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孫正義:挑戰世界首富的網絡鉅子 | 上頁 下頁
四九


  §邁向「開國」時期的市場

  1982年秋天在美國舉行的世界最大電腦相關產品展示會COMDEX上,美國個人軟件公司(Pe——alSoffor)發表了一款可由視窗顯示的劃時代軟件產品「Vision」。當時,身為微軟副總經理的西和彥與比爾·蓋茨兩人,曾經在該公司的攤位上研究了好幾個小時,企圖從模擬操作中找出作假的情形,但是他們的努力徒勞無功,因為個人軟件公司的這套軟件是如假包換的真貨。

  從展示會回公司的路上,兩人順路到全錄實驗室(PARC),企圖說服一名GUI環境軟件開發工程師跳槽到微軟。

  1983年,新軟件研發專案小組「界面經理」在微軟公司內部誕生,這個小組專門從事視窗的研發工作。1985年11月,微軟對外發表視窗l.0,較當初預定計劃晚了~年半左右。1987年12月,又發表了2.0的升級版。直到1990年5月微軟發表3.0升級版,並創下銷售佳績後,才確立32位元個人電腦OS的實質世界標準地位。

  受到3.0升級版登場的影響,歐美的個人電腦利用環境更加開放與擴大,但是,在日本的個人電腦市場上,日語版視窗3.0違反微軟一貫的做法,完全不對同業公開它的程序。

  儘管視窗30的相容性還高於MS-DOS,但在廠商擅自修改之下,不僅損及應用軟件的相容性,假名與漢字的變換方式以及印表機驅動程式(周邊機器的控制軟件)也產生差異。

  為了不重蹈覆轍,微軟在發表日語版視窗3.l時就特別小心。為採取萬全的對策,直到1993年5月日語版的視窗王玉才正式問世,整整晚了歐美一年以上。

  西和彥回憶道:「最初,我們一直重複嘗試錯誤,直到視窗3.1,才算是出現一個適當的軟件。因此,我向比爾表示,能夠研發出一套暢銷的軟件,實在太棒了。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但從個人電腦的進展歷程來看,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3.l的登場,可以說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

  通過DOS/V的開發,出現了日語個人電腦的PC/AT相容機;而視窗31.卻進一步確保了應用軟件的相容,邁向更開放的世界。

  將突破口語障礙的硬件與軟件這兩大實質世界標準結合,一直處於銷國狀態,獨自發展的日本個人電腦終於邁向「開國」時期,逐步成為開放市場。一直被稱為「弱者聯盟」的各家電腦廠商,掌握這次複生機會,展開了一波新的攻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