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巴爾札克 > 塞拉菲塔 | 上頁 下頁 |
二 |
|
第一章 塞拉菲蒂斯 從地圖上看,挪威的海岸犬牙交錯,鬼斧神工,象一條長長的、用花崗岩砌就的花邊,北海的浪濤在它的懷抱中不停地呼嘯、咆哮。這種景象怎能不使有想像力的人目眩神迷,歎為觀止?又有誰能不浮想聯翩去憧憬那沒有沙灘的岩岸,那星羅棋佈、無一雷同、深奧莫測而又無路可通的小港灣所呈現的莊嚴博大的奇景?人們難道不會說,大自然使這些海岸具有巨魚骨骼的形狀正是故意用永不磨滅的圖形勾勒出挪威生活的象徵嗎?因為當地居民屈指可數,幾乎主要以打魚為生。他們象一叢苔蘚,依附在荒涼的懸崖峭壁之上,橫跨十四緯度的幅員,只有七十萬人口。挪威這個名字本身已經使人聞之膽寒,更兼峰巒峭拔,從未有人問津,終年積雪,旅遊者亦望而卻步,因而其俊秀奇美之處尚未為世人所領略,如同該地發生的事情,至少其風流蘊藉之處,外界無從知曉。山川之美,人事之奇,二者和諧統一,相輔相成。下面就是這裡所發生的故事。 有這樣的海灣,它們在絨鴨的眼裡只不過是小小的裂縫,其實相當寬廣,海水在這裡並不全部結冰而是不斷拍擊周遭的石壁,當地居民把這些小港灣稱為峽灣①,幾乎所有的地理學家都曾經企圖把這個名詞翻譯為他們各自的語言。儘管此等海峽彼此有其相似之處,但其形狀又各有特點。雖然海水同樣從灣口流入,兩岸由天工劈鑿的懸崖峭壁卻迥然不同,巉岩怪石,千姿百態,即使用幾何學上的古怪名詞也難以形容。有的凹突尖銳,狀如鋸齒,有的高聳如壁,甚至皚皚的白雪也無法停留,樹冠輕柔如羽毛的北方冷杉也無從紮根;稍遠,由於地球的震動,地形的起伏減緩,形成美麗的峽谷,一層層黑色的樹林從穀底一直鋪到穀頂。面對這樣的景致,你很可能會把這個地方稱為海上的瑞士。在德隆泰姆和克裡斯蒂安尼亞②之間就有這樣的一個峽灣,叫做斯特羅姆灣。雖然這個峽灣並非本地第一美景,但至少可以說,它是挪威土地上一切奇妙景致的縮影,一個人間少有的絕妙的故事便發生在這裡。 ①挪威文fiord,意為峽灣,灣窄如峽,長可達數十公里,是挪威特有的地理現象——冰河時期地殼變動的結果。 ②德隆泰姆,克裡斯蒂安尼亞,挪威地名。後者一九二五年後改稱奧斯陸。 斯特羅姆峽灣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個被海水沖缺了一角的漏斗。浪濤湧入的狹長通道在人們的眼前展開了一幅大洋與花崗岩這兩個一靜一動的大自然巨人進行鬥爭的壯麗圖景。可以證明這種鬥爭的是那形狀怪異的礁石。它們砥柱中流,阻擋船隻的進入。某些地方,膽大無畏的挪威孩子可以從一塊岩礁跳到另一塊岩礁,根本不理會腳下寬可六尺深逾百丈的深淵。有時,一片單薄而搖搖欲墜的片麻岩象橫木飛架,把兩塊礁石連接起來。有時,獵人和漁夫以冷杉為橋,溝通陡峭如削的兩岸,一任海水在崖下怒吼翻騰。這條危險狹窄的通道蜿蜒向右延伸。忽然,一座海拔約六百公尺的大山攔路,山的下半部形成一座直上直下,長達兩公里的平臺,只是在離水面二百法尺①左右的地方,不折不撓的花崗岩才開始碎裂,出現波浪衝激的痕跡。奔騰而入的海水忽遇大山堵截,兩力相當,海水於是被迫掉頭沖向山的對岸,在岸邊的岩石上刻下一道道弧形的波紋。 ①法尺,法國古長度單位,一法尺等於325毫米。 峽灣盡頭是一大塊片麻岩,上有森林,岩上一條小河掛下一層層瀑布。化雪季節,小河變成大川,一片汪洋,然後挾著幾乎難以分辨的千年老松和冷杉震天動地般傾瀉而下。那些樹被水流猛衝到海底,很快地重又浮出水面,纏在一起,形成一個個浮島,漂到左岸,住在斯特羅姆灣岸邊的村民會看到這些樹支離破碎,有時候,即使還是整棵未斷,但也成了光禿禿、缺枝少葉的樹幹了。斯特羅姆灣裡這座山,上有北風壓頂,下有海浪衝擊,被稱為法爾貝格崖山。山巔終年覆蓋冰雪,可說是挪威境內最陡峭的山了。雖然山高只有一千八百法尺,但鄰近北極,其寒冷程度並不稍遜於世界上任何最高的山峰。臨海的一面峭拔如壁。朝東的另一面則山勢漸緩,一直延伸到齊格河瀑布,沿途形成一層層臺階般的峽谷。由於寒冷,峽谷中只能生長歐石南和其他一些萎靡不振的小樹。森林腳下,海水奔湧而出,峽灣的這一部分稱為齊格達痕。這個詞的意思翻譯出來就是齊格的谷坡,齊格是河的名字。崖山那些谷地平臺的對面是弧形的雅維斯河谷,風景優美,四周有丘陵俯瞰,丘陵上長滿冷杉、落葉松、白樺,還有數量不多的橡樹和山毛櫸,堪稱大自然懸掛在北方巉岩峭壁之上的最絢爛多彩的壁毯。放眼望去,很容易便可看到周圍一片土地在和煦的陽光照耀下,已經開始生長作物。挪威的花草樹木也正冒出蓬勃的生機。這個地方,海灣很寬,被崖山所阻而回流的海水,失去了聲威,只好在丘陵腳下低聲歎息。宜人的海岸鋪著一層細砂,上面稀稀落落分佈著亮晶晶的雲母片、漂亮的鵝卵石、斑岩、河水從瑞典帶來的五光十色的大理石塊、還有暴風雨從極地或南方沖來的殘渣碎屑和諸色貝殼,以及海裡的奇花異草。 雅維斯群山腳下有一個二百戶人家的村莊,房子都是木頭蓋的。這裡的居民與世隔絕,仿佛森林中的群蜂,在莽莽的大自然懷抱中採花釀蜜,世代生息,數目不增不減,倒也自得其樂。這個村子之所以不為世人所知,道理十分簡單,因為很少有人敢於冒險通過這個礁石密佈的地帶到海邊來捕魚。以打魚為生的挪威人大都在危險較少的岸邊作業。峽灣魚類豐富,足可部分滿足村民生活的需要,谷地牧場給他們提供牛奶和黃油;另外還有幾塊極肥沃的土地,可以收穫黑麥、大麻和各種蔬菜。此地冬季酷寒,夏季因太陽直射,有短暫然而炙人的暑熱,但村民們仍然能夠以挪威人在這雙重鬥爭中所發揮的才智和靈巧,保護上述的勞動果實。由於交通不便,陸地無路可通,海上亦只有小舟能穿過峽灣狹窄的通道,因而居民們無法利用本地的木材資源,經營致富。開闢海灣的航道或者在陸地上修路都同樣需要巨額的金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