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人間喜劇 > 附錄:序·跋 | 上頁 下頁
《改邪歸正的梅莫特》


  第一版出版說明

  (1835)

  用時髦的詞來說,這是篇故事。在這個時髦字眼掩蓋下,人們將本書作者的各種創作混為一談,不論其創作屬￿什麼性質。愛爾蘭教士、可尊敬的麥圖林寫了一本小說,題目叫《梅莫特或流浪人》,已由柯安先生譯成法文。對於沒有讀過麥圖林這部小說的人來說,本故事幾乎是無法理解的。這部小說的中心思想,在戲劇《浮士德》中已表現出來,拜倫爵士後來也照這個思路鑿出了《曼弗雷德》。麥圖林的作品從雄渾有力來說並不亞於歌德的作品,且又以另一個因素為基礎,可能更富有戲劇性,這就是:人類情感的厭倦性先於情感而存在,情感的利害考慮來自契約中的某一個條件,這個條件給下地獄的人留下一線希望。人如果找到一個替身——這是一個技術詞匯,用以簡單地表示契約中那一秘密條款的意義——,他還可以得救。梅莫特的一生,將他的權勢用在將人投入最可怕的災難之中,而沒有遇到一個願意拿自己的處境與魔鬼交換的人。麥圖林沒有把他的主人公帶到巴黎來,算是表現出了良知。不同尋常的是,這個半人半魔的傢伙不知道到什麼地方去,才會找到一千個人異口同聲願意接受他的權勢;更稀奇的是,麥圖林也沒有表現梅莫特怎樣通過做好事來力圖得到他專橫跋扈時人們拒絕給予他的東西。所以,愛爾蘭作者的作品雖然細節叫人稱奇,卻有好幾處缺陷。

  這一按語定會對人們理解德·巴爾札克先生的中篇有所裨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