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歸有光 > 歸有光文集2 | 上頁 下頁
送王子敬之任建寧序


  餘始五六歲,即知有紫陽先生,而能讀其書。迨長,習進士業,于朱氏之書,頗能精誦之。然時虛心反復于聖人之本旨,則於當時之論,亦未必一一符合,而或時有過於離析附會者。然其大義,固不謬于聖人矣。其于金溪,往來論辯,終不能有同。後之學者,分門異戶,自此而始。顧二先生一時所爭,亦在於言語文字之間。而根本節目之大,未嘗不同也。

  朱子既沒,其言大行於世,而世主方主張之。自九儒從祀,天下以為正學之源流,而國家取士,稍因前代,遂以其書立之學官,莫有異議。而近世一二君子,乃起而爭自為說,創為獨得之見。天下學者,相與立為標幟,號為講道,而同時海內鼎立,迄不相下。余姚之說尤盛。中間暫息,而複大昌。其為之倡者,固聰明絕世之姿,其中亦必獨有所見。而至於為其徒者,則皆倡一而和十,剿其成言,而莫知其所以然。獨以先有當世貴顯高名者為之宗,自足以鼓舞氣勢,相與踴躍於其間。此則一時士習好名高,而不知求其本心為「遯世不見知而不悔」之學,則流風之弊也。

  夫孔氏之門,學者所為終身孜孜不怠者,求仁而已。其後子思為尊德性、道問學之說,而高明、廣大、精微、中庸、新、故之目,皆示學者為仁之功,欲其全體不偏;語意如皋陶所稱直溫寬栗之類也。獨用揭此以立門戶,謂之講學,朱、陸之辯,固已啟後世之紛紛矣。至孟子所謂良知、良能者,特言孩提之童自然之知能。如此,即孟子之言性善已盡之;又何必偏揭良知以為標的耶?今世不求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之實,而囂然以求名於天下。聚徒數千人,謂之講學,以為名高,豈非莊子所謂「聖賢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者也?夫今欲以講學求勝朱子,而朱子平生立心行事,與其在朝居官,無不可與天地對者。講學之徒,考其行事,果能有及于朱子萬分之一否也?奈何欲以區區空言勝之!

  余友王子敬舉進士,得建寧推官。余固慕游朱子之鄉而未獲者,忻忻然願從之而不可得。因告之以凡為吏,取法于朱子足矣。間謁紫陽之祠,以瓣香為餘默致其祝。俾先生有神,知數百載之後,亦有餘之自信不惑者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