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愛玲文集·附錄 > 愛恨傾城小團圓 | 上頁 下頁
七六


  據法醫檢驗的結果,張愛玲大約死於六七天前,也就是9月1日或2日,死因是心血管疾病。林式同只知道張愛玲一直有牙病、眼疾和皮膚病,平日易患感冒,沒想到她會有心血管疾病。

  張愛玲平時不願自己動手烹飪,也不願到外面去吃,僅以罐頭蔬菜、盒裝鮮奶、雞丁派、胡桃派、蘇格蘭松餅等作為飯食,罐頭蔬菜用電爐加熱一下就吃,充其量再煎個雞蛋。如此長年累月,營養跟不上,免疫力下降,人都瘦幹了。一遇大病,就頂不住了。

  從房間裡的情況看,她臨終前頭腦很清醒,知道大限已至,有條不紊地整理好了各種證件和信件,裝進手提包,放在了靠門邊易被發現的折疊桌上。

  林式同在清理房間時,為方便起見,還特地請了一位朱小姐來幫忙。

  他們親眼目睹了張愛玲「家徒四壁」的極簡生活之狀。

  牆上是空空的,沒有懸掛任何裝飾物。靠窗是一遝紙盒,這就是張愛玲的「寫字臺」,《對照記》、《小團圓》就是伏在這些紙盒上寫的。

  床前的地上,放著電視機。她喜歡靠在床上看電視,靠看電視來忘記病痛、甚至催眠。

  房間裡的地上,擺著許多紙袋。貯衣室裡除了近年來買的衣服,也有一些紙袋。但是沒有箱子,她嫌搬家時麻煩。

  她用的拖鞋,是浴用的橡膠拖鞋,用髒了就扔,還有幾大包新的沒用過。

  廚房裡也多是紙碗和塑料刀叉,用過即扔。所有的金屬餐具都是新的,像是沒用過,只有咖啡壺是常用的。

  她的浴室裡,顯得很淩亂,沒有毛巾,到處是扔掉的紙巾。林式同和朱小姐推測,她最後大概連擰毛巾的力氣都沒有了,所以才用了這麼多紙巾。

  張愛玲還另外租了一個小倉庫,有3英尺見方,裡面收藏著她的英文著作、打字手稿等,都用手提袋裝著。後來,在律師的幫助下,林式同遵照遺囑的內容,把這些遺物分裝十餘個中型紙箱,寄給了在香港的宋淇。

  在這些遺物中,有英文小說《少帥》、《上海閒遊人》和未完成的《小團圓》、《描金鳳》等手稿,除了《小團圓》外,其餘至今尚未公諸於世。

  9月19日,張愛玲的遺體在洛杉機惠捷爾市玫瑰崗墓園火化,到場的是林式同和他的幾位友人,沒有舉行任何儀式。

  9月30日,是張愛玲75歲生日,按照中國的傳統,是她的「七十六歲冥誕」。在這一天,她的骨灰,由林式同和友人張錯、高張信生、高全之、張紹遷、許媛翔等,乘船護送至海上。 眾人對骨灰盒三鞠躬,主持者念了簡短的祭文。

  在船笛長鳴聲中,朋友們將她的骨灰撒向太平洋,同時還撒祭了紅白玫瑰花瓣。

  張愛玲之魂,就此永遠漂蕩在海上。

  浩瀚。博大。蒼涼……

  此後的十幾天內,張愛玲去世的消息在華人世界所引起的反響,可用「猛烈」二字來形容。

  港臺和大陸的媒體在顯著位置發表了消息,並刊登了有關的專訪和悼念文章。受到華人媒體的感染,美國的《紐約時報》和《洛杉磯時報》也有訃聞登出。

  美國的華人文學圈中,人們自發地舉辦了各種紀念活動。

  國內的讀者們,更是爆發出了空前的熱情,有關張愛玲的書籍在海峽兩岸再次熱銷。

  「張愛玲」這個名字,又一次被放大。

  這是上世紀末,一件與文學有關的事在華人世界所引起的最大轟動。

  這樣的勝景,張愛玲已無從得知了。

  她什麼也不需要了。

  只要那紅玫瑰與白玫瑰的花瓣在飄……

  她帶著滿足感,飄然而去——把自己的文字,給了整個民族。所有的讚美與攀附,所有的不屑與挑戰,都不能再來攪擾她了。

  只隱隱可聞,一個聲音在浩茫世界的某處迴響:

  「我比較喜歡那樣的收梢。」

  2009年3月20日完稿於海口海甸島

  (按:此文本為本書網絡連載部分。所以中間有些章節缺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