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巴爾札克 > 玄妙的傑作 | 上頁 下頁


  玄妙的傑作

  ——獻給一位勳爵

  一八四五年

  一 吉萊特

  一六一二年歲末一個寒冷的早晨,一位看上去衣著十分單薄的年輕人,在巴黎大奧古斯坦街的一座房子門前徘徊。他那猶豫不決的樣子,活象個初戀的情人,不管意中人多麼容易親近也不敢走進她的家門。他在街上來回走了好久,最後終於跨進門檻,打聽弗朗索瓦·波爾比斯①先生是否在家。一位正在打掃一間矮屋的老婦回答說在,年輕人便慢慢走上樓去。他每走一級都要停一停,就象初入朝廷的臣子不知國王會如何接待自己而惶恐不安。他登上旋梯頂端之後,在樓梯平臺上停了片刻,下不了決心去拿起畫室門口那樣子古怪的敲門槌。在這裡工作的,確是亨利四世肖像的作者,這位畫家後來由於盧本斯得寵而被瑪麗·德·梅迪契所冷落②。一般風華正茂、醉心藝術的偉大畫家們走近某個天才人物或者某幅傑作時的那種激動心情,這位青年現在深有體會了。在人的全部情感中,崇高的熱忱所產生的樸素感情最為珍貴。但是,崇高的熱忱總是日益衰退,直到幸福終於成了回憶,光榮終於化為泡影。在我們朝三暮四的感情裡,是找不到象青年藝術家這樣與戀愛相似的熱情的。這種熱情是青年藝術家經歷光榮和不幸的命運,度過苦中有樂的一生的開始,其中既充滿膽量又充滿羞怯,既充滿模模糊糊的信心,又充滿無可置疑的氣餒。凡是不名分文、才華初露的人,如果見到大師時心房不曾激烈地跳動,將來心裡總是缺少一根弦兒,作品裡總是缺少那麼一筆,缺少一種感情,缺少某種詩意。雖說有些自以為是的狂妄之徒對前途過早地抱著希望,但只有蠢人才會把他們當作才子。就這點來說,這位默默無聞的青年看來倒具有一種真正的品德,如果才能應當根據這種初出茅廬時的怯生和不可名狀的羞澀來衡量的話。這種怯生和羞澀之情,有前程的人會在他們的藝術實踐中擺脫掉,就象漂亮的女人會在賣弄風騷中失去害羞心一樣。經常獲得成功會減少疑慮,而羞澀也許正是疑慮的表現。

  ①弗朗索瓦·波爾比斯(1570—1622),弗朗德勒(今比利時)畫家,曾遊歷意大利,後應召在法國宮廷任畫師,曾為卡特琳娜·德·梅迪契(1519—1589)王后繪製全身巨幅肖像。

  ②瑪麗·德·梅迪契(1573—1642),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的王后。盧本斯(1577—1640),弗朗德勒畫家,曾以繪畫描述瑪麗·德·梅迪契的一生,共二十一幅,故得瑪麗的寵倖。

  這位畫壇新手為自己的卑微而苦惱,此時又為自己的冒失感到吃驚,如果不是偶然得到意外的幫助,也許就不會走進為我們留下了傑出的亨利四世肖像的畫家屋裡。這時正巧一位老人登上樓梯。根據他那奇異的服裝,華麗的花邊翻領和他那安閒自信的步履,年輕人猜想,這人要麼是畫家的保護人,要麼是畫家的朋友。年輕人退到樓梯平臺的一邊,給他讓路,並且好奇地打量著他,希望從他身上找到藝術家的善良天性,或者藝術愛好者的殷勤個性。可是,他卻從這張面孔上看到了某種邪惡的東西,特別是那種使藝術家感興趣的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特點。請想像一下:前額光禿,飽滿,向前突出,鼻樑凹陷,鼻子扁小,鼻尖上翹,象拉伯雷或蘇格拉底①的鼻子一樣;一張含笑的嘴,兩旁佈滿了皺紋;短短的下頷傲慢地向上翹,掛著一撮灰色的山羊鬍子;碧綠的眼珠,表面上因年老而失去了光澤,但由於螺鈿色眼白的襯托,在熱情衝動或盛怒之下,有時也會射出炯炯的目光。另外,由於年事已高,更由於那些既傷精神又損害身體的苦思冥想,他的面容顯得特別憔悴。雙眼已經沒有睫毛,突出的眉骨上已很難看到幾根眉須。讓這副腦袋長在一個孱弱的身體上,套在織成魚翅形的雪白耀眼的花邊大翻領裡,在這位老人的黑上衣上再掛一根大金鏈子,你腦子裡就有了這個人物的大概形象。樓梯上暗淡的光線又給這個人物抹上了一層古怪的色調。你也許會以為這是一幅倫勃朗的油畫,這幅沒有框子的畫在這位畫家所特有的黑暗背景中無聲無息地走動著。老人用銳利的目光看了年輕人一眼,在門上敲了三下,向走來開門的一位四十歲上下的病容滿面的人說了聲:「你好,先生。」

  ①蘇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希臘哲學家。

  波爾比斯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把年輕人也讓進室內,以為他是老人帶來的,但也沒有怎麼把他放在心上。這時畫壇新手的注意力已經被畫室吸引去了。天生的畫家首次走進畫室,看到作畫的某些具體方法時都會象他這樣著迷。光線從天窗上照進波爾比斯的畫室,集中射在畫架上一塊只畫了三四根白線條的畫布上,大畫室的四角卻是黑洞洞的。但是,在四角的褐色陰影裡,幾縷散開的反光照亮了掛在牆上的騎士盔甲上的銀燦燦的金屬護胸,給一張陳設著珍奇瓷器的古式碗櫥的雕花上蠟的頂沿投下幾道平行的光線!在幾條寫生用的舊金絲織錦大褶窗簾的緯線上灑下顆顆明亮的光點。擱板和檯面上亂七八糟地擺著一些石膏人體模型和一些古代女神殘缺不全的塑像或半身像,這些人像由於年深月久而變得十分光滑。牆上從地板到天花板掛滿了用三色鉛筆①、紅鉛筆或鵝毛筆作的畫稿和習作。滿地是顏料盒,油料瓶,翻倒的小凳,只有一條狹窄的走道通到天窗下的亮處。光線從天窗上灑下來,照在波爾比斯的面孔和那怪人的象牙般的腦殼上。年輕人的注意力不久就被一張畫完全吸引住了。這張畫在那動亂和革命的年代裡,已經聞名於世。有幾個頑固分子參觀過這張畫,多虧這些人,這張畫在動亂的日子裡才免遭大劫,保存至今。這張美麗的油畫上畫的是正準備付擺渡錢的埃及女人瑪麗②。這幅傑作是為瑪麗·德·梅迪契畫的,後來她家道中落,把畫賣給了別人。

  ①三色鉛筆是指白、褐、黑三色,在色紙上作繪畫練習用,由畫家格律埃(1485—1541)首創。在十七世紀,此技法尚未普遍流行,但為波爾比斯的老師荷爾拜因所採用,故波爾比斯也用三色鉛筆作繪畫練習。

  ②埃及女人瑪麗(約345—421),天主教聖女之一,傳說她早年行娼,後得天啟,決心改邪歸正,隱退到沙漠中過苦修生活。在去耶路撒冷朝聖途中,因無錢擺渡過河,便委身船工,以抵船資。這是她最後一次出賣肉體,但這是為了信仰,畫面當是表現她準備委身的場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