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池北偶談 | 上頁 下頁


  卷二

  ◎鐘恭湣恩恤

  明景帝易儲,鐘恭湣公(同)、章恭毅公(綸)、廖恭敏公(莊)皆極諫。恭湣公疏先入,死杖下,被禍尤慘。至英宗復辟,特擢恭毅禮部侍郎;恭敏複官大理少卿,尋進侍郎,成化中卒,贈尚書;而恭湣止贈大理寺丞,恩恤獨薄,當時亦無言之者。

  ◎五學士

  國朝官制,設內三院:曰國史、曰秘書、曰弘文,院各有學士一員。既設翰林院,以內三院為內閣,則止設閣學二員,而別以一人掌翰林院事,俱兼禮侍。康熙十九年庚申,乃有學士五人:內閣徐立齋(元文)、李容齋(天馥)、掌院葉訒庵(方藹);而張敦複(英)以講學內直,特升翰林院學士;李厚庵(光地)以軍功超擢學士,至是入京陛見,奉特旨入內閣。四公皆兼侍郎,葉則加尚書雲。

  近李諫臣(應廌)、王藻儒(掞)、李倚江(柟)、顧懿樸(藻)同時為內閣學士,亦四人。李去,陸義山(葇)代之。王擢戶侍,徐勝力(嘉炎)代之。陸乞休,韓慕廬(菼)代之,亦四人。

  ◎李選侍

  明光宗朝選侍李氏,鼎革後尚存,至康熙甲寅歲五月十八日始卒。

  ◎明熹宗

  有老宮監言:「明熹宗在宮中,好手制小樓閣,斧斤不去手,雕鏤精絕。魏忠賢每伺帝制作酣時,輒以諸部院章奏進,帝輒麾之曰:『汝好生看,勿欺我。』故閹權日重,而帝卒不之悟。」

  ◎會議

  《翰林記》:「正統十年,始命內閣與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會議,遂為例。如合會儒臣,則本院詹事府、左右春坊、司經局、國子監皆與。」國朝制,凡大事及章奏會議,內則親王、貝勒、大臣,外則九卿、詹事、科道,而內閣、翰林院不與。詹事府凡事皆得與,坊局不與。

  ◎不避廟諱

  唐避太宗禦諱,率改「世」曰「代」。予讀皮襲美《文藪》,多不諱「世」字。鹿門《隱書》一條雲:「三王之世,民知生而不知化。五帝之世,民知化而不知德。」又與元征君書雲:「懼來世聖人責乎,無意於民。」又皆「世民」二字連用。

  ◎大名居士

  《金史·衛紹王本紀》,載尚宮左夫人鄭氏罵胡沙虎事,贊雲:「于金掌奏目女官大名居士王氏所紀,得資明夫人援璽事,附著於篇。」則金時宮掖蓋有記載女官矣。

  ◎讀講諭洗

  康熙中,更定品級考,後又定朝班坐次,侍讀、侍講班在諭德、洗馬之上,然凡郊廟祭祀,諭、洗皆與陪從,而讀、講則否。及推升祭酒,則庶子與讀、講皆得開列,而諭、洗則否。又左右掌坊庶子,正五品;侍讀、侍講學士,從五品,而庶子必升講學。皆品級考之宜加審詳者。

  ◎張真人

  隆慶中,江西守臣言:「張氏職名賜印,不載典制,宜永裁革。」詔革去真人之號,以為上清觀提點。萬曆初複之,相沿至今無厘正者,使與衍聖公公然並列,何哉?

  ◎有子

  萬曆初,訓導侯貴上言:「《論語》成於有子,曾子之門人。子張不及有若,進子張而坐有子於廡,非是。」予嘗謂十哲未允,當進有子而黜宰我、冉有,貴之言誠不易之論。及予為祭酒,已具疏欲言之,同人謂恐涉紛更而止,至今以為憾。

  ◎寧陵城

  侍講湯先生(斌)言:「初寧陵城小而卑,呂新吾先生以刑侍家居,謀大之。縣人難於改作,或生怨謗。公曰:『三十年後當知吾意。』至流賊之亂,適三十年矣,境內百姓攜家入保者以數萬計。縣人德之,為立祠。」

  ◎明太宗稱祖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太上皇崩,洪邁請廟號世祖。尤袤言:「光武以長沙王后,布衣崛起,不與哀、平相繼,稱祖無嫌。太上繼徽宗正統,以子繼父,非光武比。」乃定號高宗。明嘉靖十七年,加上太宗廟號曰成祖,豈未聞袤之言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