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廣東新語 | 上頁 下頁
詩語(3)


  屈氏詩譜

  洪武初。予八世從祖諱仲舒者。以元帥府總護。出鎮紫荊。有詩雲。塞上風霜舊。軍中號令新。枕弓頭印月。臥甲臂生鱗。慷慨酬明主。忠勞致此身。狼居封有日。歸賀太平春。十二世祖滄洲處士諱渶。著有草蟲鳴砌集。十五世伯祖博翁處士諱群策。有來熏書院集。翁耆年碩學。高曠絕倫。白沙嘗過其家。書背處從他冷笑。眼前任我清狂二語贈之。甘泉想慕其風。自京師寄酒一尊。翁答詩雲。野老何堪太史情。醇醪分注玉壺清。天生我有江湖興。獨自推篷對月傾。其子青野翁諱某。嘗與諸從結社龍山。著有交翠軒集。龍山在番禺水門鄉。林泉幽邃。于沙亭相近。南臨獅海。東接虎門。天氣晴明。羅浮隱隱可見。翁甚樂之。有琴曰一天秋日。撫弄以自娛。白沙題句雲。鑿開魚鳥忘情地。展盡江湖極目天。

  屈道人歌

  南海陳喬生。常作屈道人歌見贈。有曰。雲中龍變化。隱隱見其鱗。支公與林師。髣髴雲一人。方袍白足采蘭蕙。僧伽未必非靈均。方是時。予雖棄沙門服。猶稱屈道人。不欲以高僧終而欲以高士始。故喬生言之若此。

  詩社

  廣州南園詩社。始自國初五先生【孫蕡字仲衍。南海人。洪武三年進士。以為藍玉題畫被殺。有西庵集。與王佐等結南園詩社。號廣州五先生。王佐字彥章。南海人。洪武六年官給事中。有聽雨軒集。黃哲字庸之。番禺人。洪武中官山東通判。有雪篷集。李德字仲修。番禺人。洪武中官廣西知縣。有易庵集。趙介字伯貞。番禺人。老於布衣。有臨清集。】。越山詩社。始自王光祿漸逵、倫祭酒以訓。浮丘詩社。始自郭光祿棐、王光祿學曾【王學曾字唯吾。南海人。萬歷時官光祿丞。有壬癸存草、乙雲等集。】。訶林淨社。始自陳宗伯子壯。而宗伯複修南園舊社【南園舊社。陳子壯、陳子升、歐主遇、歐必元、區懷瑞、區懷年、黎遂球、黎邦瑊、黃聖年、黃季恒、徐棻、僧通岸。十二人。】。與廣州名流十有二人唱和。葉石洞雲。東廣好辭。縉紳先生解組歸。不問家人生產。惟賦詩修歲時之會。粵人故多高致乃爾。粵詩自五先生振起。至黃文裕而復興。陳雲淙雲。太史公謂齊魯文學其天性。粵於詩則有然矣。我國家以淮甸為豐鎬。則粵應江漢之紀。風之所為首二南也。五先生以勝國遺佚。與吳四傑、閩十才子並起。皆南音。風雅之功。於今為烈。歐楨伯雲。明興。天造草昧。五嶺以南。孫蕡、黃哲、王佐、趙介、李德五先生起。軼視吳中四傑遠甚。百餘年來。經術貴而聲詩絀。一振於弘治、正德。大都三河東西秦之產。淮南江左稍稍回應。當世宗皇帝時。泰泉先生崛出南海。其持漢家三尺。以號令魏晉六朝。而指揮開元大曆。變椎結為章甫。辟荒薙穢於炎徼。功不在陸賈、終軍下也。楨伯與梁蘭汀、李青霞、黎瑤石皆泰泉門人。其詩正大典麗。澤于風雅。蓋得其師所指授。楨伯、蘭汀常以詩盛稱京師。於鱗【李攀龍字於鱗。濟南人。有滄溟集。】、元美輩欲連為八才子。旋以八才子中。粵居其二。心嫉之。且楨伯又非甲科。乃舍楨伯。王敬美雲。嶺南故多嫻于文辭。而歐先生為最。俯一第不足拾取。竟以常調為文學掌故。故事。掌故曆郡國學。即止不復遷。歐先生所曆皆上考。遂破選人格。為國學掌故。居久之。將選入中秘。弗果。已遂遷為廷尉平。上下百年內。徐迪功由廷尉平左遷博士。歐先生由博士右遷廷尉平。相望兩人耳。夫物不有以少為貴乎。自先生用掌故得廷尉平。天下以為少而貴之。其學無所不窺。而比事屬辭。壹稟于古。直溯建安大曆而上之。而元美則謂瑤石五言古。自建安而下逮梁陳。靡所不出入。和平麗爾。七言歌行。有盧、楊、沈、宋之韻。近體渢渢。全盛遺響。誠征其辭而奏之肉。葉以正始。鏗然而中宮商。蓋十得八九矣。知言哉。瑤石後有區海目者。直追初唐。置大曆以下不復道。論者謂明興。前後七子稱詩。號翰林為館閣體。海目始力袪浮靡。還之風雅。其前使、後使二集。雖使燕、許複生。亦不能有所加損。其論詩有雲。弘正間。力驅宋元還之古。始合者什一。近世求多於古。自用我法。未免恣睢於情之中。而決裂於格之外。按之而不合節。歌之而不成聲。其子啟圖亦雲。國朝之文章。自北地【北地指李夢陽。】以還。曆下【曆下指李攀龍。】繼之。盛於嘉隆而即衰於嘉隆。其病在誇大而不本之性情。率意獨創而不師古。遂使唐、宋、昭代。畛分為三。聲氣之元。江河不返。此皆篤論也。啟圖能承家學。與李煙客【李雲龍字煙客。番禺諸生。後為僧。字二嚴。有嘯樓集。】、羅季作、歐子建【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有歐子建集。】、鄺湛若四五公者唱和。其雄才絕力。皆可以開闢成一家。而兢兢先正典型。弗敢隕越。所著悉溫厚和平。光明麗則。絕不為新聲野體。淫邪佻蕩之音。以與天下俱變。是皆嶺南之哲匠也。慨自申、酉變亂以來。士多哀怨。有郁難宣。既皆以蜚遯為懷。不復從事於舉業。於是祖述風騷。流連八代。有所感觸。一一見諸詩歌。故予嘗與同裡諸子為西園詩社。以追先達。然時時討論。亦自各持一端。有舉湛若之言者曰。詩貴聲律。如聞中宵之笛。不辨其詞。而遶雲流月。自是出塵之音。王說作【王邦畿字說作。又字誠鑰。為僧名今吼。番禺人。有耳鳴集。】則謂。君等少年。如新華乍開。光豔動人。然不久當落耳。必斂華就實。如果熟霜紅。甘美在中。悅目不足。而適口有餘。乃可貴也。湛若之言尚華。說作之言務實。合而一之。斯為有體有用之作。噫嘻。吾其勉之而已。

  寶安詩錄

  明興。東莞有鳳台、南園二詩社。其詩頗得源流之正。琴軒陳公璉。嘗為寶安詩錄。自宋元以至國初。其後祁方伯順。增損為前集。自琴軒至方伯時得數十人。為後集。外郡士大夫有為寶安作者。亦因其舊增附焉。吾粵諸邑。惟東莞詩有合集。區啟圖嘗梓同鄉先輩選詩曰嶠雅。凡五百餘家。其書未成。予撰嶺南詩選前後集。前集自唐開元至明萬曆。後集自萬曆至今。人各有傳。仿列朝詩集之體。積二十年亦未有成書。可歎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