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廣東新語 | 上頁 下頁
事語(4)


  司教

  吾粵善司教者有六公。一曰海公瑞。其教諭南平也。以朱子白鹿洞五規鄉願忠信廉潔之。以孔子剛者之辯。孟子不見諸侯之守。日與諸生講明。相見拜揖外。不許將一物為贄。一曰楊公守道。其教諭金鄉也。諸生執贄見者受之。隨以食諸生之貧而有志者。又以所餘俸。置學田三百五十畝。以贍諸生。一曰翟公宗魯【翟宗魯字一東。博羅人。嘉靖時官宣平教諭。遷融縣知縣。】。其教諭宣平也。以典試四川所得聘金。建文明書院。並置田以贍學者。一曰朱公仕夔。其教授南寧也。申蘇湖科條以飭之。又作心學時惕圖。圖凡十二格。一格象閏。日凡八圈。上一大圈象卯。以考存養。下一大圈象戌。以考省察。中六小圈象辰、巳、午、未、申、酉以考經書應酬。因時填圈。妨于事則朱之。協于義則白之。蹈于過則黑之。學存乎心。心存乎惕。惕存乎時與人。士勤而行之。一曰林公光。其教諭平湖也。以道為任。常上敦風化養廉恥一疏。言甚懇切。勉學者窮源探本。反身修行。一時士習丕變。而陳公思賢者。教授漳州。每直指使者至漳。參謁畢。必進問聖躬安否何似。靖難詔至。公慟哭曰。明倫之義。正在今日。與其徒六人。堅不迎詔。即明倫堂為舊君位。哭臨如禮。被逮至京。與六人者皆死之。噫。今之君子。有司教之責者。平居則以海、楊、翟、朱、林五公為法。臨大節。則以陳公為師。其亦庶乎無忝于宮牆也哉。

  教官不拜

  海忠介為教官。禦史詣學。公不拜。曰。若至台院。當以屬官禮見。此堂乃師長教士之地。體不應絀。兩訓導夾公長跪。公立當中。時謂筆床學士。蓋教官者。能尊其身而後能尊先聖。不能尊其身。則何以代先聖而行其教。其辱先聖莫大焉。禦史如賢。當以忠介之言請於朝。定為儀注。

  辭署縣

  葉公春及為福清教諭。台使者委署連江縣。辭曰。洪武十四年。禁有司差遣學官。則學官教諸生外不當與矣。齊景公以旌招虞人。殺之不往。守道即守官也。學之於縣。豈特旌與皮冠哉。職實欲附于虞人之義。

  鄉約

  禦史季公本。謫簿揭陽。以化民為事。約為條規。鄉立約長以總其教。約副以助其決。約正司訓誨。約史主勸懲。知約掌約事。約贊修約儀。月朔會民讀約講義。數約複為一總約。以察諸約之邪正。月終。輪二人至縣。傳訓誨語。行之二年。風俗移革。境內以寧。順德何公淡【何淡字中美。順德人。嘉靖時官貴州左參政。】知濱州。取呂氏鄉約。教民榜行之。每鄉慎選老人。親為演說大義。使訓閭裡。按季稽考。民以惡聞。則召其鄉老。泣謂之曰。吾不能化若。與若不能化鄉。其罪一也。然吾則罪首也。民苟三犯。吾當自劾求退。於若何如。各慚謝而去。訟為之稀。順德黃公著【黃著字誠。順德人。正德時官戶部郎中。】知安溪。俗喜構訟。市師以爰書訓其子弟。公痛除其弊。授以孝經。俗為之變。東莞林公培知新化。仿古斂散法。置義倉一十五所。均口賦。以糧為差。建社學。率二十一裡一區。選行誼為師。與諸生言。朔望父老言。約法皆首明倫。使還相告教。作四誡詩。令童子誦之。修古鄉射禮于學宮。南海劉公煥知程鄉。創小學四齋。聚童蒙肄業。月試分五等。率三十貫給之。又捐千緡市田為小學租。使學掾主之。甯都丁公積【丁積字彥誠。寧都人。成化時官新會知縣。師事陳獻章。】知新會。申明洪武禮制。參以朱文公四禮儀節。為禮式一書。每鄉擇三老主之。月朔進於庭。禮其能者。其不肖者榜門示恥。良家子遊惰者聚廡下。使口誦小學。親為講解。順德黃公璋知南康。立旌善懲惡二牌於要地。善惡直書其名。人服其公。之數君子者。皆以教養為務。所謂學道愛人者也。是皆可以為州縣之法。

