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遠書城 > 筆記雜錄 > 大宋宣和遺事 | 上頁 下頁 |
一七 |
|
【政和六年】 春正月,以童貫為陝西兩河宣撫。閏月,置道學。詔州縣學兼養道流,增置士名,自元士至志士,凡十三品。歲大比,許襴襆就試。後罷道學。 二月,上清寶籙宮成。 浚濠深水三丈,東則景龍門橋,西則天波門橋。二橋之下,壘石為固,引舟相通,而橋上人物往還不覺,名曰景龍外江,江之外則便有「鶴莊」、「鹿砦」、「文禽」、「孔雀」諸柵,多聚遠方珍怪蹄尾動數千實之。又為村居、野店、酒肆青簾於其間。每歲冬至後即放燈,自東華以北,並不禁夜。從市民行鋪夾道以居,縱博群飲,至上遠後乃罷,謂之「先賞」。後又辟之,東過景龍門,至封丘門。後來南儒吟詩一首雲,詩曰: 萬炬銀花錦繡圍,景龍門外軟紅飛。 淒涼但有雲頭月,曾照當年步輦歸。 是時溫州有方士林靈素,初名靈噩,表字歲昌,家世寒微,遠遊至蜀,學道于趙升道數載,善能妖術,輔以五雷法,往來宿、亮、淮、泗等州,乞食于諸僧寺。政和三年至京師,寓居東太乙宮。徽宗在大內,得一個夢;誰知那一場夢,引得一個妖術方士的來!真是:鹿分鄭相終難下,蝶化莊周未可知。徽宗夢見甚的?乃夢見東華帝君使仙童來召徽宗游神霄宮。及覺來,欲訪問神霄宮的事,敕問道錄徐知常訪求神霄事蹟進呈。知常素不曉神霄之事,方以為憂。忽有一道生告知常道:「今道堂中有溫州林道士屢言神霄,亦曾有神霄詩題在壁上。詩曰: 神霄宮殿五雲間,羽服黃冠綴曉班。 詔誥群臣親受籙,步虛聲裡認龍顏。」 知常一見壁上詩,亟錄呈徽宗。徽宗召林道士來問:「卿有何仙術?」林靈噩回奏:「臣上知天宮,中識人間,下知地府。」備言「神霄宮乃東華帝君所治。天上有所謂長生大帝君,與其弟青華大帝君,皆是玉帝的孩兒;又有左元仙伯、賞罰仙吏八百餘官。陛下乃是長生大帝君降生人間,為天下帝王;蔡京乃左元仙伯。近日陛下赴弟之青華大帝君為神霄之遊,得無樂乎?」徽宗聞之,大喜,自謂與靈噩如舊日素來相識,乃賜名靈素,號「金門羽客通真達靈元妙先生」,賜金紫服,出入大內無間。 又按:《賓退錄》載,詳符觀道士何得一,宣和間游京師,遇方士陶光國,愛其人物秀整,語之曰:「當為辦一事。姑亟歸!」無幾何,徽宗夢人曰:「天上神仙鄭化基,地下神仙何得一。」明日,命閱祠部帳,得諸新滏籍中;化基其師也。遽命使宣召。是時得一方次鄂州,守貳禮請以往。既對,上大悅,賜號沖妙大師,主龍德太一宮,授丹林郎。靈素之進,亦緣夢而得,恰與此事相類,故附錄之。其與高宗之夢傳說者異矣。 靈素既遭遇道君之後,是時宮間多妖怪,詔靈素治之。靈素乃作鐵簡,長九尺,上書符篆,埋於地,其怪遂絕。又詔許林靈素就景龍門,對著晨暉門建上清寶籙宮,使靈素居之。其宮中山包平地,環以佳木清流。又就太一西宮達仁濟亭,施符水,開神霄寶籙壇。詔天下天寧觀改作神霄玉清萬壽宮,舊無觀音,以寺改創。仍各觀設長生大帝君、青華大帝君像。徽宗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從林靈素之請也。乃降詔,詔云:「朕乃上帝元子為太霄帝君,憫中華被金狄之教,遂懇上帝願為人主。今天下歸於正道,卿等可上表章,冊朕為教主道君皇帝。止用於教門。」是時冊上尊號已畢,百官稱賀。又詔翰林學士王黼、保和殿學士蔡攸、盛章至宣和殿,俟神霄降臨。 十一月,有星如月,徐徐南行,而落光照人物,與月無異。 是年,女真陷遼渤海軍。 |
夢遠書城(my285.pro)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