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艾米 > 同林鳥 | 上頁 下頁
一三六


  聽說每夜不爬個幾十趟,他兒子是不肯睡著的,而且在平地上裝做爬樓梯都沒用,一定要真正地爬樓梯。

  對這一點,謝怡紅沒什麼要同情老楊的:「如果這不是得了他的遺傳,那就是他慣出來的。」

  據說老楊身體挺好的,再忙再累,每天都堅持鍛煉身體,還要倒立幾十分鐘,讓血液充實大腦,保持青春活力。(黃顏說其實大腦那裡有血沒血都沒什麼,只要小腦那裡不缺血就行。我說既然老楊有這麼年輕漂亮的老婆,想必哪裡都不會缺血。這話寫在括弧裡,免得老楊看見了。)

  據說藍老師和Vivi現在美國,她們已辦好美國綠卡,是藍老師的弟弟幫忙辦的親屬移民。藍老師在美國一所大學教書,跟她以前一個同學結了婚,丈夫那邊有兩個兒子,不過都已長大成人了。全家人都很喜歡Vivi,把她視為掌上明珠。但據說Vivi已經忘了「譚書書」和「攪攪糖」了。她媽媽對她講起「譚書書」和「攪攪糖」的時候,她很好奇地問:「What's this Jo-Jo candy? And who is this book-book Tan?」

  據說葉紫眉仍在中國,譚維幾次要還她錢,她都不肯收,叫譚維幫她存在美國,說等她以後來美國的時候用。譚維曾經以為葉小姐那邊也是小冰聯絡過的,所以葉小姐才看住他,沒讓他走上「邪路」。但小冰和葉小姐都說她們沒聯絡過,小冰也沒想到譚維會鋌而走險到讓人包夜的地步,事後聽說都驚出一身冷汗。

  據說譚師傅仍在幹他的老本行,譚嬸乳腺癌手術後做了化療,到目前為止還沒出現轉移現象。

  據說譚維已換了個工作,轉成了H1,工資也比以前高,他已經存夠了還藍老師和謝怡紅的錢,也寄了支票給她們,但她們都沒轉存,都叫他不要還了,留在那裡以備不時之需。

  據說小冰一直不肯到美國來做譚維的家屬,怕成為他的累贅,但她一直在謀求到美國來讀書的機會,因為她聽說學生的醫療保險是不分什麼老病新病的,只要有病都在保險之內,連藥費都能COVER很大一部分。她也沒跟譚維重婚,因為她隨時都有可能撒手而去,不想連累譚維。在譚維再三請求下,小冰通過熟人開了婚姻公證,讓譚維拿去辦加拿大移民,現在還在等待中。她的打算是:如果加拿大的醫療保險能COVER她的藥費,她就呆在加拿大,不然的話,她還是回中國。

  據說今年小冰已經被美國一所大學錄取攻讀碩士學位,拿到了全額獎學金,簽到了證,很快就會來美國。但是譚維的工作地點不在小冰就讀的那個州,所以他正在小冰那個州找工作,如果能找到,那當然是最好,實在不行的話,他就只好為美國的航空事業多做貢獻了,因為兩州之間隔很遠,開車來回基本不可能,儘管譚維現在已經買了車,也有了駕照。

  剛開始連載的時候,譚維還在為小冰不肯重婚不肯到美國來做他的家屬苦惱,希望艾園的兄弟姐妹能幫他出主意,想辦法,說服小冰來美國。連載完的時候,他已經回國接小冰去了。在此期間,小冰拿到了美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拿到了獎學金,辦到了護照和簽證。譚維說這一切都發生在連載期間,所以說這一切好運都是艾園的朋友為他帶來的,他要我在這裡代他感謝艾園的各位朋友。

  故事人物目前的生活都很幸福,著實令人欣慰,希望他們從此以後都苦盡甘來,芝麻開花節節高。

  當然有人可能要說故事人物其實不幸福,有的重病纏身,有的嫁了自己不愛的人,有的孩子不跟自己的親生父親在一起,有的還在幹著毫無保障的體力勞動。

  這可能就要給幸福下個定義先了。

  有人說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有人說幸福是一種客觀存在。說幸福是主觀感受的人舉例說:歷史上那些皇親國戚,達貴官人,有幾個是幸福的?即便他們腰纏萬貫,顯赫威風,但他們貪得無厭,總覺得自己不幸福,於是過得落落寡歡;說幸福是客觀存在的人舉例說: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那些窮得連飯都吃不飽的人,不管他們怎麼善於阿Q,他們的肚子餓得咕咕叫是個事實,他們凍得瑟瑟發抖是個事實,那他們能算得上幸福嗎?

  讓我來中庸一把,說幸福既是主觀感受,又是客觀存在。要獲得幸福,首先要有生存下去的條件,連飯都吃不飽的時候,還談什麼幸福的主觀感受?再餓下去,就要餓死人了,餓死了,就什麼感受都沒有了。

  在可以生存下去的前題下,幸福不幸福在很大程度上的確是個主觀感受問題。我說「在很大程度上」,而不說「絕對」,是因為人都是社會動物,個人的心情和感受是需要得到一定的社會認可的。當別人都認為你不幸福的時候,你就很難獲得幸福的感覺;反之,當別人都覺得你幸福的時候,你或多或少都會覺得自己的確是幸福的。當有些人認為你幸福,有些人認為你不幸福的時候,那就全看你自己了。

  既然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主觀感受,那我們當然應該盡可能地具備那樣一種心態,WHICH可以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在這一點上,我跟黃顏一樣,很欣賞哈代的那句話:「幸福的秘訣在於降低自己的追求」。

  給「幸福」下個比較低的定義,人就容易感到幸福;給「幸福」的定義下得太高,人就很難感受到幸福。有人一心想要擠入美國的「主流社會」,擠不進去時就會難受。我就沒有這份難受,因為我從來就沒想過擠入美國的「主流社會」,甚至連美國的「主流社會」是什麼都不知道。即便我生活在中國,我也不關心中國的「主流社會」是什麼,也不會去想著擠進那裡面去,於是也就不會因為擠不進去而煩惱。

  降低追求的危險就是可能使人變得平庸,從而在生活裡毫無成就,本來是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也因為「降低追求」而未能實現了,所以最理想的情況就是:追求了那些能實現的理想,放棄了那些不能實現的理想。

  但是誰有這個本事,能追求得恰到好處呢?世事難料,誰也沒有預言未來的能力,誰都可能犯判斷錯誤。所以又用得著我的另一條生活原則了:寬於待人,(更)寬於待己。允許別人犯錯誤,(更)允許自己犯錯誤,別要求自己每天都過得有意義,別要求自己每一個判斷都正確。有意義沒意義,正確不正確,都是生活,都是體驗,只不過別人體驗正確,我體驗錯誤而已(又轉到老黃那裡去了)。

  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每個人都只能過自己的生活,而沒法同時也過別人的生活,那麼看看別人的故事,也算一種補償,可以讓我們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人,他們是這樣生活的。

  That's it.

  (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