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池北偶談 | 上頁 下頁
四八


  ◎秦李宗吳

  蘇門之秦、李、李、王,同時之宗吳諸子,其文詞高下不知何如?然皆不失為君子,而朱文公、鄭端簡皆力詆之。蓋諸子恃才淩物,或不能無;以為小人,則二公亦難以一手揜萬世耳目也。朱子左袒王介甫而詆二蘇公,論蘇、王二氏門人之文,則甯取呂惠卿而不取少遊;又左袒張浚,而終不得不推重李忠定。君子不党,吾不謂然。

  ◎司馬公和安石詩

  司馬文正公為中丞,奏彈王安石言非行偽,王制所誅,非曰良臣,實為民賊。安石亦雲,自新法之行,始終以為不可者,司馬君實也。公集中載和安石二詩,如安石《明妃曲》雲:「漢恩自淺胡自深。」公則雲:「妾身生死知不歸,妾意終期寤人主。」和《烘虱》雲:「醯酸芮聚理固然,爾輩披攘我當坐。」直如水火枘鑿之不相入。而君子小人之用心,亦可見矣。張子韶雲:「溫公之門,一傳而得劉器之,再傳而得陳瑩中。介甫之門,一傳而得呂惠卿,再傳而得蔡確,三傳而得章,四傳而得蔡京,五傳而得王黼。」

  ◎張獻忠黃巢

  張獻忠亂蜀日,城市祠廟焚毀無遺,唯於梓潼縣七曲山張亞子廟盛有增飾,遇張桓侯廟亦不敢毀。唐黃巢之亂,所過多被殺傷,然獨厚於同姓。如黃姓之家,及黃岡、黃梅等縣,皆以黃字得免。盜賊行事,相類如此。

  ◎羅文毅

  《菽園雜記》載狀元羅應魁複官,以病請告還鄉,從遊者頗眾,遂立為鄉約:凡為不善者不齒,大惡者棄之。於是有強梁一二人被執,投之水。鄉人不平,訟於官,而應魁適已卒,其徒十餘人,皆坐謀殺人,為羅倫從者律。使應魁不死,將置重辟矣。予謂文毅嫉惡已甚,不可為法,適足為盛德之累耳。

  ◎叢氏

  文登叢大司空蘭,本漢秺侯金日磾之後。相傳日磾四十五代孫永,遷縣之叢家峴家焉,遂以為姓,至今科名甚盛。江西多淦氏,舊傳亦日磾後。有金賦者,為制置使,宋高宗為加點水,遂有淦姓,詳載予《皇華紀聞》。

  ◎耿逸庵張仲誠

  耿介字逸庵,河南登封人。順治壬辰進士,翰林簡討,遷大名道副使。康熙丙寅臘月,禮部尚書掌詹事府湯潛庵(斌)疏薦之,略雲:「原任翰林院簡討轉直隸大名道副使丁憂回籍河南登封人耿介,賦質剛方,踐履篤實,服官冰蘗自矢,家居淡泊自甘,潛心經傳,學有淵源。今雖年逾六旬,精力尚健,老成宿素,罕見其儔。邇者,皇上念衛既齊之賢,複其原官,凡有寸長,誰不思奮!臣才具最下,恩遇過隆,豈敢竊位蔽賢,自昧舉知之義。倘蒙鑒臣愚誠,將介征取來京,賜以引見;可否錄用,白有睿裁,非臣愚所敢擅議也。」云云。吏部覆准,下河南巡撫起送入京。奉旨「從優授翰林院侍講學士」。未幾,升詹事府少詹事。予曩為湯公作繪川書院詩,有雲:「轘轅有耿介,上蔡有張沐;著書各滿家,眾流匯川瀆。耿公實廉吏,齋廚甘杞菊;張公赴征車,萬里向巴蜀。」正謂是也。沐字仲誠,順治戊戌進士,曾知內黃縣,後以魏尚書環溪(象樞)薦,起知四川資縣,謝病歸。

  ◎烈女

  閩縣旌表孝子王鑒女慧貞,年十六,許字儒士楊儼。夫死,謀以身殉,家人防之,因請奔喪,遂自縊。

  ◎林氏

  丁卯夏四月,巡撫浙江金中丞(鋐),以海甯縣民陳雲生母林氏年一百八歲,尚勤紡績,疏請旌表。部議給銀建坊,曰「貞壽」。

  ◎召平

  《漢史》召平凡兩見:一在《蕭何傳》,勸何「悉以家私財佐軍」得免禍。一在《齊哀王傳》,諸呂欲為亂,朱虛侯使人陰出告其兄齊王,齊王與中尉魏勃謀發兵,齊相召平聞之,乃發兵入衛王宮,使魏勃將。勃既將,以兵圍相府,召平曰:「道家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遂自殺。一召平耶,智愚之懸殊乃若此。

  ◎楊尚書古道

  蒲州楊大司馬(守禮)既貴,休沐歸裡。有父執某,老儒也,所居陋巷蓬蓽,公往謁,下車徒步,拜於床下,老儒直呼其名。蒲人至今傳之。

  ◎王方伯

  王庭,字言遠,嘉興人。順治己醜進士。初仕為廣州府知府,曆官山西布政使,廉介不茍,所至以清惠稱。罷官歸,足跡不入城市,常衣布袍行田間,人不知其二品大僚也。年逾八十乃卒。五言詩清真古淡,有陶、韋風,與石湖邢昉相上下,足稱逸品。

  ◎何顏偽道學

  何心隱在萬曆間,屢變姓名,詭跡江湖間,所脅金帛不貲。嘗游吳興,誘其豪為不軌;又與一富室子善,偕之數百裡外,忽曰:「天下惟汝能殺我,我且先殺汝。」絏之湖中,取其家數百金,然後縱之。其党呂光者,力敵百夫,相與為死友。又入蠻峒煽惑,以兵法教其酋長,事聞於朝。先曾祖時為湖廣巡撫,捕之,獲於嶺北,置諸法,罪狀昭然。有禦史趙崇善者,挾私憾,追劾先公殺心隱媚江陵。而推心隱講學時,先曾祖久以戶部侍郎養親家居矣。雖事之本末,自有公議,而崇善捷捷幡幡,良可畏也。此事之詳,具載大宗伯周寅所先生(應賓)《識小編》。王弇州先生《別集》,其所載顏山農挾詐趙文肅千金,與奸良家婦為心隱所毆事,尤醜。山農,即心隱講學師也。道學狼籍至此,可歎可歎!崇善此疏,刻入萬曆疏鈔,或未詳何、顏顛末者,恐輒信之,聊複述及,以質公論雲。

  ◎宋兩唐伯虎

  宋唐伯虎,字長孺,初名瞻,丹陵人,庚之兄也,治《易》《春秋》,皆有家法。性孝友,史載其迎父瀘南及臨邛獄事,時人以為難及,附見《文苑傳》。王鞏《隨手雜錄》雲:全州進士唐伯虎,至冥司,主者放還,語伯虎曰:「到人間為我轉《法華經》,亦當勸人誦之。」後仕為梧州推官,六十餘卒。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