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巴爾札克 > 紐沁根銀行 | 上頁 下頁
十一


  「『阿爾德裡熱留下了七十萬到八十萬法郎。』泰伊番回答德羅什。『什麼?算了吧!只有一個人瞭解他家的財產。』死者的一個朋友韋布律斯特說。『誰?』『那個狡猾的胖子紐沁根。呆會兒他准會跟到墓地去。阿爾德裡熱過去是他的老闆,為了報恩,他把老好人的資金全都利用上了。』『他的寡妻很快就會發現日子和過去大不相同了!』『什麼意思?』『因為阿爾德裡熱生前太愛他的妻子!別這麼笑,人家看著我們呢。』『快看,杜·蒂耶來了。來得太晚,已經念《聖經》了。』『他准保會娶大小姐。』『可能麼?』德羅什說,『他和羅甘太太正打得空前火熱呢。』『他麼!火熱?……你不瞭解他。』『你瞭解紐沁根和杜·蒂耶的情況麼?』德羅什問。『我來告訴你。』泰伊番說,『紐沁根是這樣一種人,他吞掉過去的老闆的財產,然後再還給他……』『呃!呃!』韋布律斯特說,『教堂裡真潮濕,呃!呃!』『怎麼還法?……』『是這樣。紐沁根知道杜·蒂耶有一大筆錢,他想讓杜·蒂耶娶瑪爾維娜,但是杜·蒂耶信不過他,誰要是看見了其中的內幕,一定覺得這場把戲很有趣。』『怎麼,』韋布律斯特說,『瑪爾維娜已經該出嫁啦?……真是人生易老呀!』『瑪爾維娜已經二十歲了,朋友。阿爾德裡熱是一八〇〇年結婚的。婚禮那天和瑪爾維娜的出生那天,他都在斯特拉斯堡請我們美美地熱鬧了一通。瑪爾維娜生在一八〇一年,亞眠和約①那一年,而今年是一八二三年。韋布律斯特老爹,那時候,一切都受莪相②的影響,所以他給女兒取名瑪爾維娜。過了六年,到了帝政時代,掀起了一陣瘋狂的騎士熱,就是什麼《到敘利亞去……》③,完全是胡言亂語。阿爾德裡熱因此給二女兒起名叫伊索爾④。伊索爾今年十七歲。兩位小姐都該出閣了。』『不出十年,這幾個女人就會窮得一文不名。』韋布律斯特對德羅什說,好象是說什麼機密。『阿爾德裡熱的跟班還在。』泰伊番說,『就是在教堂盡頭唱詩班裡幹嚎的那個老頭,兩個小姐都是他看著長大的。為了保住女主人有吃有穿,他什麼都能幹。』(唱詩班:Diesirae!合唱隊的孩子們:diesilla!)泰伊番說:『再見,韋布律斯特,一聽見唱Diesirae,我就想起可憐的兒子。』『我也走了,這裡太潮濕。』韋布律斯特說(infavilla⑤)。

  ①法國與英國的停戰和約,簽訂時間是一八〇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②莪相,蘇格蘭英雄。蘇格蘭詩人麥克菲森(1736—1796)的偽託作品《莪相作品集》對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興起曾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品中一個人物名叫瑪爾維娜。

  ③《到敘利亞去……》是創作於一八一〇年的一首歌曲。

  ④這個名字來自克萊芒斯·伊索爾,傳說她是圖盧茲百花詩賽的發起人。

  ⑤拉丁文:化為塵土。葬禮彌撒中的詞。「真是描述得淋漓盡致!」庫蒂爾說。

  「聚在門口的窮人:『好心的先生,給幾個子兒吧!』教堂守門人:『呯!呯!請資助教會。』唱詩班:『阿門。』一位朋友:『他是怎麼死的?』一個調皮鬼:『腳後跟的大筋斷了。』一個過路人:『請問死者是誰?』一位親戚:『孟德斯鳩院長。』聖器管理人對窮人說:『走開,走開,給你們的錢都交給教堂了,別再討了!』」

  (我們的確仿佛親耳聽見了教堂裡發生的一切。畢西沃什麼都能摹仿,就連遺體被抬走的聲音他也能用腳蹭地板來表示。)

  「詩人、小說家、作家用美麗的篇章描寫巴黎風俗的不乏其人。」畢西沃說,「但是只有我剛才講的葬禮是最真實的。大凡為可憐的死鬼送葬,一百個人就有九十九人在教堂裡談生意,講遊樂。若想看到一點真正的悲痛,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再說,哪有不帶私心的悲痛?」

  「嗐!嗐!」勃龍代說,「再也沒有比死更不受人尊敬的了,大概因為沒有什麼比死更不值得尊敬的東西了吧?……」

  「普天之下,概莫如此。」畢西沃說,「教堂的儀式結束後,紐沁根和杜·蒂耶陪伴亡靈到墓地,老跟班步行。車夫趕著車跟在神甫的車後面。『喂,我嗦(說),老朋友,』在大街拐彎處紐沁根對杜·蒂耶說,『現在增絲(正是)舉(娶)瑪爾費(維)娜的好司(時)機:舉(娶)下瑪爾費(維)娜,你就層(成)了則(這)個眼淚汪汪的家庭的泡(保)護人,你就悠(有)了一個家,一個窩,就能得到一鑽(幢)房子,家具色(設)備齊全。而且,瑪爾費(維)娜保險絲(是)一個泡(寶)庫。』①

  ①紐沁根是阿爾薩斯人,講法語帶有濃重的德國口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