅官,士保職,莫不治理,是所以辯治之也。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賢以為三公,賢以為諸侯,次則為大夫,是所以顯設之也。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琱琢刻鏤,皆有等差,是所以粉飾之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莫不稱其能,得其意,安樂其事,是所同也。若夫重色而成文,累味而備珍,則聖人所以分賢愚,明貴賤。故道得則澤流群生,而福歸王公,澤流群生,則下安而和,福歸王公,則上尊而榮,百姓皆懷安和之心,而樂戴其上,夫是之謂下治而上通,下治而上通,頌聲之所以興也。」詩曰:「降福簡簡,威儀反反。既醉既飽,福祿來反。」

  聖人養一性而禦夫氣,持一命而節滋味,奄治天下,不遺其小,存其精神,以補其中,謂之士。詩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言得中也。

  朝廷之士為祿,故人而不出,山林之士為名,故往而不返。入而亦能出,往而亦能返,通移有常,聖也。詩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言得中也。

  孔子侍坐于季孫。季孫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馬,其與之乎?」孔子曰:「吾聞君取於臣,謂之取,不曰假。」季孫悟,告宰通曰:「今以往,君有取,謂之取,無曰假。」孔子曰正假馬之言,而君臣之義定矣。論語曰:「必也正名乎!」詩曰:「君子無易由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