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廣東新語 | 上頁 下頁
山語(4)


  白雲山

  白雲者。南越主山。在廣州北十五裡。自大庾逶迤而來。既至三城。從之者有三十餘峰。皆知名。每當秋霽。有白雲蓊鬱而起。半壁皆素。故名曰白雲。其巔為摩星嶺。嶺半有寺。亦曰白雲。左一溪曰歸龍。其上飛流百仞。盤舞噴薄。陳宗伯【陳子壯字集升。號秋濤。南海沙貝人。福王時官禮部尚書。永曆授大學士。在廣州起兵攻清。被執死節。諡文忠。有雲淙集。】瀦以為湖。湖東北為樓館十數所。環植荔支梅竹之屬。名雲淙別業。下有古寺二。右景泰。左月溪。林徑水石皆絕異。黎太僕【黎宏業字孟擴。別號行俟。順德人。崇禎時官和州知州。贈太僕少卿。】譬之仙女見人。散發垂腰。而姿態自遠。絕不染煙火之氣。亦一說也。月溪下有九龍泉。流為大小水簾。志所稱重重掛玉簾處。其北為鶴舒台。安期昔上升。有白鶴舒翅以迎。故曰鶴舒。又北一裡有峰曰賓象。上有動石。遊人叱之輒動。前有泉。因虎跑而得。甚甘。其西南五裡有太霞洞。泰泉之水出焉。故有李忠簡玉虹飲澗亭、小隱軒。及孫典籍白雲山房。今皆廢。又一裡有洞曰玉虹。其南曰聚龍岡。折而西。有宋高宗禦書閣。又七裡為蒲澗水。安期舊居此。始皇遣人訪之。太白詩所雲。秦帝如我求。蒼蒼向煙霧是也。記稱。安期將李少君南之羅浮。至此澗。采菖蒲一寸十二節者服之。以七月二十五日仙去。今郡人多以是日采菖蒲。沐浴靈泉。以祈霞舉。而宋時郡守。嘗醵士大夫往游。謂之鼇頭會雲。澗旁有寺曰蒲澗。前為丹井。水甘溫。微有金石氣。其陽有滴水岩。水瀸微不斷。無風則滴。有風則不滴。上有一石狀懸鐘。人至輒鏗然有聲。其下又有水簾。濺灑如霧。時大時小。下注為流杯池。沿澗而南為文溪。為上、下二塘。至粵秀山麓。則分流為二。左曰菊湖。右曰越溪。又會東溪之水至此山下。為甘溪。冰馳雪驟。喧豗震山。是曰韸韸水。吳刺史陸胤、唐節度使盧均。常疏浚以通舟。胤傳雲。州治臨海。海流秋鹹。胤畜水。民得甘食。是也。均又築堤百餘丈。瀦水給田。建亭榭其上。列植木棉、刺桐諸木。花敷殷豔。十裡相望如火。偽南漢引以流觴。與宮人荒宴。稱甘泉苑。是山之勝尤在水。其大水凡二。其源於月溪者為溪一。曰雙溪。溪本一而名曰雙。以其上為月溪。而下複為此溪也。溪上瀑布交流。陳宗伯嘗築邀瀑亭焉。其源於泰泉者為澗一。曰蒲澗。澗流為溪者二而湖一。

  靈洲山

  靈洲山。在廣州西北七十裡郁水之中。西北二江之來。至廣州。先以靈洲為砥柱。次以海珠。次以海印。次以禺珠。皆在水中央。所謂鼇峰也。而靈洲尤高大。山根如鼎足。其西曰象嶺。曰三台。南曰鹿馬。曰缽盂。北為讀書岡。上有寶陀院。超然、妙高二台。蘇學士遺跡存焉。倫公以訓雲。嶺南英氣。鐘於會城。而秀髮於靈洲。其溢而出者為海珠。奇觀相望。郭璞占之曰。南海盛衣冠之氣。蓋後千古而言益征雲。靈洲以北一帶。古謂肅連山。其勢若斷若續。春夏水溢。與靈洲同一浮沉。嘗欲遠于江岸然者。蓋炎方在大海濱。地薄而多浮。山之浮者有浮山。而浮丘為之門戶。石之浮者有海珠。而靈洲為之肺腑也。而韶州城北二十裡舊有浮嶽山。其地躡一處則百步內皆動。後沒于五溪水。然則浮者亦終必沉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