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明傳奇劇本 > 香囊記 | 上頁 下頁
邵燦簡介


  邵燦,字文明,一字宏治,號半江。江蘇宜興人。生卒年不詳。根其《香囊記》有「因續取《五倫》新傳,標記《紫香囊》」一語,而《五倫全備記》作者丘濬為景泰五年(1454)進士,可以推斷他約生活于明成化、弘治年間。

  據明萬曆《宜興縣誌》和清嘉慶《宜興舊縣誌》所載,邵燦廣學博聞,志意懇篤,喜詞賦,曉音律,尤精於弈。少習舉子業,但未應科舉考試,一生布衣以終。著有《樂善集》和傳奇《香囊記》。

  ***

  《香囊記》寫的是宋代張九成與妻、母、弟悲歡離合的故事。終場詩概括全劇內容為:「忠臣孝子重綱常,慈母貞妻德允臧,兄弟愛慕朋友義,天書旌異有輝光。」在思想上,緊步丘濬的《五倫全備記》的後塵,宣揚封建禮教。結構鬆散,情節蕪雜,許多重要關目幾乎都是模仿前人的劇作。劇中一些人物的唱詞,多用《詩經》和杜甫的詩句寫成,賓白亦多文語,成為明代劇壇上「以時文為南曲」的代表作之一。這種賣弄學問才情、追求典雅工麗的風氣,開了明代戲曲史上駢麗派的端緒。《香囊記》一出現,即被當時的封建文人讚頌為能「正人心、厚風俗」的「大雅」之作,刻本甚多,流傳廣泛。

  徐渭在《南詞敘錄》中指出:「效顰《香囊》而作者,一味孜孜汲汲,無一句非前場語,無一處無故事,無複毛髮宋、元之舊。三吳俗子,以為文雅,翕然以教其奴婢,遂至盛行。南戲之厄,莫甚於今。」

  《香囊記》立意既沿襲《五倫全備記》,關目又多與《琵琶記》、《拜月記》雷同。加以曲文多套用現成詩文,唯求華麗,因此歷來論者頗多譏彈。《南詞敘錄》指出,該劇作者「習《詩經》,專學杜詩,遂以二書語句勻入曲中,賓白亦是文語。又好用故事、作對子,最為害事」。徐複祚《曲論》亦雲:「麗語藻句,刺眼奪魄,然愈藻麗愈遠本色。」不過,這種形式主義的傾向,卻得到另外一些文人的賞識,呂天成《曲品》甚至稱讚它「詞工白整,盡填學問」,於是爭相效仿,至嘉靖,萬曆年間,《玉玦記》,《玉合記》和《曇花記》等作品出現,終成氣候。這就是戲曲史上的駢儷派。邵燦的《香囊記》實為這一派之濫觴,通常也被認為是駢儷派的代表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