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池北偶談 | 上頁 下頁


  ◎會元解元入翰林

  世祖極重科名,自丙戌迄己亥,會試第一皆入翰林。惟丁亥李人龍不與,後以閣薦為中書舍人。壬辰,程可則以磨勘被黜。乙未,邑同年伊翕庵(辟)舉進士,引見南海子,上顧學士曰:「此人山東解元也。」遂改庶起士。後授禦史,官至都禦史、巡撫雲南。自辛醜至庚戌,例又一變。康熙癸醜,上以會元韓菼為狀元,榜中解元,皆改庶常。丙辰,亦以會元彭定求為狀元。乙丑,以會元陸肯堂為狀元,凡一榜解元亦然,遂為定例。人遭逢,固有幸不幸也。按《夢粱錄》,宋時中省魁者,殿試有升甲恩例,前十名亦如之。

  ◎京堂

  京堂,本以待吏部科道官內升者,無徑授之例。康熙中,張靖逆侯勇子雲翼、馬文毅公雄鎮子世濟、陳海巡啟泰子汝器,皆授大四品;廣西平樂進士袁景星、陳忠湣公福弟壽,皆授小四品;趙都督應奎子衍祥、許都督占魁子登隆,皆授五品。

  ◎伯高

  《檀弓》:「伯高死于衛,赴於孔子。孔子曰云云。吾哭諸賜氏,遂命子貢為之主,曰:『為爾哭也。』」來者拜之。知伯高而來者勿拜也。」金陵白評事仲調(夢鼐)為湯陰王東皋(伯勉)吏部門生,康熙丁巳吏部卒於家,訃聞京師,仲調為位而哭,又于蕭寺中受吊,凡吊者拜之,如子弟執父兄之喪,蓋古禮雲。

  ◎外國封使

  國朝聲教之遠,梯航至者數十國,而受封遣使者惟安南、琉球二國。安南又凡三遣:始則康熙三年諭祭黎維禔,奉使者侍讀學士程芳朝。繼則康熙五年冊封黎維禧,奉使者編修吳光也。六年八月維禧逐都統使莫元清,奪其諒山高平地,元清奔皈朝,兩廣守臣以聞。七年遣使宣諭,則侍讀李仙根、職方主事楊兆傑為正副使。琉球封王:順治中遣給事中張學禮、行人王垓為正副使,居閩數年,罷歸。康熙初複遣,時張已改禦史,王已遷戶部郎中矣。康熙十二年暹羅請封,上以海道鸞遠,令以敕印付其使臣帶往,於事理甚便,而亦不失柔遠之體。按嘉靖二十年降安南國為安南都統使司,仍以莫登庸為都統使。國初定粵,莫敬耀來歸,未受爵,卒,授其子元清都統使。黎維禔亦來歸,未受封,卒,子維禧立,康熙五年冊封維禧安南國王。康熙二十一年琉球、安南複入貢,遣編修孫卓、儀制司郎中周燦往安南,檢討汪楫、中書舍人林麟焻往琉球。二十三年暹羅複入貢雲。

  ◎殉葬

  八旗舊俗,多以僕妾殉葬。朱禦史小晉(裴)始建議禁止,得旨允行。朱曆官至戶部侍郎。

  ◎試錄齒錄

  科場試錄齒錄,其來已久,《東觀奏記》載:「鄭顥知舉,宣宗索科名記。顥屬祠部員外郎趙採訪諸家科目記,撰成十三卷,始武德元年,至大中十年,敕付翰林,自今放榜後,並寫及第姓名及所試詩賦題目進入內,仍仰所司逐年編次。」明三百年鄉會試並沿其制。康熙初停止。至庚戌會試,乃復舊例,鄉會試錄仍進呈。乙卯鄉試,以兵餉不足,再停止。尋又複。

  ◎布政升尚書

  李文達公《天順日錄》載:「天順二年,以山東布政使陸瑜為刑部尚書。四年,以朝觀官布政使蕭晅為禮部尚書;又欲以布政使賈銓為戶部尚書,不果。」明盛時,中外用人如此。天啟時,以布政使張五典為兵部尚書,則以其子禦史銓死節,蓋異數也。本朝順治中,布政使往往入為侍郎。康熙初,定品級考,布政使內升止于太常、光祿卿,而又不及太僕,何也?

  ◎闕諡

  予鄉啟、禎名臣闕諡者,如鐘司空龍淵(羽正)、畢司徒白陽(自嚴)、曹司空見素(珖)、先太師大司馬霽宇公(象幹)。其尤著者,曹通議葆素(珍),司空之兄也,躬行實踐,號為醇儒,品不在龍淵先生之下,然名位稍卑,例不得諡。竊謂朝廷易名重典,亦顧其人何如耳。今例,尚書以上乃得諡,國史三品以上乃得立傳。其以名位湮沒者多矣。近王給諫北山(日高)疏請,死節諸臣不必拘定品級,皆當予諡,以鼓忠義之氣。其論最正,格於部議不行。

  ◎歐陽從祀

  今言嘉靖中議祀典、進後蒼、文中子、胡瑗、歐陽修四人從祀。歐陽以濮議故,故孚敬特進之也。予謂歐陽公人品學術,亦自不愧,然以世廟君臣之私進之,則謬矣。公之生也,以此負謗;其歿也,以此從祀。所謂求全之毀,不虞之譽者也。

  ◎世祖禦書

  西山新法海寺,前對裂帛湖。世祖皇帝翠華駐此,瞻眺湖光,因賜今名。殿有巨碑,刻「敬佛」二字,筆勢飛動,世祖禦書也。

  ◎文武互用

  本朝用人器使,有不拘文武資格者。以武臣改文職,如順治中總兵官李國英改四川巡撫,後為總督川陜兵部尚書;總兵官胡章改山東右布政使;遊擊王肇春、黃明改知府。以文臣改武職,如莊浪道參議朱衣客改隨征四川總兵官;吏部侍郎陳一炳、戶部倉場侍郎周卜世、前總督浙閩兵部侍郎劉兆麒俱改都督、同知、僉事等銜,充山西、山東、直隸等處援剿提督總兵官。

  ◎學士贈尚書

  本朝大臣身後例有恩恤,或予諡,而贈官者絕少。康熙十八年十一月翰林學士喇沙裡卒,以侍講筵久,特贈禮部尚書,諡文敏,蓋異數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