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向愷然 > 江湖奇俠傳 | 上頁 下頁 |
第五回 萬二呆打魚收義子 鐘廣泰貪利賣嬌兒(2) |
|
葉素吾夫妻捨不得女兒走,只是留不放;二月間去的,直住到年底。楊晉穀派人接了三五次,葉素吾夫妻定要留過年。 楊晉谷想看孫子的心切,只等過了年,就改派了兩個長隨,同了個老媽子,教老媽子對葉家說:「如果要留少爺少奶奶住,不要緊;只要把孫少爺帶回去,少爺少奶奶便再住十年八載,也不妨事!」葉素吾夫妻見是這麼說,不好意思再留了,正月十二日,就叫了一艘大紅船,送楊祖植夫妻回去。 這時楊晉穀在衡州。正月裡北風多,紅船又穩又快,計算十五日可以趕到。誰知行到第二日,奶媽抱了這周歲的小孩,在船頭上玩耍。這個小孩本來生得肥胖有力,亂跳亂動的,在奶媽手中不肯安靜。奶媽年輕,一個不留神,小孩便脫手掉下河裡去了!奶媽順手一撈,僅撈了一頂風帽在手;水流風急,頃刻已流得不知去向! 奶媽嚇慌了,亂喊救命,楊祖植夫妻跑出去看時,連水花都沒看見一個!楊祖植急得抓住奶媽就打。奶媽情知不了,也要向河裡跳下。依得楊祖植的性子,覺得這奶媽死有餘辜;巴不得他跳下河去,陪葬自己的周歲小兒!虧得楊祖植的妻子機警,一把將奶媽拉住道:「小兒已是掉下河去了!你陪死,也無用處!且快把船頭掉過,趕緊追下去撈救。」 紅船本來就是救生船,駕船的都是救生老手,不問有多大的風浪,紅船是從來不會翻掉的。 當時聽得小公子落了水,不待楊祖植吩咐,已連忙下了半截風篷,掉轉船來。船上原備有撈人的長竿撓鉤;七手八腳的。旋撈旋趕。無奈那船行駛半帆風,比滿帆的更快;那怕你落了篷,疾行的餘力,還得跑半裡路,方能停住;在河心行駛,又不能撐篙,將船抵住不動。加以水流甚急,等得掉過頭來,相離落水的地方,已不知有多遠了。 大家心裡都存小孩不會泅水的念頭,估料落水就沉了底;既是不能確定落水在甚麼所在,雖是用撓鉤撈挽,也都不過奉行故事而已。楊祖植夫妻望河裡,痛哭了一會。 楊祖植道:「我們年紀輕,不愁不會生育;這孩子該當不是你我的兒子,便不掉下河去,要病死也沒設法!只是老太爺這般鍾愛他,三回五次的派人來接,也完全為的是他;我們於今空手回去,卻是怎生交代呢?老太爺、老太太,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得了這個慘消息,不要急死,也要傷心死?這可怎麼得了呢?」 他妻子說道:「這消息不但不可給老太爺、老太太知道,連外公、外婆都知道不得!惟有連夜趕到省城,多叫幾個媒婆來,多許他們些銀子,教他們去打聽,看那家有月份相當的小孩,便在幾千銀子也說不得,買一個來作替身:好在出來的時候,只得三個月;於今離隔了差不多一年,老太爺、老太太,不見得便認得出!」 楊祖植搖頭道:「不好!到那裡去找這頭上有雙旋,又正正在兩邊頭角上的?」 他妻子道:「那是不容易找,然只要頭上有兩個旋的!即是找不出,也還有一個法子:叫個剃頭匠來,把頭髮剃個乾淨回家!一時不留神,也看不出!並且兩個老人家,無緣無故的,大約也不至十分注意到這旋上去。」 楊祖植聽了,也得說好。隨即叮囑了一干下人,不許到家透露風聲。這些下人身上,都擔些干係;巴不得不給老太爺、老太太知道,免得挨打挨駡。 紅船連夜趕到了長沙。打發下人上岸,找尋了六七個媒婆。楊祖植對媒婆,將要買周歲男孩的話說了;如能找頭上有雙旋的,更可多出價錢。媒婆也不知道有甚麼緣故,只理會得:這是一筆好買賣:做成了功,可以一生吃不盡!他們做媒婆的,幹的是這類事業:豈有不極力兜搭的?天下事,只要有錢,真是沒有辦不到的!幾個媒婆,跑滿了一個省城,到十五日,就居然找了一個,頭上也是兩個旋紋;只略大了幾個月,有一歲半了,是一個做裁縫的兒子。 裁縫姓鐘,名叫廣泰;有六個兒子,四個女兒。因家境不好,食口太多,時常抱怨妻子,不該生這麼多兒女。久有意送給沒兒女的養,一則苦於沒有相當的人家,二則他妻子,畢竟是自己身上生下來的,不忍心胡亂丟掉!每次生一個兒女下來,得忍受丈夫無窮的埋怨!這回媒婆來說:有富貴人家,要買了作兒子;料知買過去,不但沒有苦吃,還有得享受,並且又有銀子可得。鐘廣泰自是高興,就是他妻子也願意了。說妥了一千兩銀子的身價,四百兩銀子的媒費;一時交割清楚,這歲半的小孩,使到楊祖植夫妻手裡了。 也合該這小孩,是義拾兒的替身!雖則大了幾個月,只因裁縫老婆,生育得過多,缺乏了奶水;小兒身體,不大發達,和義拾兒落水的時候,長短大小差不多,容貌也有些相彷佛。就只頭上雙旋,不及義拾兒那般齊整;但是盡可以敷衍過去,仍舊教義拾兒的奶媽帶了。 尋常有了歲多的小孩,多是不肯吃旁人的奶:這孩子因平日虧了奶水,肚中饑餓得很,奶媽給奶他吃,一點兒不號哭。回到衡州,楊晉谷兩老夫妻,竟毫不疑慮的,認作自己的嫡孫子;替他取的名字,叫做楊繼新。後來這楊繼新大了,也是這部書中的緊要人物。暫時放下,後文自有交代。這樣說來,義拾兒的來路,算是已經表明了。 卻說義拾兒這日,提了飯籃、書包,去蒙童館讀書。心裡因萬二呆子,不肯答應他加送學錢,有些悶悶不樂;低頭,一步懶似一步的,往前行走。萬家離蒙童館,不上三裡路;走了好一會,仍沒有走到。停了步抬頭一看,原來走錯了路,在三岔路口上應拐彎的;因心中不樂,忘記了拐彎,就走進一座山裡來了。小孩子心性,見走錯了這麼遠,恐怕到遲了,先生責駡偷懶,不免有些慌急起來。慌忙回頭,匆匆向來路上走。方要轉過山嘴,不提防一條碩大無朋的牯牛,迎面沖了過來;那裡避讓得及! 那牯牛用角一挑,把義拾兒挑得滾下一個山澗中去了!農人牧牛,照例是清早和黃昏兩個時期。這時正是早起牽出來,吃飽了水草,要牽回家去了。黃牛、牯牛都有一種劣性;不惹發它這劣性就好,馴服得很,三五歲的小孩,都能牽去吃草;若是它的劣性發了,無論甚麼人,也制牠不住!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