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奇幻仙俠 > 啞舍Ⅲ | 上頁 下頁 |
四十七 |
|
「扇之始,並不是引風納涼之物,而是用葦做成的的權力象徵,是上位者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和特權的儀仗扇。」那人徐徐說道,清朗的聲音在夜風裡聽起來是那麼的飄忽不定,「五明扇,舜所作也、即受舜禪廣開視聽,求賢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 「咳,先生,重八雖然學識不高,但也知道那五明扇應該是一種很大的掌扇,這只是把摺扇啊!」朱元璋忍住心中的不滿,隨意地將手中的摺扇慢慢展開,扇骨厚重,扇面是灑金絹,富貴非常。而隨著扇面的展開一個端正四方的「明」字出現在朱元璋面前。 一個偌大的扇面只有這一個字。背面空白。但朱元璋卻異常得喜歡,因為他建立的王朝國號為明。 「五明,五方為明。這把五明扇自然不是以前那把,只是扇骨是由那柄五明扇的殘留扇骨所制。執此五明扇者可明他人說話之真偽,我想,這把五明扇會比人魚燭更合你的心意。「那人平靜的說道。」這麼神奇?"朱元璋怦然心動。都說人心難測,他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想知道周圍的人都對他是不是言行如一。眼睛一轉,朱元璋立刻便對那人發問道:「到底是真是假?那我可要試驗一下。先生,請問你是何人?」 黑暗中,那人無奈的笑了笑,道:」在下只是一個古董商。」 朱元璋一愣,這答案可不在他的想像範圍內。而且手中的五明扇毫無異狀,根本沒有任何變化。皺了皺眉,朱元璋繼續追問道:」那你來這裡做什麼?」 那人又幽幽一歎道:」拿回人魚燭而已……」 朱元璋一直注意著手中的五明扇,此時愕然發現扇面上的明字竟慢慢地在灑金絹上隱去! 那麼就是說真話扇子沒有反應,而說假話」明「字就會消失嗎? 朱元璋急忙抬頭,卻見那人早已離去,遠遠看見,那抹燭光就像是被一條赤龍慢慢的叼入了黑暗之中。」陛下!陛下!那個小和尚已經抓住了!「御前侍衛們滿頭大汗的追上來稟報,他們一不小心發現居然把皇帝給丟了,這可嚇得魂飛魄散。幸虧陛下還沒走遠。 朱元璋再定睛看去,卻見那抹燭光已經完全隱入了幽暗的山林中,再也看不見了。 意氣風發地搖了搖手中的摺扇,朱元璋心情頗佳的一揮手道:」算了,把他放回皇覺寺,好生對待吧!」 公元1390年應天府皇宮 朱允炆從大本堂徐步而出,而踏入左右門後,穿過華蓋殿,在這個像一座亭子一般,四面出簷,滲金圓頂的大殿側等待了一會兒,終於看見奉天殿的大門敞開,剛剛下朝的王公大臣們魚貫而出。 看見他們或誠惶誠恐或劫後餘生或精神恍惚的表情,朱允炆在心中暗歎一聲。 皇祖父最近處置了李善長,以謀反的罪名。朱允炆雖然只有十四歲,但他卻也知道那位已經七十七歲的老人在退隱交還相位之後,就一直韜光養晦,安心休養晚年,絕不會有那種謀反的念頭,可就在不久前,李善長被家奴告發而被殺,受牽連的有數名位高權重的侯爵,經過錦衣衛的調查,這件案子一發而不可收拾,到現在受到株連的官員高達三萬餘人。 據說劊子手的刀都卷了好幾把,刑場上流下的鮮血都浸染了地上的石磚,怎麼清洗都清洗不掉,就連天上下的皚皚白雪,也覆蓋不了那種慘樣,落地之後的被染成了暗紅色 整個大明帝國的朝廷上下都噤若寒蟬,這不是沒有先例,十年前影響頗大的胡惟庸案,就有一萬五千人被殺,而現在的李善長案牽連更多,誰也不知道天子的雷霆之怒會持續多久,聽說每天來上朝的大臣都會和家人們說好遺言,也許出了門,就再也回不來了。 朱允炆從小就被朱標精心教育,無論言行都學習父親,相信仁德才是治天下的手段,皇祖父這番作為,在心底裡實在是無法認同。 而他的父親,自然也是無法認同的,在昨日禦書房因為李善長一案頂撞皇祖父,他也有所耳聞,他本不想在其中有所瓜葛,但今日大本堂又少了幾名學子,其中就有和他交好的程聰,這讓他實在是按捺不住。 待上朝的大臣們各自前往官署,朱允炆確定今日並無大臣在早朝上被遷怒斬首,便確定了今日皇祖父的心情應是不錯的,放下了心,掉頭撿了條路往禦書房而去,一路上所遇的太監宮女均側身低頭向他行禮,連侍衛們都沒一人敢攔阻於他,他們這些在宮中行走的人好像更能體會到外廷的動盪,連那些高官貴族們都朝不保夕,更何況他們這些下等人。 朱允炆一路暢通無阻地來到了禦書房,守在門外的是皇祖父最信任的太監而聶,朱允炆和他低聲問了好,後者極是受用他這種態度,溫和的讓他先進暖閣等候,在快步走進去通告,朱允炆站在剔紅錦地嵌百寶屏風外,隱約可以聽見皇祖父的聲音,不一會兒而聶便走了出來,朝他點了點頭。 朱允炆察言觀色,覺得而聶的表情平和,便知道今天皇祖父的心情確實不錯,這才放心走進去給皇祖父請安。 朱元璋今年已經六十三歲,是知天命的年紀但看上去依舊是精神矍鑠(jueshuo),事必躬親。朱允炆請完安後抬起頭來,發現自己的父親果然在禦書房內,而坐在禦案之後的皇祖父依舊手中拿著他那把扇子,不管現在已經是寒天地凍,從不離手。 「允炆,你來得正好。」朱元璋慢慢的搖動手中的摺扇,帶起的風讓他鬍鬚緩緩飄動,雙目微閉,看上去平靜而祥和。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位大明帝國的主人卻遠沒有看上去那麼無害,只聽他徐徐說道:「你今年已經十四,在大本堂學了那麼久,也應該懂點朝堂上的事了,你覺得李善長一事如何?」 這是一個極難回答的問題,但朱允炆主動來這裡,便早備著被皇祖父提及此事,所以迎著一旁父親擔憂的目光,朱允炆平靜回答道:「皇祖父行事自有道理,只是牽連的人太多,恐怕會有違天和。」 朱元璋搖動扇子的手微微一頓,微閉的雙目緩緩睜開一線,不知喜怒。 朱允文此時卻看到了禦案之上不該出現在這裡的一件東西。 這裡是大明帝國最豪華的宮殿,殿頂上上有精緻的斗拱和鑲金的天花藻井,撐殿的圓柱重簷上都盤著金龍,腳下踩的是波斯長毛地毯,桌上擺的是絳州澄泥硯,彭氏湖州筆,還有洪武年間新燒制的洪武青花瓷筆筒等等林林總總價值連城的器物,可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居然有一根荊棘擺在禦案之上,顯得尤其格格不入。 此物為何會出現在這裡?自然是皇祖父派人尋來的。而皇祖父為何會派人尋此物?而自然是想說明什麼。 朱允炆本就是很聰明的一個人,自然不會認為皇祖父這是要誰負荊請罪,稍微一思考便得出了答案。 朱元璋一直留意著朱允炆臉上的表情,見狀便問道「看出此物的深意否?」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