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愛玲文集·附錄 > 愛恨傾城小團圓 | 上頁 下頁


  五四以後,英國劇作家蕭伯納在中國走紅,張廷重也買過一本蕭的劇本《心碎的屋》,在空白頁上寫下題識:

  天津,華北。

  一九二六.三十二號路六十一號。

  提摩太張

  這完全是西式的習慣寫法,還取了一個很摩登的洋名兒。張愛玲後來在寫回憶散文《私語》時,去翻閱父親的舊書,才注意到這個細節。

  一切文明在他身上,都體現出混亂。他訂閱了《旅行雜誌》,但從來不旅行,因為抽大煙不方便。他不穿西裝,但是卻穿西裝背心,而且就直接穿在汗衫外面。他喜歡叔本華,但也買了希特勒的《我的奮鬥》中譯本來看。見《小團圓》。

  張愛玲還記得,小時見到父親屋裡到處亂攤著各式小報,讓她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張愛玲一貫愛看市井小報,就緣于父親這個嗜好的影響。

  但是另一方面,舊時代延續下來的慣性,仍是主導了張廷重的人生。這位遺少,雖被母親嚴厲管教,但成人之後,舊派士大夫的嗜好一樣也不少——吸大煙、納妾、嫖妓、賭博。

  轉型時期的人物,有著兩面不同的人生相,這毫不奇怪。

  文化之脈並不會因政治的鼎革,就在一夜之間戛然而止。

  張廷重在母親去世三年後,結婚成了家。迎娶的女子黃素瓊後改名逸梵。,也是一位名門之後,是清末首任長江水師提督黃翼升的孫女、廣西鹽法道道員黃宗炎的女兒——這個女兒沒見過爸爸,因黃宗炎上任不久便染瘴氣而亡,留下一男一女雙胞胎遺腹子。

  黃翼升祖籍湖南,是正牌的湘軍將領,曾與李鴻章一道在曾國藩麾下效過力;而且,據說論起來,黃素瓊還是李鴻章的遠房外孫女。這樣,兩家的聯姻便是「親上加親」。黃素瓊系小妾所生,親生母親也死得早。她的婚嫁,顯是媒妁之言、家族包辦,她本人並不情願。

  這位黃軍門家的千金,就是張愛玲的母親。

  她後來成了張家族屬裡的一個異數。

  這是一位很有個性的女子,氣質上很有乃祖之風,「總是說湖南人最勇敢」。她後來對自己命運的大膽選擇,證明了這一點。——母親的不妥協性格,對張愛玲的成長影響也甚大。

  黃素瓊雖然出生在大宅門,沒上過新學校,還纏過腳,不過卻受到了較徹底的新文化薰陶。林譯小說、五四風潮這些新事物,將她塑造成了民國之初很時尚的「新女性」。

  她拒絕陳腐,渴慕新潮,崇尚女子獨立,不甘心依附于男人。張愛玲在晚年談到母親時,說母親是「踏著這雙三寸金蓮橫跨兩個時代」見《對照記》。

  由於黃素瓊沒上過學,所以反而是個「學校迷」,而上學的事,「在她純是夢想和羡慕別人」。在她那個時代,為了求知,連中年婦女也有上小學的,因此她更是耿耿於懷。

  不過人生總有出人意料處,這個勇敢者後來不僅圓了上學夢,1948年的時候還在馬來亞僑校教過半年書,算是大大過了一把「學校癮」。

  在上個世紀初民智開啟的大波瀾中,像這樣的女子,即使在歷史上籍籍無名,也足可令人敬佩!

  張愛玲從小就聽家人議論,說母親黃素瓊像外國人,頭髮不太黑,皮膚也不白,深目高鼻,薄嘴唇,有點像拉丁人的後裔。

  她為此感到困惑。黃家是明朝時從廣東遷到湖南的,理論上可能會混有南洋血統,但她知道,黃家很守舊,就是娶妾也不會娶混血兒。為了探個究竟,張愛玲曾狠狠地翻過一些關於人種學的書,看史前白種人在遠東的蹤跡,但最終也沒弄清楚。

  從張家的老照片上看,張廷重的面相倒還莊正,並不顢頇,但略有一股濁世氣。而黃素瓊卻是面容清秀,目光深邃,眉間神色凝重,一副志存高遠的樣子。

  黃素瓊與張廷重的價值取向如此不同,當然也就看不慣丈夫那種醉生夢死的活法。她勸誡過,也干預過,但無力喚回,於是就轉入消極抵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