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孫正義:挑戰世界首富的網絡鉅子 | 上頁 下頁 |
一七 |
|
§為粗製濫造的軟件大傷腦筋 如果將違法盜拷與任意出租等智慧財產權問題,視為業界的「外患」,那麼軟件本身的粗製濫造,則是業界的「內憂」。 1980年前後軟件廠商,幾乎都是小型企業。一些熱愛小型電腦的年輕人,以類似過去家庭代工的方式來開發軟件,然後將開發出來的軟件,複製到錄音帶或磁碟片上,再附上手寫的說明書,一起裝進塑膠袋中,以郵購的方式出售。這種情況只能用玉石混雜來形容。事實上,這些商品大部分都是石頭或砂粒,只有少部分是寶玉。 軟件流通公司有責任嚴格把關與篩選軟件的品質,當時尚處於草創期的軟件銀行,卻無暇顧及軟件的品質。因為儘量說服軟件廠商加入自己的陣營,盡力爭取更多的銷售店鋪,讓更多的軟件在市面上流通,以成為日本第一的軟件流通公司,才是日本軟件銀行的當務之急。 軟件銀行草創期少數元老之一的立石勝義,回憶當年的交易情況:「軟件銀行在軟件流通剛起步的時候出現,而且一口氣與當時最大的軟件廠商哈特森公司,以及開設日本最大個人電腦零售店訂&P』的上新電機,簽訂獨家代理契約,知名度大幅上升。 「從此,不斷有人來詢問加盟相關事宜,不僅表示一直很期待像軟件銀行這樣的公司出現,許多軟件廠商與銷售店也表達了想和我們交易的意願。當時是由我負責接待這些訪客,我的工作很簡單,只要說明交易條件,再問他們是否同意,然後就一起合作。現在想來,這種交易方式實在略嫌草率……」 「當時我們根本就不挑選交易對象,無論哪一家軟件廠商都可以和我們做生意,各種軟件都能在市場上流通。如何處理更多的軟件,才是軟件銀行的經營重點。」 只要軟件的流通量增加,零售店便能夠陳列豐富的商品,對軟件廠商而言,也增加了提升營業額的機會。最重要的是,軟件銀行的商機也能日益擴大。 一切仿佛都很順利,但是買到「石頭」與「砂粒」軟件的消費者並不是傻瓜,擺在店頭的豐富商品,一轉眼便堆積得像座不良庫存的山。「J&P」的第一代店長藤原睦朗苦笑道:「這些庫存真是令我們傷透腦筋。」「第一家『J&P』在1981年10月開幕。當時賣不出去的軟件很多,因為軟件廠商尚未成熟,開發出許多拙劣的商品。從軟件銀行那兒批進來的商品,也有很多賣不出去,賣不出去的商品我們必須自行負擔折舊與處理費用,因此,我也曾建議孫先生,賣不出去的軟件與顧客不想買的軟件,就不要再進了。但是,那是一個粗製濫造的年代,有一段時期,我一直為這些庫存大傷腦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