  唐氏鄉約

  明初。南海平步有六逸。其一曰唐豫。學者稱為樂澹先生。嘗立鄉約。與鄉人行之。有曰。婚禮舊俗。先一夕燕其子。子必據尊席而坐。以為漸老之宴。非禮也。今後止許開筵聚親。子不得據尊席而坐。為父宜依醮禮命之。庶不違古人之意。有曰。禮雲。父在。子雖老猶立。今後為子者不許坐。違者叱以辱之。有曰。父母之喪。不得飲宴。親朋來吊。止宜待以蔬素。有曰。忌日之祭。當以喪禮處之。讀祝後。孝子哭盡哀。是日不飲酒食肉。居宿於外。傳所謂君子有終身之喪。是也。其延親賓散胙。必待祭畢。庶不分其祭祀之誠。此四約。最為禮之大者。

  禮議

  廣州風俗尚禮。南海洗桂奇嘗建同母異父昆弟服議。曰。昔公叔木有同母異父之昆弟死。問于子遊。子遊曰。其大功乎。狄儀有同母異父之昆弟死。問于子夏。子夏曰。我未之前聞也。魯人則為之齊衰三月。洗子曰。禮為出母嫁母杖期。乃同母異父之服大功。不已重乎。齊衰三月。則已輕矣。亡於禮者之禮。貴中也。小功其庶矣乎。其為嫂服議曰。人情於無服之親則易犯。故服也者。所以飾哀而持情合危者也。今有聞嫂之喪而不戚然哀者乎。哀之斯服之矣。昔者子思之哭嫂也為位。夫既無服矣。而又為位焉。必其情有所甚不安者矣。故嫂叔不相為服者。禮也。而不得不服者。情也。禮本諸人情而已矣。其為長子為人後議曰。昔公儀仲子之喪。舍其孫而立其子。孔子非之。子思兄死。使其子白為嗣。後世無詞焉。故宗子死。以嫡為後。禮也。若以庶繼嫡。是謂奪宗。非禮也。禮曰長子不得為人後者。為支子後言之也。子夏曰。為人後者孰後。後大宗也。立嫡。正所以後大宗也。若所後非小宗大宗之嫡。而輒以長子後之。是謂誣禮。新會湯敬升曰。晉張湛曰。後大宗者。所以承正統也。必大宗之主。小宗五世之嫡。死而無後。然後為之置後。支子不得置後。不繼祖與禰也。今之非所後而後焉。是曰誣禮。舍天性之愛而父他人。孝子不忍也。是曰抑本。二者皆自悖于先王之教者也。然則支子之無後者。不無厲乎。曰。禮曰。殤與無後者。祔食于祖。不斬祭也。如之何為厲也。羅虞臣【羅虞臣字熙載。順德人。嘉靖中吏部主事。有司勳文集。】曰。禮曰。支子不祭殤與無後者。殤與無後者。祭于宗子之家。既曰後大宗。則小宗亦不置後矣。況其非小宗乎。既曰祭宗子之家。則不為之立後矣。故立後出繼之禮。古所無也。自此說行。使人子舍其親而事他人之親。天理人情必不安。嗟乎。古今之以此陷於不孝不仁者。可勝道哉。湯氏族譜之不與為後者。有以也。

  嫡子不釋喪服

  西寧之連灘。凡塚子有父母之喪未葬。終身不釋喪服。庶子則否。雖市井鄙人。亦如是。禮。喪小記曰。久而不葬者。惟主喪者不除。蓋死者以歸土為安。喪事既葬始畢。故記曰。兄弟之喪內除。親戚外除。外除者。由外飭以散哀也。靈柩未安則服不變。服不變則哀未衰。故禮雲。主喪不除。所以欲人子之葬親當及時也。禮失而求諸野。連灘其亦可稱也夫。

  作七

  吾粵喪禮。亡之七日一祭。至七七而終。或謂七者火之數。火主化。故小兒生而七日一變。逢七而祭。所以合變化之數也。予謂人生四十九日而魄全。其死四十九日而魄散。始死之七日。冀其一陽來複也。祭於來複之期。以生者之精誠。召死者之神爽。七七四十九日不復。則不復矣。四十九日者。河圖之盡數。數盡而祭止。生者亦無可如何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